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登平远台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登平远台记
[] 宗臣
平远台在省城中东南。《闽志》三山,此即所谓鳌峰山也。山固奇,在城中尤奇。宗子入闽十朔未登也,盖以戎故。而客有好宗子者,乃召宗子登焉。凡几折始上,又折而东,登鳌石亭。天风高扬,万象萧瑟,宗子于是仰而思,已俯而叹也。
客曰:“大夫何叹?”宗子曰:“嗟客乎,嗟客乎,客闻其说,余恐客之投觞于地,而莫余饮也夫闽者,岂非记所称东南巨丽哉?家缨弁,人诗礼,农嬉于畴,而商歌于涂也。当是时而登厥台焉,高山大川,游云芳草,罔弗触吾目也,则罔弗快吾心也,今何时也?吾见兹台三驻军矣。客亦东眺大海乎?楼船组练隐隐起也;南睇于江,故里妇日濯锦漂絮其中者,今健儿饮马矣;西瞻乌石,盖有锻甲砺刃、鼓笳铙吹之声焉;北窥闾井,则父老子弟被戎执戈者,怨讟盈道也。且千里之内,亡者未葬,疮者未起,流者未归,系者未释,吾念之,吾不知汗之淫淫至于踵也。昔何以欢?今何以悲?昔何以靖?今何以扰?斯其故难言哉,难言哉!夫君子之谋人国也,上忧主忧而下忧民忧者也。今帝心常在万里,而民瘼充充之在吾前也,方请缨枕戈,不暇餐沐矣,客乃欲吾观高山大川、游云芳草而嬉乎?此吾所为叹也。昔元臣据闽之险,以抗我旅,皇祖乃命楼船将军从大海径捣其穴空之,帝谟燀赫,日月同炳也。乃今策事之臣,顾不能设一奇制敌,而使丑夷往往截海窥我,此视皇祖诸臣何如哉?吾叹之,实愧之也。”
客于是起辞曰:“吾不能解大夫之叹,而大夫又安能饮吾之酒?请大夫为客记之,以示后之登斯台者,毋徒嬉此高山大川、游云芳草而忘厥民忧也。”宗子于是采客之言,以为之记。
【注】①怨讟(dú):痛恨而有怨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罔弗触吾目也 罔:没有
B.斯其故难言哉 故:缘故
C.帝谟燀赫,日月同炳也 谟:谋略
D.此视皇祖诸臣何如哉 视:看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 乃召宗子登焉 ② 盖有锻甲砺刃、鼓笳铙吹之声焉
B.① 昔元臣据闽之险,以抗我旅 ② 以示后之登斯台者
C.① 此即所谓鳌峰山也 ② 夫君子之谋人国也
D.① 宗子于是仰而思 ② 上忧主忧而下忧民忧者也
7.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吾所为叹”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夫闽者,岂非记所称东南巨丽哉?
B.父老子弟被戎执戈者,怨讟盈道也。
C.昔何以靖?今何以扰?
D.帝心常在万里,而民瘼充充之在吾前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远台在福建的鳌峰山,作者受友人之邀而登临,登高而望,不禁触景生情,既是为奇伟的自然风光,更是为现实的凄然状况。
B.文中多处运用对比,作者通过往昔的繁荣安定与今日的残败患乱的对比,表达了对朝臣无能的不满和自己难有作为的愧疚之情。
C. 同游宾客虽然不能理解作者的“叹”,但认为实在应该记下这高山大川、游云芳草的美丽景色,以供后来者赏读,于是作者应允而作。
D.文章贯串了作者的忠君爱民意识,其不以登临为乐,忧国忧民之情与《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谓异曲同工。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客闻其说,余恐客之投觞于地,而莫余饮也。(3分)
2)吾念之,吾不知汗之淫淫至于踵也。(3分)
3)乃今策事之臣,顾不能设一奇制敌,而使丑夷往往截海窥我。(4分)

参考答案
5.D(“视”应解为“与……比照”)
6.B(两个“以”均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A项前者是代词,可译为“它”,指代平远台,后者作语气词;C项两个“也”均是语气词,前者表判断,后者作句中停顿;D项“而”均是连词,前者表修饰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

7.A(此句只是肯定“闽”是个好地方。而从文意上看,“吾所为叹”的原因是倭寇的进犯,百姓不能生活在太平年代,而朝廷又没有有效的御敌措施。)
8.C(曲解了宾客的意思。从末段看,宾客理解了作者感叹的原因,而要求作者写文章的意图是希望以此警示后人。)
9.(1)你们听了其中的缘故,我恐怕你们会把酒杯扔在地上,不再给我酒喝了。(“觞”1分;“莫余饮”宾语前置句,“饮”使动用法,1分;大意1分。)
(2)我一想到他们,不知不觉就汗水淋淋一直流到脚后跟。(“念”1分;“踵”1分;大意1分。)
(3)现在谋划国事的大臣,却不能设计一个奇招制服敌人,因而使倭寇常常截断海路偷袭我国。(“策事之臣”1分;“顾”1分;“窥”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平远台位于省城之中,地处东南方。《闽志》中记有三山,平远台就是其中所说的鳌峰山。此山本来就秀奇,在城中就更显得奇伟。宗子到福建十个月了也没有登临(它),这是因为要抗击倭寇。有喜欢宗子的宾客邀请我登平远台。拐了几个弯才开始上山,又拐弯向东登上鳌石亭。天空中大风激扬,天地万象,一片萧瑟,宗子于是仰头思索,继而低头叹气。

宾客说:“大夫感叹什么呢?”宗子说:“宾客呀,宾客呀,你们听了其中的缘由,我恐怕你们会把酒杯扔在地上,不再给我酒喝了。福建,难道不是记载中所称的东南巨丽吗?家家系缨戴帽,人人读诗懂礼,农人在田间嬉笑,商人在路上唱歌。如果在那个时候登临此台,高山大川,游云芳草,无不进入我的眼睛,那么就无不欢娱我的心。现在是什么时候呀?我看见此台三面驻军。宾客应该也东望大海吧?战船士兵隐约可见;南望闽江,以前市井主妇每天在里面洗涤锦衣、漂洗棉絮的江水,而今天士兵(在此)饮马;西望乌石山,萦绕着铸甲磨刀、鼓笳铙歌的声音;北看里巷市井,父老子弟身披铠甲,手拿武器,痛恨和怨言充满了道路。而且方圆千里之内,死去的人没有被安葬,受伤的人不能起身,流亡的人没有归来,被抓的人没有获释。我一想到他们,我不知不觉就汗水淋淋一直流到脚后跟。往日为什么欢乐?现在为什么悲伤?往日为什么安定?现在为什么混乱?这其中的缘故真是难说呀,难说呀!为国家出谋划策的君子,在上忧虑君主所忧虑的,对下忧虑百姓所忧虑的。现在国君在万里之外,而百姓疾苦连连就在我的面前,正请求从军擒敌,以戈作枕,没有时间吃饭洗浴,宾客难道想要我欣赏高山大川、游云芳草而嬉笑其中吗?这就是我感叹的原因。以前元臣凭借福建的地势险要,抵抗我国军队。皇祖于是命令楼船将军从大海直接捣毁他的巢穴使他空虚,太祖皇帝的谋略光明盛大,和日月一样明亮。现在谋划国事的大臣,却不能设计一个奇招制服敌人,因而使倭寇常常截断海路偷袭我国,与皇祖比起来,诸位大臣怎么样呢?我叹气,实在是惭愧呀。”

宾客于是接着我的话说:“(如果)我不能理解你的叹气,那么你又怎能喝我的酒呢?请你为我记下它,来警示后来登临这平远台的人,不要仅仅娱乐于高山大川、游云芳草,而忘却了百姓的忧虑。”宗子于是采纳了宾客的意见,作了这篇记。
* 登平远台记[明]宗臣平远台在省城中东南。《闽志》三山,此即所谓鳌峰山也。山固奇,在城中尤奇。宗子入闽十朔未登也,盖以戎故。而客有好宗子者,乃召宗子登焉。凡几折始上,又折而东,登鳌石亭。天风高扬,万象萧瑟,宗子于是仰而思,已俯而叹也。客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