《贞观政要·务农》“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篇》)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内则崇侈宫室 崇:崇尚
B.左右遽谏曰 遽:急忙。
C.不夺其时 夺:耽误。
D.若禾黍不登 登:丰收。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疾之避 句读之不知
B.君无为则人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而欲不夺农时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其可得乎 其皆出于此乎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原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4分)
(2)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4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参考答案
16.A (崇侈:使动用法,使……高大华丽。)
17.A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副词,于是B.则:连词,表结果,那么/连词,表转折,却。C.而:连词。表转折,却/表递进,而且。D.其:副词,表反问,岂/副词,表推测,大概。)
18.(1)隋代灭亡的教训距今不远,陛下亲身体会到隋朝的弊病,懂得怎样去改变。〔殷鉴:指可以作为后人鉴戒的教训。所以:用来……。易:改变。〕
(2)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作比喻。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相互厮杀),(有一方战败)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填:拟声词,模拟鼓声。曳:拖着。)
(3)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定语后置语序正确 ,上下:名作状,一:专一)
〖参考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任何事情都必须致力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要不失时机,只有君主不生事劳民才能做到。假若连年打仗,营建不停,却又想不占用农时,能办得到吗?”王珪说:“从前秦始皇、汉武帝,对外穷兵黩武,对内大建宫室,人力既已用尽,灾祸也就发生了。他们难道就不想安定百姓吗?只是背离了用来安定百姓的正确方法。隋代灭亡的教训距今不远,陛下亲身体会到隋朝的弊病,懂得怎样去改变。不过在开始还比较容易,要坚持到底确实很难。我真希望陛下今后一直像开始这样做下去,才能全部实现务本的好处。”太宗说:“你讲得很对。安定百姓和国家,关键在于君主。君主能让民休养生息,百姓就欢乐;君主多私欲,百姓就痛苦。这就是我抑制性情减少欲望,而不断克制自身勉励自己的原因。”
贞观二年,京城大旱,蝗虫成灾。唐太宗亲自到农田去看稻谷,看见蝗虫猖獗,就抓住几只并骂道:“百姓视稻谷为生命,你却把谷子吃了,你是在危害百姓啊。如果说百姓有罪过,那么责任也只在于国君一人,如果你真的有灵性,就应当只啃噬我的心脏,不要危害百姓。”说完就要把蝗虫吃掉,左右的臣子急忙劝阻说:“吃了恐怕要生病,万万不可。”唐太宗说:“我正希望把灾祸转移到我身上,还怕什么疾病呢?”说完便将蝗虫吞下。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因为天下米价大都一斗只值五个钱,更便宜的,一斗只值三个钱,因此对侍臣说:“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又以粮食为生命。如果粮食没有收成,那么百姓就不再为国家所有。(现在)已经恰好粮食丰收米价下跌得这样,我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只希望自身厉行克勤克俭,不奢侈浮华。我常常想赐予天下百姓使人人都富裕尊贵。现在我减少赋役,不耽误他们农耕的时间,使家家户户的劳动力能自由地耕种收获,这就是使他们富裕的措施。重视推行礼仪谦让的风气,让乡间的百姓,年轻的尊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这就是使他们尊贵的做法。只要天下都能这样,我即使不听音乐、不去打猎,乐也在其中了。”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篇》)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内则崇侈宫室
B.左右遽谏曰
C.不夺其时
D.若禾黍不登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疾之避
B.君无为则人乐
C.而欲不夺农时
D.其可得乎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原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4分)
(2)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4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参考答案
16.A (崇侈:使动用法,使……高大华丽。)
17.A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副词,于是B.则:连词,表结果,那么/连词,表转折,却。C.而:连词。表转折,却/表递进,而且。D.其:副词,表反问,岂/副词,表推测,大概。)
18.(1)隋代灭亡的教训距今不远,陛下亲身体会到隋朝的弊病,懂得怎样去改变。〔殷鉴:指可以作为后人鉴戒的教训。所以:用来……。易:改变。〕
(2)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作比喻。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相互厮杀),(有一方战败)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填:拟声词,模拟鼓声。曳:拖着。)
(3)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定语后置语序正确 ,上下:名作状,一:专一)
〖参考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任何事情都必须致力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要不失时机,只有君主不生事劳民才能做到。假若连年打仗,营建不停,却又想不占用农时,能办得到吗?”王珪说:“从前秦始皇、汉武帝,对外穷兵黩武,对内大建宫室,人力既已用尽,灾祸也就发生了。他们难道就不想安定百姓吗?只是背离了用来安定百姓的正确方法。隋代灭亡的教训距今不远,陛下亲身体会到隋朝的弊病,懂得怎样去改变。不过在开始还比较容易,要坚持到底确实很难。我真希望陛下今后一直像开始这样做下去,才能全部实现务本的好处。”太宗说:“你讲得很对。安定百姓和国家,关键在于君主。君主能让民休养生息,百姓就欢乐;君主多私欲,百姓就痛苦。这就是我抑制性情减少欲望,而不断克制自身勉励自己的原因。”
贞观二年,京城大旱,蝗虫成灾。唐太宗亲自到农田去看稻谷,看见蝗虫猖獗,就抓住几只并骂道:“百姓视稻谷为生命,你却把谷子吃了,你是在危害百姓啊。如果说百姓有罪过,那么责任也只在于国君一人,如果你真的有灵性,就应当只啃噬我的心脏,不要危害百姓。”说完就要把蝗虫吃掉,左右的臣子急忙劝阻说:“吃了恐怕要生病,万万不可。”唐太宗说:“我正希望把灾祸转移到我身上,还怕什么疾病呢?”说完便将蝗虫吞下。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因为天下米价大都一斗只值五个钱,更便宜的,一斗只值三个钱,因此对侍臣说:“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又以粮食为生命。如果粮食没有收成,那么百姓就不再为国家所有。(现在)已经恰好粮食丰收米价下跌得这样,我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只希望自身厉行克勤克俭,不奢侈浮华。我常常想赐予天下百姓使人人都富裕尊贵。现在我减少赋役,不耽误他们农耕的时间,使家家户户的劳动力能自由地耕种收获,这就是使他们富裕的措施。重视推行礼仪谦让的风气,让乡间的百姓,年轻的尊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这就是使他们尊贵的做法。只要天下都能这样,我即使不听音乐、不去打猎,乐也在其中了。”
*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