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候名叫静,是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皇甫谧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
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文言知识]
“感激”及其他。现代汉语中的“感激”指感谢,但在文言中它指“因感动而奋发”。上文“谧乃感激”,犹言因感动而奋发。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形同而古今义异的词还有不少,如“卑鄙”,古指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交通”,古指互相往来;“妻子”,古指妻与子女;“烈士”指有志于功业的人。
[阅读练习]
1.解释:①度 ②或 ③辄 ④进 ⑤余 ⑥笃 ⑦涕 ⑧居 ⑨务
2.翻译:①目不存教 ②无以慰我
③何尔鲁钝之甚也 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⑤躬身稼穑
3.“就乡人席坦受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 就在同乡人席坦那里读书;
② ②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借书读;
③ ③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去读书。
4.理解:①“孟母三徙”的故事说明什么?
②曾父烹豕(同“猪”)的故事说明什么?
参考答案
1.①限制②有人③就④送给⑤超过⑥专心⑦泪⑧生活⑨工作、职业
2.①心目中没有接受教育(的念头);②没什么可以用来安慰我的;③你为什么十分的愚笨啊!④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⑤亲自种田。
3.③
4.①小孩要有良好的环境;②对孩子不能不讲信用。
参考译文
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二十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因此叹息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他家很贫穷,他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皇甫谧)性格恬静,没有奢望,并从此树立了高尚的志向,把写书作为自已的事业,自已取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等论著。后来得了风痹症,仍然手不释卷。
注释
①安定:郡名。汉置,在今甘肃灵台。 朝(ZHU朱)那:县名。今灵台朝那。
②汉太尉嵩:即皇甫嵩。东汉灵帝时为北地太守,以破黄巾功,领冀州牧,拜太尉。
③出后叔父:过继给叔父。出后,出继,过继给他人为后代。
④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⑤徙:迁移。 新安:郡名。在今浙江淳安西。
⑥疲:“痴”的异体字。
⑦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三牲,此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
⑧孟母三徙:相传孟轲幼年时,居住环境不好,孟母为教育孟轲,三次迁居。事见《列
女传·母仪》和赵岐《孟子题辞》。后喻母教之德。
⑨曾父烹豕(SHI史):曾参妻携子到市场,其子啼哭,母说归后为子杀猪。归后,见曾
参正要捕猪杀之,妻止之,说与儿戏言,曾参认为不能失信于子,终杀猪以取信。事见《韩
非子·外储说左上》。 存,保存,保全。
10. 道 :正道。
11.卜:选择。
12.阙:通“缺”。缺失。
13.尔:你。 鲁钝:愚钝;愚笨。
14.修身;修养自身。 笃学:勤学。
15.感激:感动激奋。
16.就:跟从。 席坦:人名。一作“坦席”
17.躬自:亲自。 稼穑(色):播种和收获。此泛指从事农业劳动。
18.农:种田;从事农活。
19.礼乐、圣真;皇甫谧早年著作,已佚。清吴士鉴《补晋书经籍志》有载。
20.辍(chu6龊):停止。
21.怠:疲惫
22.笃学:专心学习。
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文言知识]
“感激”及其他。现代汉语中的“感激”指感谢,但在文言中它指“因感动而奋发”。上文“谧乃感激”,犹言因感动而奋发。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形同而古今义异的词还有不少,如“卑鄙”,古指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交通”,古指互相往来;“妻子”,古指妻与子女;“烈士”指有志于功业的人。
[阅读练习]
1.解释:①度 ②或 ③辄 ④进 ⑤余 ⑥笃 ⑦涕 ⑧居 ⑨务
2.翻译:①目不存教 ②无以慰我
③何尔鲁钝之甚也 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⑤躬身稼穑
3.“就乡人席坦受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 就在同乡人席坦那里读书;
② ②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借书读;
③ ③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去读书。
4.理解:①“孟母三徙”的故事说明什么?
②曾父烹豕(同“猪”)的故事说明什么?
参考答案
1.①限制②有人③就④送给⑤超过⑥专心⑦泪⑧生活⑨工作、职业
2.①心目中没有接受教育(的念头);②没什么可以用来安慰我的;③你为什么十分的愚笨啊!④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⑤亲自种田。
3.③
4.①小孩要有良好的环境;②对孩子不能不讲信用。
参考译文
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二十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因此叹息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他家很贫穷,他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皇甫谧)性格恬静,没有奢望,并从此树立了高尚的志向,把写书作为自已的事业,自已取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等论著。后来得了风痹症,仍然手不释卷。
注释
①安定:郡名。汉置,在今甘肃灵台。 朝(ZHU朱)那:县名。今灵台朝那。
②汉太尉嵩:即皇甫嵩。东汉灵帝时为北地太守,以破黄巾功,领冀州牧,拜太尉。
③出后叔父:过继给叔父。出后,出继,过继给他人为后代。
④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⑤徙:迁移。 新安:郡名。在今浙江淳安西。
⑥疲:“痴”的异体字。
⑦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三牲,此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
⑧孟母三徙:相传孟轲幼年时,居住环境不好,孟母为教育孟轲,三次迁居。事见《列
女传·母仪》和赵岐《孟子题辞》。后喻母教之德。
⑨曾父烹豕(SHI史):曾参妻携子到市场,其子啼哭,母说归后为子杀猪。归后,见曾
参正要捕猪杀之,妻止之,说与儿戏言,曾参认为不能失信于子,终杀猪以取信。事见《韩
非子·外储说左上》。 存,保存,保全。
10. 道 :正道。
11.卜:选择。
12.阙:通“缺”。缺失。
13.尔:你。 鲁钝:愚钝;愚笨。
14.修身;修养自身。 笃学:勤学。
15.感激:感动激奋。
16.就:跟从。 席坦:人名。一作“坦席”
17.躬自:亲自。 稼穑(色):播种和收获。此泛指从事农业劳动。
18.农:种田;从事农活。
19.礼乐、圣真;皇甫谧早年著作,已佚。清吴士鉴《补晋书经籍志》有载。
20.辍(chu6龊):停止。
21.怠:疲惫
22.笃学:专心学习。
* 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候名叫静,是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皇甫谧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