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公平寇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翁公平寇记
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有贼迤逦从西北来,大举袭入潮阳①,自号为兵。是时邑无长史久,潮州府通判翁公梦鲤适备倭而督兵行县,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俱。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乃夜缒城上,鼓噪而入。时守者皆偃甲卧,贼众两千人号万人猝至,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贼因环啸城上,城中闻之大恐,以为倭寇入也。于是公即勒兵戒严,而自骑往见贼,问贼何来状,贼中相顾愕然,窃惊怪之。顾贼业已入城,即不下。公乃部署吏士分布诸要路,而调守备军于郊。贼亦分队焚烧边城庐舍,城中愈益恐,咸奔依公所,男女以万计。公为感泣,露祷:“愿身先士卒,受矢石,为百姓请命。”父老无不流涕。
时有上书者,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公从其计。于是调诸路援兵,兵自远近至者盖数千人。得所捕者,公辄手斩之以徇,贼气遂沮。而邑人刘应望等皆以诸生起兵属公,城中军威大振,斩首二十三级,捕虏一十三人。会天大雨,贼兵愈益溃乱,自相蹂踏。而守备、指挥等军,复进攻西南路,与公兵合,因夹击之,斩首一十五级,捕虏二十三人,获伪倭首一人,夺回虏中男女二十人。于是贼自度力不支,因北退保城隅,进退无路。而城外四面皆我兵,往往奋喊邀战,从雉堞②中掩击之,矢石入城中如雨,所击杀又数十人。贼人大败窘甚,我兵犹殊死战。相持至暮,有逾城遁者,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后者莫敢出。贼乃蒲伏号泣求生,愿以残虏退。城中父老亦以为言,公因传令,北开城门放逐之。贼投戈袖手裹疮驰,从间道去。于是城中案堵如故,公因抚其众而还。
初公既用父老言四召壮士士无不望风响应者其临阵授策无大小皆推诚与之以故人亦乐为之用而得其死力其搴旗获级之赏未尝逾时也至士有杀伤死者亲为医药临视之闻者无不叹息泣下。其感人如此。
【注】①潮阳:今广东潮阳一带,时属潮州府。② 雉堞(zhì dié):城墙顶部的齿形矮墙。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公即勒兵戒严 勒:统率
B.顾贼业已入城 顾:回头看
C.公辄手斩之以徇 徇:巡行示众
D.公因抚其众而还 抚:抚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 城中闻之大恐
B.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 公辄手斩之以徇
C.贼因环啸城上 因夹击之
D.适备倭而督兵行县 鼓噪而入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表明平寇取得胜利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乃夜缒城上 ②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
③复进攻西南路 ④因北退保城隅
⑤从雉堞中掩击之 ⑥我兵犹殊死战
A.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规模袭入潮阳的贼人不知通判翁公在城内,在夜里用绳子攀往城顶,进入县城。
B.翁公独自骑马往见贼人,探听虚实,反而使贼人既惊且怪。
C.在守备、指挥率领的军队与翁公带领的士兵共同夹击下,终于捕获倭寇首领一名,且解救被抓男女二十人。
D.走投无路的贼人号泣着请求放他们一条生路,而城中父老也替贼人说情,于是翁公传令打开城门放行。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斜线“/”给文末一段画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
初公既用父老言四召壮士士无不望风响应者其临阵授策无大小皆推诚与之以故人亦乐为之用而得其死力其搴旗获级之赏未尝逾时也至士有杀伤死者亲为医药临视之闻者无不叹息泣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
②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
参考答案
5.B(顾:顾虑,考虑)
语境
顾 贼业已 入 城
翻译
(翁公)顾虑贼人已经进入城中
6.C(A.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代前面情形;B.连词,表目的/连词,表递进;C.俱为介词,“趁机”;D.承接连词/修饰连词,均可不译)
7.D(①④项写贼人行为)
8.C
选项
C.……,终于捕获倭寇首领一名,……
解说:对应信息在第2段中间:
“倭寇首领”错,原文是“伪倭首”。
原文
……捕虏二十三人,获伪倭首一人,夺回虏中男女二十人。
9.(1)初/公既用父老言/四召壮士/士无不望风响应者/其临阵授策/无大小皆推诚与之/以故人亦乐为之用/而得其死力/其搴旗获级之赏/未尝逾时也/至士有杀伤死者/亲为医药临视之/闻者无不叹息泣下。(每错漏3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采分点:补出省略的主语“城顶守军”;走:跑;“走投城下”是“于城下走投”的省略和倒装句式,各1分。
翻译
(贼人)行动出乎守军的意料,(城顶守军)被惊醒,却不知怎么办,大多(向)城下奔跑。
②采分点:窃:偷偷地;补出省略的介词“于”;伺: 等候,各1分。
翻译
城外士兵多偷偷地埋伏在路旁,等候贼人出来就(把他们)活埋在城壕中。
【参考译文】
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然有贼人曲折连绵从西北方向而来,大规模偷袭进入潮阳县城,且自称是士兵。当时县里长时间没有长史,潮州府通判翁梦鲤恰逢为防备倭寇而监督军事巡视到潮阳县,跟县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在一起。贼人最初不知翁公在县内,于是在夜里用绳子攀往城顶,大呼小叫着进入县城。当时守卫的士兵都偃甲而卧,贼人两千人号称万人骤然到来,(贼人)行动出乎守军的意料,(城顶守军)被惊醒,却不知怎么办,大多向城下奔跑。贼人趁机绕城呼叫,城里人听了这件事很是害怕,认为倭寇攻入城内了。于是翁公马上统率军队戒严,而自己骑马过去会见贼人,问贼人从哪里来之类,贼人相顾愕然,内心既惊又怪。翁公顾虑贼人已经进入城中,短时间内恐怕攻打不下。翁公于是部署守城官兵分布各主要路口,再调动守备军于城郊。贼人也分队焚烧城边民宅,城中百姓更加恐慌,都奔走投靠翁公所在地方,人数以万计。翁公被感动,在露天祈祷:“愿身先士卒,接受箭石,替百姓请命。”乡亲父老听到这件事没有不流泪的。
当时有人上书,倡议拿出公家钱银悬赏壮士来抵御贼人,翁公采纳这条计谋。于是调动诸路援兵,援兵从远近地方来的大约有几千人。贼人有被抓到的,翁公就亲自斩首并且游行示众,贼人气势于是大泄。而城里人刘应望等带领诸生员起兵由翁公调遣,城中军威大振,斩首二十三级,虏贼十三人。恰逢天又大雨,贼兵更加散乱,自相踩踏。而守备、指挥带领的军队,又进攻西南路,跟翁公士兵汇合,趁机夹击,斩首一十五级,捕虏二十三人,并捕获一名慌称是倭寇首领的贼人,救回被抓男女二十人。于是贼人自己估计力量不足,往北退守在城墙一角,进退无路。而城外四面皆是我兵,到处大声喊叫邀战,借着雉堞的掩护攻击,矢石射入城中有如雨下,又击杀几十人。贼人大败,境况非常窘迫,我方士兵犹拼死作战。相持至日暮,有的贼人逾越城墙逃走,城外士兵多偷偷地埋伏(在)路旁,等候贼人出来就把他们活埋在城壕中,后面的人再也不敢出来。贼人于是趴在地上哭泣请求放一条生路,愿意将剩下来的人全部撤退。城中父老也替贼人说情,翁公趁机传令,北开城门放走贼人,逐出城外。贼人立刻放下武器空手而奔,有的还包扎着伤口,从小路离开潮阳。于是城中安居如初,翁公就抚慰民众后回到潮州。
当初,翁公采用父老建议,四次向外招纳壮士,壮士无不望风响应。他在阵前传布策略,无论大小都掏出诚心跟士兵商议,因此人们也喜欢被他使用,而得到大家极力拥护。那些拔旗斩首的奖赏,从未逾越时限。至于有被杀伤或致死的士兵,翁公亲自为他们敷药或到场看望,听闻的人没有不感叹流泪。翁公的感人事迹诸如此类。
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有贼迤逦从西北来,大举袭入潮阳①,自号为兵。是时邑无长史久,潮州府通判翁公梦鲤适备倭而督兵行县,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俱。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乃夜缒城上,鼓噪而入。时守者皆偃甲卧,贼众两千人号万人猝至,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贼因环啸城上,城中闻之大恐,以为倭寇入也。于是公即勒兵戒严,而自骑往见贼,问贼何来状,贼中相顾愕然,窃惊怪之。顾贼业已入城,即不下。公乃部署吏士分布诸要路,而调守备军于郊。贼亦分队焚烧边城庐舍,城中愈益恐,咸奔依公所,男女以万计。公为感泣,露祷:“愿身先士卒,受矢石,为百姓请命。”父老无不流涕。
时有上书者,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公从其计。于是调诸路援兵,兵自远近至者盖数千人。得所捕者,公辄手斩之以徇,贼气遂沮。而邑人刘应望等皆以诸生起兵属公,城中军威大振,斩首二十三级,捕虏一十三人。会天大雨,贼兵愈益溃乱,自相蹂踏。而守备、指挥等军,复进攻西南路,与公兵合,因夹击之,斩首一十五级,捕虏二十三人,获伪倭首一人,夺回虏中男女二十人。于是贼自度力不支,因北退保城隅,进退无路。而城外四面皆我兵,往往奋喊邀战,从雉堞②中掩击之,矢石入城中如雨,所击杀又数十人。贼人大败窘甚,我兵犹殊死战。相持至暮,有逾城遁者,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后者莫敢出。贼乃蒲伏号泣求生,愿以残虏退。城中父老亦以为言,公因传令,北开城门放逐之。贼投戈袖手裹疮驰,从间道去。于是城中案堵如故,公因抚其众而还。
初公既用父老言四召壮士士无不望风响应者其临阵授策无大小皆推诚与之以故人亦乐为之用而得其死力其搴旗获级之赏未尝逾时也至士有杀伤死者亲为医药临视之闻者无不叹息泣下。其感人如此。
【注】①潮阳:今广东潮阳一带,时属潮州府。② 雉堞(zhì dié):城墙顶部的齿形矮墙。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公即勒兵戒严 勒:统率
B.顾贼业已入城 顾:回头看
C.公辄手斩之以徇 徇:巡行示众
D.公因抚其众而还 抚:抚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 城中闻之大恐
B.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 公辄手斩之以徇
C.贼因环啸城上 因夹击之
D.适备倭而督兵行县 鼓噪而入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表明平寇取得胜利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乃夜缒城上 ②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
③复进攻西南路 ④因北退保城隅
⑤从雉堞中掩击之 ⑥我兵犹殊死战
A.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规模袭入潮阳的贼人不知通判翁公在城内,在夜里用绳子攀往城顶,进入县城。
B.翁公独自骑马往见贼人,探听虚实,反而使贼人既惊且怪。
C.在守备、指挥率领的军队与翁公带领的士兵共同夹击下,终于捕获倭寇首领一名,且解救被抓男女二十人。
D.走投无路的贼人号泣着请求放他们一条生路,而城中父老也替贼人说情,于是翁公传令打开城门放行。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斜线“/”给文末一段画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
初公既用父老言四召壮士士无不望风响应者其临阵授策无大小皆推诚与之以故人亦乐为之用而得其死力其搴旗获级之赏未尝逾时也至士有杀伤死者亲为医药临视之闻者无不叹息泣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
②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
参考答案
5.B(顾:顾虑,考虑)
语境
顾 贼业已 入 城
翻译
(翁公)顾虑贼人已经进入城中
6.C(A.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代前面情形;B.连词,表目的/连词,表递进;C.俱为介词,“趁机”;D.承接连词/修饰连词,均可不译)
7.D(①④项写贼人行为)
8.C
选项
C.……,终于捕获倭寇首领一名,……
解说:对应信息在第2段中间:
“倭寇首领”错,原文是“伪倭首”。
原文
……捕虏二十三人,获伪倭首一人,夺回虏中男女二十人。
9.(1)初/公既用父老言/四召壮士/士无不望风响应者/其临阵授策/无大小皆推诚与之/以故人亦乐为之用/而得其死力/其搴旗获级之赏/未尝逾时也/至士有杀伤死者/亲为医药临视之/闻者无不叹息泣下。(每错漏3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采分点:补出省略的主语“城顶守军”;走:跑;“走投城下”是“于城下走投”的省略和倒装句式,各1分。
翻译
(贼人)行动出乎守军的意料,(城顶守军)被惊醒,却不知怎么办,大多(向)城下奔跑。
②采分点:窃:偷偷地;补出省略的介词“于”;伺: 等候,各1分。
翻译
城外士兵多偷偷地埋伏在路旁,等候贼人出来就(把他们)活埋在城壕中。
【参考译文】
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然有贼人曲折连绵从西北方向而来,大规模偷袭进入潮阳县城,且自称是士兵。当时县里长时间没有长史,潮州府通判翁梦鲤恰逢为防备倭寇而监督军事巡视到潮阳县,跟县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在一起。贼人最初不知翁公在县内,于是在夜里用绳子攀往城顶,大呼小叫着进入县城。当时守卫的士兵都偃甲而卧,贼人两千人号称万人骤然到来,(贼人)行动出乎守军的意料,(城顶守军)被惊醒,却不知怎么办,大多向城下奔跑。贼人趁机绕城呼叫,城里人听了这件事很是害怕,认为倭寇攻入城内了。于是翁公马上统率军队戒严,而自己骑马过去会见贼人,问贼人从哪里来之类,贼人相顾愕然,内心既惊又怪。翁公顾虑贼人已经进入城中,短时间内恐怕攻打不下。翁公于是部署守城官兵分布各主要路口,再调动守备军于城郊。贼人也分队焚烧城边民宅,城中百姓更加恐慌,都奔走投靠翁公所在地方,人数以万计。翁公被感动,在露天祈祷:“愿身先士卒,接受箭石,替百姓请命。”乡亲父老听到这件事没有不流泪的。
当时有人上书,倡议拿出公家钱银悬赏壮士来抵御贼人,翁公采纳这条计谋。于是调动诸路援兵,援兵从远近地方来的大约有几千人。贼人有被抓到的,翁公就亲自斩首并且游行示众,贼人气势于是大泄。而城里人刘应望等带领诸生员起兵由翁公调遣,城中军威大振,斩首二十三级,虏贼十三人。恰逢天又大雨,贼兵更加散乱,自相踩踏。而守备、指挥带领的军队,又进攻西南路,跟翁公士兵汇合,趁机夹击,斩首一十五级,捕虏二十三人,并捕获一名慌称是倭寇首领的贼人,救回被抓男女二十人。于是贼人自己估计力量不足,往北退守在城墙一角,进退无路。而城外四面皆是我兵,到处大声喊叫邀战,借着雉堞的掩护攻击,矢石射入城中有如雨下,又击杀几十人。贼人大败,境况非常窘迫,我方士兵犹拼死作战。相持至日暮,有的贼人逾越城墙逃走,城外士兵多偷偷地埋伏(在)路旁,等候贼人出来就把他们活埋在城壕中,后面的人再也不敢出来。贼人于是趴在地上哭泣请求放一条生路,愿意将剩下来的人全部撤退。城中父老也替贼人说情,翁公趁机传令,北开城门放走贼人,逐出城外。贼人立刻放下武器空手而奔,有的还包扎着伤口,从小路离开潮阳。于是城中安居如初,翁公就抚慰民众后回到潮州。
当初,翁公采用父老建议,四次向外招纳壮士,壮士无不望风响应。他在阵前传布策略,无论大小都掏出诚心跟士兵商议,因此人们也喜欢被他使用,而得到大家极力拥护。那些拔旗斩首的奖赏,从未逾越时限。至于有被杀伤或致死的士兵,翁公亲自为他们敷药或到场看望,听闻的人没有不感叹流泪。翁公的感人事迹诸如此类。
* 翁公平寇记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有贼迤逦从西北来,大举袭入潮阳①,自号为兵。是时邑无长史久,潮州府通判翁公梦鲤适备倭而督兵行县,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俱。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乃夜缒城上,鼓噪而入。时守者皆偃甲卧,贼众两千人号万人猝至,出其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