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须贾以为睢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睢,折胁。睢佯死,卷以箦,置厕中。范睢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守者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遂操范睢亡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睢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范睢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睢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睢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而存先王之宗庙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睢拜,王亦拜。范睢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博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睢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俯仰。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齐王南攻楚,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用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魏因可虏也。”王曰:“善。”乃以范睢为客卿。
(选自《资治通鉴》第五卷,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须贾以为睢以国阴事告齐也 阴:阴险
B.范睢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 佯:假装
C.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 匡:辅助
D.王若用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 亲:接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 弃甲曳兵而走
B.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 归璧于赵
C.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形势不能有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齐起初听信须贾的话,打断范睢肋骨,将范睢卷进竹席放到厕所里,酒醉后答应看守扔掉席中死人的请求,后来得知范睢逃脱,又派人去寻找范睢。
B.出使魏国的秦国谒者王稽秘密地带范睢上车一起回国,推荐给秦王,范睢见秦王来了,故意胡说秦国没有大王,只有太后和穰侯,以此来引起秦王注意。
C.范睢面对秦王问计,为抬高自己身价,一开始故意含含糊糊地三问不答,后来又只说外事不提内政,在秦王再三请求之下,他才对秦王纵论天下大势。
D.范睢认为穰侯越过韩、魏两国进攻齐国刚、寿两地不是好计策,他建议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攻取中原之地来控制天下枢纽,从而完成称霸大业。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2)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
参考答案:
4.(3分)A(阴:秘密。)
5.(3分)D(两个“也”都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A.都是连词,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表修饰; B.都是介词,前一个译为“对”;后一个译为“到”;C. 前一个是介词,译为“凭借”,后一个是连词,译为“因为”。)
6.(3分)C(范睢不是“为抬高自己身价”,而是试探秦王是否真心,以免多言招致祸患。)
7.(10分)
(1) (5分)秦王隐约听到他的话,便屏退身边侍从,跪着请求说:“先生用什么指教我?”(“微”“屏”“跽”“何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 (5分)诸侯看到齐国征战疲劳困乏,便起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使齐国近于灭亡,就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却使韩、魏两国得益。(“罢敝”“破”“几”“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附录]文言文参考译文:
起初,魏国人范睢随从中大夫须贾出使到齐国,齐襄王听说他善辩的口才,私下赠给他钱财。须贾以为范睢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便向魏国相国魏齐告发。魏齐发怒,下令鞭打范睢,折断了范睢的肋骨。范睢只好装死,被人用竹席卷着放到厕所里。范睢对看守说:“你放出我,我必有重谢。”看守请示扔掉席中死人,魏齐醉答:“可以。”范睢得以逃出。事后魏齐后悔,又叫人去寻找范睢。魏国人郑安平安排范睢逃亡藏匿起来,改换姓名叫张禄。
秦国谒者王稽出使到魏国,范睢深夜求见王稽。王稽秘密带他上车和他一起回国,推荐给秦王。秦王在离宫召见范睢。范睢装作不知道宫中长巷而走进其中。秦王前来,宦官怒声驱赶范睢说:“大王来了!”范睢故意胡说道:“秦国哪里有大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而已!”秦王隐约听到他的话,便屏退身边侍从,跪着请求说:“先生用什么指教我?”范睢只说:“哦哦!”如此三次。秦王又说:“先生到底不愿指教我吗?”范睢说:“不敢这样!我是一个流亡在外的人,和大王没有什么交往,而想向您陈述的又都是匡辅君主的事,我想效愚忠却还不知大王的内心,这就是大王三次下问我都不敢回答的原因。我知道今天在您面前说出,明天就有处死的危险,但我还是不敢回避。况且死是人人必定无法免除的,如果我的死能对秦国有所裨益,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只怕我被处死之后,天下的贤士都闭口不言,裹足不前,没有谁肯投向秦国了。”秦王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啊!今天我能见到先生,这是因为上天认为我糊涂,先生却能保全秦国的宗庙。无论事情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您都一一对我指教,不要怀疑我了!”范睢下拜,秦王也回拜。范睢说:“凭着秦国的强大,士卒的勇猛,来对付诸侯,就好比让韩卢那样的猛犬去追击跛脚兔子。而秦国却闭守关中十五年,不敢窥视派兵出击崤山以东,这是穰侯替秦国谋划不忠心,大王您的策略也有所失误。”秦王跪着说:“我想知道策略错在何处!”但有不少身边侍从在偷听,范睢不敢提及内政,便先说到外事,来观察秦王的举动。他于是进言说:“穰侯越过韩国、魏国去进攻齐国的刚、寿两地,不是好计策。齐王向南进攻楚国,开辟千里土地,而最后齐国连一尺一寸领土也未能得到,难道是他不想要地吗?实在是因为地理形势无法占有。诸侯看到齐国征战疲劳困乏,便起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使齐国近于灭亡,就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却使韩、魏两国得益。现在大王不如采取远交而近攻的方针,得一寸地就是您大王的一寸,得一尺地就是您大王的一尺。魏国、韩国,位于中原,是天下的中枢。大王如果想称霸,必须接近中原之地控制天下枢纽,来威逼楚国、赵国,楚国强就收附赵国,赵国强则收附楚国,楚国、赵国都归附您,齐国必定害怕。齐国再归附,韩国、魏国就可顺势虏伏。”秦王说:“好。”于是以范睢为客卿。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睢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范睢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睢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睢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而存先王之宗庙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睢拜,王亦拜。范睢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博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睢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俯仰。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齐王南攻楚,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用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魏因可虏也。”王曰:“善。”乃以范睢为客卿。
(选自《资治通鉴》第五卷,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须贾以为睢以国阴事告齐也 阴:阴险
B.范睢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 佯:假装
C.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 匡:辅助
D.王若用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 亲:接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 弃甲曳兵而走
B.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 归璧于赵
C.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形势不能有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齐起初听信须贾的话,打断范睢肋骨,将范睢卷进竹席放到厕所里,酒醉后答应看守扔掉席中死人的请求,后来得知范睢逃脱,又派人去寻找范睢。
B.出使魏国的秦国谒者王稽秘密地带范睢上车一起回国,推荐给秦王,范睢见秦王来了,故意胡说秦国没有大王,只有太后和穰侯,以此来引起秦王注意。
C.范睢面对秦王问计,为抬高自己身价,一开始故意含含糊糊地三问不答,后来又只说外事不提内政,在秦王再三请求之下,他才对秦王纵论天下大势。
D.范睢认为穰侯越过韩、魏两国进攻齐国刚、寿两地不是好计策,他建议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攻取中原之地来控制天下枢纽,从而完成称霸大业。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2)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
参考答案:
4.(3分)A(阴:秘密。)
5.(3分)D(两个“也”都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A.都是连词,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表修饰; B.都是介词,前一个译为“对”;后一个译为“到”;C. 前一个是介词,译为“凭借”,后一个是连词,译为“因为”。)
6.(3分)C(范睢不是“为抬高自己身价”,而是试探秦王是否真心,以免多言招致祸患。)
7.(10分)
(1) (5分)秦王隐约听到他的话,便屏退身边侍从,跪着请求说:“先生用什么指教我?”(“微”“屏”“跽”“何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 (5分)诸侯看到齐国征战疲劳困乏,便起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使齐国近于灭亡,就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却使韩、魏两国得益。(“罢敝”“破”“几”“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附录]文言文参考译文:
起初,魏国人范睢随从中大夫须贾出使到齐国,齐襄王听说他善辩的口才,私下赠给他钱财。须贾以为范睢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便向魏国相国魏齐告发。魏齐发怒,下令鞭打范睢,折断了范睢的肋骨。范睢只好装死,被人用竹席卷着放到厕所里。范睢对看守说:“你放出我,我必有重谢。”看守请示扔掉席中死人,魏齐醉答:“可以。”范睢得以逃出。事后魏齐后悔,又叫人去寻找范睢。魏国人郑安平安排范睢逃亡藏匿起来,改换姓名叫张禄。
秦国谒者王稽出使到魏国,范睢深夜求见王稽。王稽秘密带他上车和他一起回国,推荐给秦王。秦王在离宫召见范睢。范睢装作不知道宫中长巷而走进其中。秦王前来,宦官怒声驱赶范睢说:“大王来了!”范睢故意胡说道:“秦国哪里有大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而已!”秦王隐约听到他的话,便屏退身边侍从,跪着请求说:“先生用什么指教我?”范睢只说:“哦哦!”如此三次。秦王又说:“先生到底不愿指教我吗?”范睢说:“不敢这样!我是一个流亡在外的人,和大王没有什么交往,而想向您陈述的又都是匡辅君主的事,我想效愚忠却还不知大王的内心,这就是大王三次下问我都不敢回答的原因。我知道今天在您面前说出,明天就有处死的危险,但我还是不敢回避。况且死是人人必定无法免除的,如果我的死能对秦国有所裨益,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只怕我被处死之后,天下的贤士都闭口不言,裹足不前,没有谁肯投向秦国了。”秦王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啊!今天我能见到先生,这是因为上天认为我糊涂,先生却能保全秦国的宗庙。无论事情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您都一一对我指教,不要怀疑我了!”范睢下拜,秦王也回拜。范睢说:“凭着秦国的强大,士卒的勇猛,来对付诸侯,就好比让韩卢那样的猛犬去追击跛脚兔子。而秦国却闭守关中十五年,不敢窥视派兵出击崤山以东,这是穰侯替秦国谋划不忠心,大王您的策略也有所失误。”秦王跪着说:“我想知道策略错在何处!”但有不少身边侍从在偷听,范睢不敢提及内政,便先说到外事,来观察秦王的举动。他于是进言说:“穰侯越过韩国、魏国去进攻齐国的刚、寿两地,不是好计策。齐王向南进攻楚国,开辟千里土地,而最后齐国连一尺一寸领土也未能得到,难道是他不想要地吗?实在是因为地理形势无法占有。诸侯看到齐国征战疲劳困乏,便起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使齐国近于灭亡,就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却使韩、魏两国得益。现在大王不如采取远交而近攻的方针,得一寸地就是您大王的一寸,得一尺地就是您大王的一尺。魏国、韩国,位于中原,是天下的中枢。大王如果想称霸,必须接近中原之地控制天下枢纽,来威逼楚国、赵国,楚国强就收附赵国,赵国强则收附楚国,楚国、赵国都归附您,齐国必定害怕。齐国再归附,韩国、魏国就可顺势虏伏。”秦王说:“好。”于是以范睢为客卿。
上一篇:《贤士隐居者》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张岱《报恩塔》阅读答案
* 初,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须贾以为睢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睢,折胁。睢佯死,卷以箦,置厕中。范睢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守者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魏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