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人。少时即具倍年之觉,总角工为时艺,塾师大奇之。年方十五六,即结文社于城南,自为社长,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师之,奉其约束不敢犯。时于举业外,为声歌古文辞,已有集成帙矣。后久研性命之学,颇有得,识者谓其识力、胆力迥绝于世。
乙未谒选为吴县令,始以其学试之政。人皆谓吴门繁剧,而公超脱,或足以困之,乃公洒然澹然,不言而物自综,事自集。吴赋甲于天下,猾胥涂改簿籍,多征民间,人皆不知。公一目了然,摘其影射之条若干,呼猾胥曰:“此何为者?”胥不敢欺,皆俯首曰弊,公俱置之法,而清额外之征凡巨万,吴民大悦。公机神朗彻,遇一切物态,如镜取影,即巧幻莫如吴而终不得遁,故遁词恒片语而折,咄嗟狱具,自非重情,无所罚赎,杖之示惩而已。以故署门酒家萧条,皆移去。县胥隶之类,或三四为曹共一役,不食县官,唯借公事渔猎里闾,公拣其宜用者食之,无所差遣,终日兀坐,不能糊口,皆逃去归农。居常不发私书,尘复函数寸,期年而政已成。公为令清次骨,才敏捷甚,一县大治。
会因讼意见与当路相左,遂闭门有拂衣之志。公既得请,走吴越访故人,同览西湖、天目,登黄山、齐云,恋恋烟岚,如饥渴之于饮食。间发为诗文,俱从真源中溢出,别开手眼。天下才人文士始知疏瀹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饰之病,其功伟矣。
戊申春暮入都,补验封司主事,摄选曹事。猾吏多舞文,正当急选之期,故事掣签时,凡琐屑事皆曹郎躬为之,吏无敢近者。一老吏忽排闼而入曰:“每次大选,例与都吏一二美缺。今有某驿缺,已予都吏百金矣,幸以见与。”公目摄之,叱之出。少宰杨公乔曰:“吾辈身为大臣,受制胥吏,切齿久矣。”会猾吏私一姻戚,已罢官而仍留之,公察得其故,大愤曰:“如此则铨柄尽归此辈矣。”誓除此大蠹。时冢宰拟以疏文而后逮治之。公曰:“此胥吏也,但置之于法,以一知会疏上,则迅雷不及掩耳。虽有奥援,将安用之?”遂如言具疏,而绳胥吏入刑部。疏下,竟以欺罔坐重辟。
乙酉公主试秦中,试官以避嫌不过搜求,公通场皆自取阅,所取士大半得之落卷中,及出榜,多名士,试录为天下第一。
庚戌卒,年四十三。海内知己,谓其识如王文成,胆如张江陵,而不逮下寿以殁,天下惜之。
(选自《公安县志》,有删改)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咄嗟狱具: 霎时 B.疏瀹心灵: 疏导
C.猾吏多舞文: 擅长写文章 D.竟以欺罔坐重辟: 欺骗蒙蔽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正面表现袁宏道为政“清次骨”的一组是( )
①公俱置之法,而清额外之征凡巨万 ②遁词恒片语而折,咄嗟狱具
③以故署门酒家萧条,皆移去 ④终日兀坐,不能糊口,皆逃去归农
⑤誓除此大蠹 ⑥通场皆自取阅,所取士大半得之落卷中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宏道少年早慧,不仅擅长写应试的八股文,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创作才能,在同道中颇有威信,长大后又深入钻研理学,思想更加成熟。
B.袁宏道为政清简,嫉恶如仇,严厉打击猾吏侵民的行为,特别是在一老吏干扰人事选拨工作的时候,“先斩后奏”,当即把他抓起来送到刑部的做法,深受百姓称道。
C.袁宏道不仅政绩卓著,而且其诗文别开手眼,提倡独抒性灵,这对改变当时复古模拟和修饰造作的文风起到了很大的矫正作用。
D.袁宏道在秦中做主考官的时候,大力纠正考官阅卷中的不良工作作风,亲自复查“落选”的考卷,录取的人才大半都是从其中搜得的,可见其过人的胆识。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重情,无所罚赎,杖之示惩而已。(3分)
(2)间发为诗文,俱从真源中溢出,别开手眼。(3分)
(3)但置之于法,以一知会疏上,则迅雷不及掩耳。虽有奥援,将安用之?(4分)
参考答案
5、C 舞文:指玩弄文字技巧,曲解法律条文,以达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6、A (③④是侧面表现;⑥是讲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7、B (不是“先斩后奏”,是抓捕与上疏同时进行,利用的是二者的时间差。也不是“当即”抓捕,而是在此事之后。)
8、(1)自非重情,无所罚赎,杖之示惩而已。(3分)
译:如果不是重大的案情,他就不使用严厉的处罚或以钱财赎罪等手段,只对犯法者使用杖刑表示一下惩戒罢了。
(自,1分;罚赎,1分,句意通顺,1分。)
(2)间发为诗文,俱从真源中溢出,别开手眼。(3分)
译:袁宏道间或写诗做文来抒发感情,这些诗文都是从他的本性中流出来的,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间:间或,断断续续,1分;别开手眼:1分;补出省略成分,1分;。)
(3)但置之于法,以一知会疏上,则迅雷不及掩耳。虽有奥援,将安用之?(4分)
译:我们只需要依法处置他,同时用一道奏疏向朝廷汇报,就会迅雷不及掩耳地抓住他。他即使有得力的靠山,又哪里用得着呢?
(置之以法,状语后置,1分;知会,通知、告诉、汇报,1分;安,哪里、怎么,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人。小时候就具有远超他年龄的见识,十三四岁就擅长写八股文,塾师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十五六岁就在城南建立了文社,自任社长,年龄在三十岁以下的社友都以他为师,遵守他定下的规章不敢违犯。在备考学习之外,他还创作古诗文,都已经结集成卷了。后来他又长时间钻研性命之学,很有心得,有识之士认为他的见识和胆量都远远超过当世的人。
乙未年赴吏部应选,做了吴县县令,开始尝试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在施政当中。当时人们都认为吴县政事繁杂,而袁公做人超脱,或许这些政事足以困扰住他,不料袁公竟依然洒脱恬淡,不用说话事物就自然综合汇集在了一起。吴县的赋税全国最重,狡猾的胥吏涂改册籍,从民间多征赋税,人们都不知道。袁公一目了然,摘录其中若干条假造的名目,对狡猾的胥吏说:“这是什么?”胥吏不敢欺瞒,都低头认罪,袁公都将他们依法处置,并且清除了额外征收的赋税总共有好几万,吴县的百姓十分高兴。袁公机灵敏捷,明白透彻,遇到一切情况,都如同从镜中看影那么清楚,即使机巧变幻没有谁能比得上的吴县也最终逃不脱他的眼睛,所以借口只要几句话就能驳倒,霎时就能结案,如果不是重大的案情,他就不使用严厉的处罚或以钱财赎罪等手段,只对犯法者使用杖刑表示一下惩戒罢了。因此公署门口的酒店业务萧条,最后都搬走了。县里的胥隶,有时三四个人共办一件公事,不靠官府的俸禄吃饭,只借公事盘剥乡里百姓,袁公只挑选那些适合使用的人养着,但又没有什么公事差遣他们,这些人整天端坐,不能养家糊口,最后都逃归务农去了。他平常从不写隐秘不公开的书信,灰尘覆盖在公函上好几寸,但一年后就把辖区治理得很好。袁公做县令清廉入骨,才思极其敏捷,整个吴县政治修明,局势安定。
恰好因为一件讼案,袁公的意见与当权者不一致,于是就产生了隐居的想法。等隐退的申请获得批准后,他就去吴越一带拜访老朋友,共同游览西湖、天目,攀登黄山、齐云,他对山水的留恋,就如同饥渴的人看到了吃的喝的一样。他间或写诗做文来抒发感情,这些诗文都是从他的本性中流出来的,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天下的读书人这才开始懂得写文章应该疏导心灵,寻求慧性,来扫除当时复古模拟和修饰造作的恶劣文风,在这方面他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戊申年春末他到了京城,补验封司主事,摄选曹事。狡猾的胥吏大多玩弄文字技巧,曲解法律条文,以达徇私舞弊的的目,正当紧急选拔官吏的时候,按照旧例,抽签的时候,一切事情都是主管官员亲自去做的,胥吏没有谁敢靠近。一个老胥吏忽然推门而入,说:“每次大选,照例都要给都吏一二个好的职位空额。如今某驿有缺额,我已经给了都吏百金,希望能把这个空额给我。”袁公用眼睛直瞪着他,喝叱他出去。少宰杨公乔说:“我们身为大臣,却要受胥吏控制,我对此痛恨已经很长时间了。”恰逢这个狡猾的胥吏袒护自己的一位亲戚,他的这个亲戚已经被罢免官职,可是他仍然留他任职,袁公察访得知原由后,非常愤怒地说:“像这样的话,选授官职的权利就全都落在这些人的手里了。”发誓要除去这个大害虫。当时吏部尚书打算先上疏报告朝廷而后再逮捕惩治他。袁公曰:“这是狡猾的胥吏呀,我们只需要对他依法处置,同时用一道奏疏向朝廷汇报,就会迅雷不及掩耳地抓住他。他即使有得力的靠山,又哪里用得着呢?”于是就按照他的话一面上疏汇报,一面把胥吏抓起来送到刑部。不久朝廷的批文下达,最终以欺骗蒙蔽朝廷的罪名判了他死刑。
乙酉年袁公主持陕西乡试,考官以避嫌为名不去尽力搜寻人才,袁公就亲自复查全考场的试卷,所录取的读书人大半都是从落选的试卷中搜得的,等到出榜,被录取的人员中有很多知名的读书人,录取的人才数量居全国第一。
庚戌年袁公去世,享年四十三岁。全国了解他的人,都说他的见识如王文成,胆量如张江陵,然而不到六十岁就去世了,全国的人都为此感到痛惜。
乙未谒选为吴县令,始以其学试之政。人皆谓吴门繁剧,而公超脱,或足以困之,乃公洒然澹然,不言而物自综,事自集。吴赋甲于天下,猾胥涂改簿籍,多征民间,人皆不知。公一目了然,摘其影射之条若干,呼猾胥曰:“此何为者?”胥不敢欺,皆俯首曰弊,公俱置之法,而清额外之征凡巨万,吴民大悦。公机神朗彻,遇一切物态,如镜取影,即巧幻莫如吴而终不得遁,故遁词恒片语而折,咄嗟狱具,自非重情,无所罚赎,杖之示惩而已。以故署门酒家萧条,皆移去。县胥隶之类,或三四为曹共一役,不食县官,唯借公事渔猎里闾,公拣其宜用者食之,无所差遣,终日兀坐,不能糊口,皆逃去归农。居常不发私书,尘复函数寸,期年而政已成。公为令清次骨,才敏捷甚,一县大治。
会因讼意见与当路相左,遂闭门有拂衣之志。公既得请,走吴越访故人,同览西湖、天目,登黄山、齐云,恋恋烟岚,如饥渴之于饮食。间发为诗文,俱从真源中溢出,别开手眼。天下才人文士始知疏瀹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饰之病,其功伟矣。
戊申春暮入都,补验封司主事,摄选曹事。猾吏多舞文,正当急选之期,故事掣签时,凡琐屑事皆曹郎躬为之,吏无敢近者。一老吏忽排闼而入曰:“每次大选,例与都吏一二美缺。今有某驿缺,已予都吏百金矣,幸以见与。”公目摄之,叱之出。少宰杨公乔曰:“吾辈身为大臣,受制胥吏,切齿久矣。”会猾吏私一姻戚,已罢官而仍留之,公察得其故,大愤曰:“如此则铨柄尽归此辈矣。”誓除此大蠹。时冢宰拟以疏文而后逮治之。公曰:“此胥吏也,但置之于法,以一知会疏上,则迅雷不及掩耳。虽有奥援,将安用之?”遂如言具疏,而绳胥吏入刑部。疏下,竟以欺罔坐重辟。
乙酉公主试秦中,试官以避嫌不过搜求,公通场皆自取阅,所取士大半得之落卷中,及出榜,多名士,试录为天下第一。
庚戌卒,年四十三。海内知己,谓其识如王文成,胆如张江陵,而不逮下寿以殁,天下惜之。
(选自《公安县志》,有删改)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咄嗟狱具: 霎时 B.疏瀹心灵: 疏导
C.猾吏多舞文: 擅长写文章 D.竟以欺罔坐重辟: 欺骗蒙蔽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正面表现袁宏道为政“清次骨”的一组是( )
①公俱置之法,而清额外之征凡巨万 ②遁词恒片语而折,咄嗟狱具
③以故署门酒家萧条,皆移去 ④终日兀坐,不能糊口,皆逃去归农
⑤誓除此大蠹 ⑥通场皆自取阅,所取士大半得之落卷中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宏道少年早慧,不仅擅长写应试的八股文,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创作才能,在同道中颇有威信,长大后又深入钻研理学,思想更加成熟。
B.袁宏道为政清简,嫉恶如仇,严厉打击猾吏侵民的行为,特别是在一老吏干扰人事选拨工作的时候,“先斩后奏”,当即把他抓起来送到刑部的做法,深受百姓称道。
C.袁宏道不仅政绩卓著,而且其诗文别开手眼,提倡独抒性灵,这对改变当时复古模拟和修饰造作的文风起到了很大的矫正作用。
D.袁宏道在秦中做主考官的时候,大力纠正考官阅卷中的不良工作作风,亲自复查“落选”的考卷,录取的人才大半都是从其中搜得的,可见其过人的胆识。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重情,无所罚赎,杖之示惩而已。(3分)
(2)间发为诗文,俱从真源中溢出,别开手眼。(3分)
(3)但置之于法,以一知会疏上,则迅雷不及掩耳。虽有奥援,将安用之?(4分)
参考答案
5、C 舞文:指玩弄文字技巧,曲解法律条文,以达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6、A (③④是侧面表现;⑥是讲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7、B (不是“先斩后奏”,是抓捕与上疏同时进行,利用的是二者的时间差。也不是“当即”抓捕,而是在此事之后。)
8、(1)自非重情,无所罚赎,杖之示惩而已。(3分)
译:如果不是重大的案情,他就不使用严厉的处罚或以钱财赎罪等手段,只对犯法者使用杖刑表示一下惩戒罢了。
(自,1分;罚赎,1分,句意通顺,1分。)
(2)间发为诗文,俱从真源中溢出,别开手眼。(3分)
译:袁宏道间或写诗做文来抒发感情,这些诗文都是从他的本性中流出来的,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间:间或,断断续续,1分;别开手眼:1分;补出省略成分,1分;。)
(3)但置之于法,以一知会疏上,则迅雷不及掩耳。虽有奥援,将安用之?(4分)
译:我们只需要依法处置他,同时用一道奏疏向朝廷汇报,就会迅雷不及掩耳地抓住他。他即使有得力的靠山,又哪里用得着呢?
(置之以法,状语后置,1分;知会,通知、告诉、汇报,1分;安,哪里、怎么,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人。小时候就具有远超他年龄的见识,十三四岁就擅长写八股文,塾师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十五六岁就在城南建立了文社,自任社长,年龄在三十岁以下的社友都以他为师,遵守他定下的规章不敢违犯。在备考学习之外,他还创作古诗文,都已经结集成卷了。后来他又长时间钻研性命之学,很有心得,有识之士认为他的见识和胆量都远远超过当世的人。
乙未年赴吏部应选,做了吴县县令,开始尝试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在施政当中。当时人们都认为吴县政事繁杂,而袁公做人超脱,或许这些政事足以困扰住他,不料袁公竟依然洒脱恬淡,不用说话事物就自然综合汇集在了一起。吴县的赋税全国最重,狡猾的胥吏涂改册籍,从民间多征赋税,人们都不知道。袁公一目了然,摘录其中若干条假造的名目,对狡猾的胥吏说:“这是什么?”胥吏不敢欺瞒,都低头认罪,袁公都将他们依法处置,并且清除了额外征收的赋税总共有好几万,吴县的百姓十分高兴。袁公机灵敏捷,明白透彻,遇到一切情况,都如同从镜中看影那么清楚,即使机巧变幻没有谁能比得上的吴县也最终逃不脱他的眼睛,所以借口只要几句话就能驳倒,霎时就能结案,如果不是重大的案情,他就不使用严厉的处罚或以钱财赎罪等手段,只对犯法者使用杖刑表示一下惩戒罢了。因此公署门口的酒店业务萧条,最后都搬走了。县里的胥隶,有时三四个人共办一件公事,不靠官府的俸禄吃饭,只借公事盘剥乡里百姓,袁公只挑选那些适合使用的人养着,但又没有什么公事差遣他们,这些人整天端坐,不能养家糊口,最后都逃归务农去了。他平常从不写隐秘不公开的书信,灰尘覆盖在公函上好几寸,但一年后就把辖区治理得很好。袁公做县令清廉入骨,才思极其敏捷,整个吴县政治修明,局势安定。
恰好因为一件讼案,袁公的意见与当权者不一致,于是就产生了隐居的想法。等隐退的申请获得批准后,他就去吴越一带拜访老朋友,共同游览西湖、天目,攀登黄山、齐云,他对山水的留恋,就如同饥渴的人看到了吃的喝的一样。他间或写诗做文来抒发感情,这些诗文都是从他的本性中流出来的,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天下的读书人这才开始懂得写文章应该疏导心灵,寻求慧性,来扫除当时复古模拟和修饰造作的恶劣文风,在这方面他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戊申年春末他到了京城,补验封司主事,摄选曹事。狡猾的胥吏大多玩弄文字技巧,曲解法律条文,以达徇私舞弊的的目,正当紧急选拔官吏的时候,按照旧例,抽签的时候,一切事情都是主管官员亲自去做的,胥吏没有谁敢靠近。一个老胥吏忽然推门而入,说:“每次大选,照例都要给都吏一二个好的职位空额。如今某驿有缺额,我已经给了都吏百金,希望能把这个空额给我。”袁公用眼睛直瞪着他,喝叱他出去。少宰杨公乔说:“我们身为大臣,却要受胥吏控制,我对此痛恨已经很长时间了。”恰逢这个狡猾的胥吏袒护自己的一位亲戚,他的这个亲戚已经被罢免官职,可是他仍然留他任职,袁公察访得知原由后,非常愤怒地说:“像这样的话,选授官职的权利就全都落在这些人的手里了。”发誓要除去这个大害虫。当时吏部尚书打算先上疏报告朝廷而后再逮捕惩治他。袁公曰:“这是狡猾的胥吏呀,我们只需要对他依法处置,同时用一道奏疏向朝廷汇报,就会迅雷不及掩耳地抓住他。他即使有得力的靠山,又哪里用得着呢?”于是就按照他的话一面上疏汇报,一面把胥吏抓起来送到刑部。不久朝廷的批文下达,最终以欺骗蒙蔽朝廷的罪名判了他死刑。
乙酉年袁公主持陕西乡试,考官以避嫌为名不去尽力搜寻人才,袁公就亲自复查全考场的试卷,所录取的读书人大半都是从落选的试卷中搜得的,等到出榜,被录取的人员中有很多知名的读书人,录取的人才数量居全国第一。
庚戌年袁公去世,享年四十三岁。全国了解他的人,都说他的见识如王文成,胆量如张江陵,然而不到六十岁就去世了,全国的人都为此感到痛惜。
*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人。少时即具倍年之觉,总角工为时艺,塾师大奇之。年方十五六,即结文社于城南,自为社长,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师之,奉其约束不敢犯。时于举业外,为声歌古文辞,已有集成帙矣。后久研性命之学,颇有得,识者谓其识力、胆力迥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