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戒饬守臣》文言文赏析

《郑庄公戒饬守臣》文言文赏析

  郑庄公是个成功的政治家,文治武功都很有一套,在纷争多变的国际争斗中,郑庄公通谋略,精权变,善外交,将郑国经营的显赫一时。历史上历来对郑庄公的评价莫衷一是,不过后来的许多正人君子们读到这一段历史,无不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情上是有礼数的。而遵行礼制,不仅有利于治理国家,巩固社稷,更有利于子孙后代。

  【原文】

  《郑庄公戒饬守臣》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

  秋七月(秋季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鲁隐公会合齐僖(xī)公、郑庄公讨伐许国)。庚辰(初一日),傅于许(大军逼近许城)。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máo)弧以先登(颍考叔举着郑庄公的“蝥弧”旗抢先登上城墙),子都自下射之(子都从下边射他),颠(结果颖考叔从城上坠落下来)。瑕叔盈又以“蝥(máo)弧”登(瑕叔盈又举旗再登),周麾(huī)而呼曰(并摇旗呐喊):“君登矣!(国君登上城墙了)”郑师毕登(于是郑国的军队全部攻了上去)。壬午(初三日),遂入许(郑庄公进入许城)。许庄公奔卫(许庄公逃到了卫国)。

  齐侯以许让公(齐僖公要把许国让给隐公),公曰:“君谓许不共(隐公说:“国君认为许国违背了法度),故从君讨之(所以我才随您去讨伐)。许既伏其罪矣(既然许国已经服罪),虽君有命(那么,虽然您有命令),寡人弗取与闻(我也不敢接受”)。”乃与郑人(就把许国让给了郑国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郑庄公让许国大夫百里事奉许叔主持国政,让他居住在许国东部),曰(郑庄公对百里说):“天祸许国(上天降给许国灾祸),鬼神实不逞(chěng)于许君(鬼神也对许君不满),而假手于我寡人(因而借助寡人的手来惩罚他)。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但寡人和自己的一两个父老兄弟尚且不能相安无事),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哪里还敢把讨伐许国作为自己的功劳呢)?寡人有弟(寡人只有一个弟弟共叔段),不能和协(尚且不能和他和睦相处),而使糊其口于四方(而使其寄食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哪里还顾得上长期占有许国呢)?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你事奉许叔安抚这里的百姓),吾将使获也佐吾子(寡人准备再让公孙获辅佐你)。若寡人得没(mò)于地(如果寡人将来得以善终),天其也礼悔祸于许(而上天又能依礼重新撤去降给许国的灾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那么寡人宁可使许公重新主持国政)。唯我郑国之有请谒(yè)焉(到那时,如果郑国有所请求),如旧昏媾(gòu)(希望许国能像对待老亲戚一样),其能降以相从也(仍然能够纡(yū)尊降贵予以照顾)。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不要让其它国家乘机抢占这里),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和郑国争夺这块土地)。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不然,郑国的子孙就会忙于战争,到那时,我们挽救自己的危亡尚且来不及),而况能禋(yīn)祀许乎(哪里还能顾得上保全许国土地,为许国祭祀祖先呢)?寡人之使吾子处此(因此寡人让你留在这里),不惟许国之为(不仅是为了许国),亦聊以固吾圉(yǔ)也(也是想借此来巩固我国的边境)。”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派公孙获住在许国的西部),曰(并对他说):“凡而器用财贿(凡是你的器用财物),无置于许(都不要放在许国),我死(我死后),乃亟(jí)去之(你就赶快离开这里)。吾先君新邑于此(先君武公建立郑国的时间还不长);王室而既卑矣(而王室则已日渐衰落),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周朝的子孙互相攻伐,秩序日趋混乱)。夫许,大岳之胤(yìn)也(许国是太岳的后代)。天而既厌周德矣(上天既然已经厌弃了周朝),吾其能与许争乎(我们是周的子孙,怎么还能和许国相争呢)?”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君子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上做得很合乎礼)。礼,经国家(礼是治理国家),定社稷(安定社稷),序人民(使百姓尊卑有序),利后嗣者也(造福后代的手段)。许无刑而伐之(当许国没有法度时就讨伐它),服而舍之(服罪以后就又赦免它);度(duó)德而处之(正确估计自己的德行与人相处),量力而行之(根据自己的力量去处理问题),相时而动(选择有利时机后采取行动),无累后人(而又不累及后人),可谓知礼矣(就可以说懂得礼了”)。”

  【注释】

  ⑴公:鲁隠公。齐侯:齐僖公。郑伯:郑庄公。

  ⑵许:国名,在今河南许昌县。

  ⑶傅:同附,靠近。蝥弧:旗名。

  ⑷子都:郑国大夫。子都与颍考叔有争车之怨,故射之以报怨。

  ⑸瑕叔盈:郑国大夫。

  ⑹共:同“供”。

  ⑺百里:许国大夫。

  ⑻许叔:许庄公之弟。

  ⑼亿:安。

  ⑽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

  ⑾获:指郑国大夫公孙获。

  ⑿昏媾:昏通婚,婚姻;结亲。

  ⒀禋(yīn)祀:祭天神之礼。

  ⒁圉:边境。

  ⒂亟:急切。

  ⒃而:代词,你;你的。

  ⒄贿:货财。金玉称货,布帛称贿。

  ⒅乃:汝;你。

  ⒆序:即周国之班列,先同姓而后异姓。

  ⒇大岳:传说尧舜时的四方部落首领。

  (21)胤;后嗣。

  (22)经:治理。

  【翻译】

  鲁隐公十一年秋天七月,鲁隐公会合齐侯、郑伯讨伐许国。初一这一天,三国的军队逼近许国城下。颖考叔举着郑国的蝥弧旗,首先登上了城墙,子都从下面射他,颖考叔跌下来死了。瑕叔盈又举起蝥弧爬上城墙,挥舞旗帜并呼喊道:“我们国君登城啦!”郑国的军队全部登上城墙。初三这一天,便攻入许国。许庄公逃到卫国去了。齐侯要把许国让给鲁隐公。鲁隐公说:“您说许国不交纳贡物,又不履行诸侯的职责,所以跟随您讨伐它。现在许国已经伏了,虽然您有命令,我也不敢参与这事的。”于是就把许国给了郑庄公。

  郑庄公让许国大夫百里侍奉许庄公的弟弟许叔住在许国的东部边邑,对他说:“上天降祸给许国,鬼神也不满意许君,所以借我的手来惩罚他,我有少数的几个同姓臣子,尚且不能同心协力,哪里还敢拿打败许国作为自己的功劳呢?我有个弟弟共叔段,还不能和睦相处,致使他到处流浪,在四方奔走寄食,又怎么能长久占有许国呢?你侍奉许叔安抚这里的百姓,我将派公孙获来帮助你。如果我能得到善终而长眠于地下,上天施恩,懊悔前日对许的降祸,难道许公就不能再来掌管他的国家?只是我们郑国有一个请求,希望相亲相近像老亲家一样,愿你们能迂尊降贵和我们来往,想必许国能够委屈接受吧。

  千万不要助长他族,使他族逼近、居住在这里,来和我郑国争夺这地方。如果那样,我的子孙连自己的颠覆存亡都无暇照顾,又怎能祭祀许国的山川呢?我之所以让你住在这里,不单是为许国着想,也借以巩固我们郑国的边放啊。”

  于是又派公孙获驻扎在许国西部边境,对他说:“凡是你的器物钱财,不要放在许国。我死了,你就马上离开许国!先君是新近在这里建成都邑,眼看周王室的地位权力一天天衰微,周的子孙也一天天的失掉自己的世系次序。许国是太岳后代。上天既然厌弃周朝的气运了,我们是周的子孙,怎么能和许国相争呢?”

  君子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上是符合礼制的。礼制,是可以治理国家,稳定证权,安抚百姓,并有利于后世子孙的。许国不守法度就去讨伐它,伏罪了就宽恕它,度量自己的德行去处理问题,估量自己的实力去行事,看清形势而后行动,不连累后人,可以说是知礼了。”

  【讲解】

  郑庄公是个成功的政治家,文治武功都很有一套,在纷争多变的国际争斗中,郑庄公通谋略,精权变,善外交,将郑国经营的显赫一时。王立群老师追求强势人生,郑庄公的一生无疑是强势的,因此他成了春秋霸主。同时他又是知礼的,因此他重用高渠弥,最终导致了郑国国势由盛转衰,令人唏嘘。不管如何,强势人生的观念值得推崇,活一天就要进取一天。

  春秋时期,与郑国毗邻的地区有个中原之中的小国,叫做许国。许国是被周朝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属于五等诸侯男爵。相传许国与齐国共一个祖先,都是上古尧舜时期的四岳伯夷之后,许国的始祖为许文叔。

  平王东迁,许国也是坚定的拥立者之一,因而东周初年,甫侯申伯为王贤相,齐、许列为诸侯,霸于中国。然而,好景不长。自东周迁都以来,王室势颓,恃强凌弱,巧取豪夺成了国与国之间的家常便饭,诸侯连周王室都不放在眼里,更遑论其座下的犬马小国。

  由于许国地处中原要冲,四周虎狼环伺,豪强林立,作为一个弱小国家,只好依附列强,夹缝求生,比如齐强时附齐,楚盛时附楚,晋来时归晋。但是即便如此,北方的郑国仍然对许国虎视眈眈。

  郑国的国君名叫寤生,寤生又号郑庄公,郑庄公乃是著名的春秋一小霸。同时郑庄公也可谓春秋时期最老谋深算的野心家。东周初年,他便借周平王东迁之机,一度相继灭掉对他有恩的虢国和桧国,接下来郑国把自己的战略打击目标定为许国,弱小的许国,很快就沦落成为郑国欲与吞食的一块肥肉。

  而上面这篇古文记载的正是郑庄公攻克许都之后,对留守许地的臣子所作的两次训戒,这篇训戒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由这段戒饬之词实在是不难看出,郑庄公其人之精明能干,以及他为政的深谋远虑。下面,若尘尝试把这段古文翻译成现代通俗文字。

  公元前713年七月,由于《左传》乃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所以这一年又被记作鲁隐公十一年。郑国以许国不朝天子为由,联合齐军、鲁军打着周天子的旗号讨伐许国。这一天正好是庚辰日,齐、郑、鲁三路大军直逼许都。

  打头阵的当然是发起人郑国,而郑国的指挥官名叫颖考叔,颖考叔这是第二次在春秋的历史大舞台出场。颖考叔第一次出场乃是〈郑伯克段于鄢〉的那一段,在那一段“历史大剧中”颖考叔以一个孝子的光辉形象,说服了正在与母亲呕气的郑庄公,使得庄公母子掘泉相见,前嫌尽释,其乐融融。但是颖考叔这一次能够扛上大旗,靠的却并不是从前那一段早已泛黄的功劳薄。颖考叔之所以能够执掌三军帅印,靠的'是他在点将场上勇谋无匹的竞技水平。

  攻城这天,颖考叔举着郑国的蝥弧旗,率先登上许都的城墙,可是还没等他把郑国的旗子插上敌人的阵地,只听“嗖”的一声,大孝子颖考叔中箭倒在了城墙下的血泊之中。事后才知,射中颖考叔的那一箭并不是来自前方的敌军,而是自己阵营的子都(郑大夫,公孙阏)。子都系公族子弟,子都又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帅哥,就连亚圣孟老夫子都曾经对他的美貌赞不绝口,孟老夫子说:“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只可惜这位大帅哥与后来的周都督一样,都是有勇有谋,独缺敝亮胸怀之主。由于在来时选将的赛场上,作为贵族子弟的公孙子都输给了颖考叔,心胸狭窄的子都怀恨在心,便趁攻城之际,乘人不备,朝前面扛旗的颖考叔放了一支卑鄙龌龊的冷箭,这就是成语“暗箭伤人”的出处。

  颍考叔虽死,战斗仍在打响,跟着跳出来接过大旗的是郑国的另一名大将瑕叔。由于颖考叔死得突然,众人根本来不及思考,就连离得最近的瑕叔也以为射死颖考叔的是许国的士兵。所以瑕叔接过同袍遗下的蝥旗,化悲愤为力量,倾刻间若猛虎一般带领着群情鼎沸的士兵再一次勇敢的登上了城墙。经过一阵乱砍西瓜似的裕血奋战,瑕叔终于把郑国的大旗插上了许都的城墙。威风凛凛的瑕叔一面扶着旗杆,一面朝着仍在负隅顽抗的许国士兵大声疾呼:“郑君已经登上城墙啦!”打仗其实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势气!谁又会想到呢?经过瑕叔这么一忽悠,城下的许军信以为真,个个都吓得面如土灰,望风而逃。而郑国的人马却军心大振,越战越猛。两天以后的壬午日,维和的联军终于成功的进驻许国首都,惶惶如丧家之犬的许庄公,逃往了卫国。

  战争结束以后,三位国君商讨如何瓜分胜利果实。齐国离许国较远,而许的地理位置也实在是太可爱了,齐国若要管理它就必须横穿鲁国和宋国,这么复杂的道路可以肯定就是接管了许也最多是名义上的。所以齐侯的意思是把许国的地盘交给鲁隐公打理。不料,齐候的意见遭到了老好人鲁隐公的坚决推辞,鲁隐公道:“你们说许国不遵从王命,不朝拜天子,不交纳贡物,所以我才跟随你们讨伐它。现在许国已经受到应有的惩罚了,虽然天子也有意让我接手打理,但是我鲁国却从不敢有此痴心妄想的。”

  最终,许国的土地管理权交到了郑庄公的手中。不过郑庄公并没有完全占领它,而是让许国的前首相百里侍奉许庄公的弟弟许叔住在许国的东部边邑。

  班师回国前,郑庄公对百里推心置腹的说:“上苍之所以降祸给许国,是因为鬼神都不满意许君的作为,所以这才假手于我们,对他施加惩罚,但是就我们这几位国君来说,我们对许国绝对没有非份之想!况且,我只有几个小弟、近臣尚且不能料理周全,又怎敢将许国纳入我自己的囊下?!再说,大家都知道,我有一个不争气的弟弟,因为想法跟我南辕北辙,现在仍在其它国家四处乞食流浪,我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不能够管好,又怎么有能力长期替你们打理好许国呢?所以,先生侍奉许君好好的安抚这里的百姓吧,我会尽快派我的国务卿公孙获前来协助你的工作。我做这些的目的不为别的,只愿我死后的某一天,上苍收回对许国的惩罚,并且允许许国恢复行使国家的权利。到那时,倘若我郑国遭遇到麻烦,希望许国也会象对待亲家一样,给予无私的帮助,共同进退,不让第三势力欺负到我郑国的头上,甚至与我抢占土地。否则,您想想,我的子子孙孙们挽救危亡自顾都不暇,又哪里有能力庇护许国呢?”同时,郑伯还说:“我让你们居住在这里,不单是为了许国,也是借此巩固我郑国的边境啊!”

  果然,归国没多久,郑庄公便派国务卿公孙获前往许国的西部任职。就在公孙获启程之前,郑庄公也对他语重心长作了一番叮嘱,庄公说:“你此番远去,凡是值钱的器物皆不要存放许国。另外你还要切记一件事,那就是待寡人死后,你就赶快撤离许国!你也知道,我们的先王是凭借王室的威望后来才在这里建成都邑的,如今周天子的权威一天不如一天,这必然导致我们王室子国的日子也将大不如从前,而人家许国乃是太岳的后代。上苍既然厌弃了我们周王,我们周的子孙,又怎能和太岳的子孙去相争呢?”

  历史上历来对郑庄公的评价莫衷一是,不过后来的许多正人君子们读到这一段历史,无不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情上是有礼数的。而遵行礼制,不仅有利于治理国家,巩固社稷,更有利于子孙后代。许国不守法度就讨伐它,伏罪之后就饶恕它,度量自己的德行去处理问题,根据自己的能力来为人处事,尽可能的不连累后人,可以说是知礼了。”

* 郑庄公是个成功的政治家,文治武功都很有一套,在纷争多变的国际争斗中,郑庄公通谋略,精权变,善外交,将郑国经营的显赫一时。历史上历来对郑庄公的评价莫衷一是,不过后来的许多正人君子们读到这一段历史,无不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情上是有礼数的。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