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中的佛学(红楼梦中关于佛学的诗句)

1.红楼梦中关于佛学的诗句

好了歌 跛足道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禅意【名利恩爱皆无常、有为诸法究竟空】

《好了歌》解 甄士隐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禅意【善恶有报、福祸无常、贪欲招苦、因果无情】

虚花悟(贾惜春)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禅意【青春无常、富贵无常、生死无常】

2.《红楼梦》中渗透了哪些佛教思想

红楼梦》与佛教 说《红楼梦》一书含有大量的佛教思想,这恐怕不会有人反对。

别的不说,主人公贾宝玉身上便蕴含得有大乘佛教所倡导的六度①精神,而且随着情节的发展,世运的衰落,无常苦空的现实生活使宝玉遁空破界的色彩越来越浓,几近到了色空不二,觉所觉空的层次。作品中妙玉、惜春等人物身上更是对佛法的感悟、认知和理解有着更多具体而细致的描写。

如果我们把曹雪芹当作一个佛教徒来认识就不难发现,《红楼梦》的作者更象是在写他的“本生经”。他将此书称之为《情僧录》,这情僧又岂止是从那空空道人而来,这情僧分明就是曹雪芹自己。

从整部作品中也不难看出,他的佛教思想往往还杂揉着大量的道家思想,甚至是以道家的面貌来阐释佛家精神的。 一、曹雪芹是“情僧”?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传奇? 这是《红楼梦》第一回中的一个偈子,此偈表明:对尘世间的人来说,《红楼梦》是一部社会问题小说,而对作者本人来说,他更注重的是通过写作《红楼梦》而了却一段挂碍,扫除一抹心尘,其宿命思想也是很明显的。

《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书的创作过程就是作者完成从文字般若到智慧般若,从小乘佛法到大乘佛法的过度。写出《红楼梦》,他那仅有的一把辛泪也没有了。

荒唐也好,痴情也好,读者自可因其根基而从中体悟。谁解其中味?自然是了空者解,遁世者解。

其中是何味?其中是般若味,般若味重重。 佛教告诉人们:有形世间的一切都是短暂虚幻的,唯有空不空处才是清净真实的,永恒绝对的。

所以作品中甄士隐说:“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一百二十回)从全书所写的内容来看,其顺序也是从真(甄)到假(贾),最后又回到真(甄),演绎了它“成、住、坏、空”的全过程。

“假作真时真亦假”,读《红楼梦》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你把贾(假)府的一切读出真情实感,读出眼泪来的时候,也就是你痴迷于虚幻最甚的时候。 作品中有四个人物很重要,即僧、道、甄士隐、贾雨村。

前二者身处真界,可谓如去如来大自在,一佛一道相对应,而且此二人常常在关键的时候出场对读者破妄指迷,说一点“疯疯癫癫”的话,其目的是看你悟与不悟。作者视其为“双真”。

根据佛经中的记载,释迦牟尼在出家修道前,天帝曾三度幻化为老、病、死之人在城外故意让他遇见。太子悟性很高,每次看见天帝所幻化的假象之后都能悟出人生苦短的道理来。

他十分明白虚假无常的世间声色不仅不能常驻,相反还是求道的障碍,因此最后决定出家修道。 在《红楼梦》当中,这一僧一道也几度幻化为癞和尚和跛足道人。

他们的出现对贾宝玉也具有同样的作用。那僧第一次幻化为癞和尚时是在黛玉三岁的时候,他想将黛玉度化出家,但没有成为可能。

道人第一次幻化为跛足道人时,却因一首《好了歌》便将甄士隐度走了。这两个人物在尘世间同时出现时正是宝玉十三岁那年。

宝玉和凤姐正被赵姨娘领来的马道婆施了魔法,全家上下不知如何是好。癞和尚与跛足道人却敲着木鱼来到了贾府。

甄士隐与贾雨村二人则身处凡界,世业中一真一假相对应,各得其所。作品开篇以甄士隐梦幻接真缘,结束时以贾雨村归结幻梦;接缘的最终归真而去,而贾(假)的虽然在急流津迷渡口处接上这么一段上缘,但终究还是个不开悟的俗物罢了。

他二人真隐假显,最后在急流津迷渡口两度相遇。贾雨村虽从“繁华境中”来,但终未迷途知返渡彼岸。

“一念之间,尘凡顿易。”士隐此语对雨村是那么麻木。

比起士隐来说,雨村可真是白梦了一场。 再就是第五个人物——空空道人。

此人亦佛亦道,因多事而将《石头记》传抄至人间,但最后却“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第一回)空空道人在传抄《石头记》的过程中完成了由道入佛的过程。

此人物大概与作者的思想轨迹相符,与作者形成一实一虚相对应的关系 众所周知,在佛教十二因缘②当中是没有“情”这一缘起的,但情在因缘合和当中又的确起作十重要的作用。情一旦倒向迷的一方,最能接近的是受、爱、取三缘。

反之,情要是倒向悟的一方,它则易产生菩提悲心。但令人遗憾的是,往往情之主体易于坠入前者,情之客体则易于获得后者。

古往今来,因阅读《红楼梦》而看破红尘的人不在少数,但这部书的作者在开悟众生的写作工作当中则难以从中自拔,其原因也许就在这里。曹雪芹在色、空之间强调“情”的作用,除了因为《红楼梦》这部作品的现实基础所决定而外,恐怕他还有意通过对“情”的解悟而去把握它的本质。

一百十一回,秦可卿与鸳鸯两个魂灵的对话便表现出曹雪芹对“情”的认识,认为未发之情为性,已发之情为情,并且是不真之情: 鸳鸯的魂道:“我是个最无情的,怎么算我是个有情的人呢?”那人(秦可卿亡魂)道:“你还不知道呢。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之一字,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便是个性;喜怒哀乐已发,便是情了。

至于你我这个情,正是未发之情,就如那花的含苞一样。若待发泄出来,这情就不为真情了。

鸳鸯的魂听了,点头会意,便跟了秦氏可卿而去。 从这里不难看出,平时我。

3.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

疯癫的跛足道人口里念叨出来的《好了歌》与佛教有何关联: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全诗四段,每段都以"世人都晓神仙好"开头,而"神仙"属道教谱系,人们也许会认为这《好了歌》是道教思想的反映。殊不知,道教贵生,求长命百岁,羽化升天,佛家才看透生死。在佛家看来,功名将相,终归一póu@①黄土;娇妻恩爱,君死又随人去;可怜天下父母,难得孝顺子孙。人生世事,一切的一切,最终都是一场空。所以道人念完此诗,又笑道:"……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而甄士隐听罢道人的念诵与解说"心中早已悟彻"。

4.摘抄出《红楼梦》前十回佛学或禅宗思想的诗歌、对联等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嘲顽石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癞头僧 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中秋对月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警幻仙子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

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宝黛: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恨无常 元春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 探春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喜冤家 迎春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

5.急求《红楼梦》前十回关于佛学的诗歌

第一回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第五回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第八回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6.红楼梦与佛学的关系

佛教在唐朝非常兴盛,一直沿袭至今,香犹胜。

想来曹雪芹也是信佛之理者,但我不敢妄言他是否是信得极深之人。

轮回的理念,充在其在,这是佛家的前世今生轮回的理念。

除此,喻意深刻的因果报应,亦在其中。

对于正信佛者、智信佛者,所出的著作本意非为要对制度政令及社会的黑暗而去指责、去愤慨,而是对作者本人,身处的这个朝代身处的这个世间,所存在的事物进行真本质的演绎:向人们诉说因果的不昧,诉说一切皆无常,这样的道理。使人们看后,皆会认真思索人生的不易,人世的无常

人纵千条妙算,可天自有一算!如此的“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由此,会令我们生起要离世间苦的心。也教会我们要看淡些富贵功名、一已私利。

平淡,安心地活着,才会利益我们的一生。

如果更有慧根之人,见此,更会生起一心向佛的心意,在佛经研读中,学会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地生活了。

各人各有心量与智慧,所以,看此作品以我心而推测作者本人之意,那还是有错谬之嫌。观者,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

7.《红楼梦》前十回佛学或禅宗思想的诗歌、对联

作者缘起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癞头僧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8.《红楼梦》佛学或禅宗思想的诗歌、对联等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出自《红楼梦》第六十回。

禅宗用语,说明人的智慧因阅历而增加。佛教既主张万法唯心,也极重视实践的验证,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僧云:‘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宋·悟明《联灯会要》卷十八:“老赵州十八以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也作“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红楼梦》第六四回:“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了。”

又如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一个人多一次经验,才会多明白一个环境的意义。

红楼梦诗词中的佛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