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小学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课外文言文及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④河,渭:黄河,渭水。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⑧未至:没有赶到。⑨渴:他感到口渴。⑩弃:遗弃。
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夸父逐日》的主题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图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字词翻译
1、曰:叫作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翻译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她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韩非子》
[注释]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简译]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刻舟求剑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①,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②!天帝使我长百兽③,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④。子以我为不信⑤,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⑥?”虎以为然⑦,故遂与之行⑧。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⑨,以为畏狐也。——《战国策》
[注释]
①求——搜求,寻找。
②无敢——不敢。
③长(zhǎng)—首领。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④逆—违反。命—命令,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对的。
⑧遂——于是,就。
⑨畏——害怕。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寓意]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