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沙洲(关于沙洲的诗词有哪些)
1.关于沙洲的诗词有哪些
1.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 《鹧鸪天·戏题村舍》宋代 辛弃疾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
3. 《登新平楼》唐代 李白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4. 《秋江》唐代 齐己
两岸山青映,中流一棹声。远无风浪动,正向夕阳横。
岛屿蝉分宿,沙洲客独行。浩然心自合,何必濯吾缨。
5. 《白鹭鹚》唐代 李白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
2.关于沙洲的诗词有哪些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鹧鸪天·戏题村舍》宋代 辛弃疾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
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
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登新平楼》唐代 李白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秋江》唐代 齐己 两岸山青映,中流一棹声。
远无风浪动,正向夕阳横。 岛屿蝉分宿,沙洲客独行。
浩然心自合,何必濯吾缨。《白鹭鹚》唐代 李白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
3.《寂寞沙洲冷》中的沙洲是什么地方
沙洲位于黄州长江段上游江中位置,也是三国时候古三江口。也就是现在黄冈公铁两用桥所处的位置。
“寂寞沙洲冷”是苏轼《卜算子》中的最后一句。据史料记载,此词为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慧院记》一文。由上可知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白话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扩展资料
解析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寂寞沙洲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寂寞沙洲冷》中的沙洲是什么地方
沙洲位于黄州长江段上游江中位置,也是三国时候古三江口。
也就是现在黄冈公铁两用桥所处的位置。“寂寞沙洲冷”是苏轼《卜算子》中的最后一句。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慧院记》一文。由上可知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白话译文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扩展资料解析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寂寞沙洲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寂寞沙洲冷在古诗词中的出处
取自——宋·苏轼《卜算子》
苏东坡的这阕词,引起了评论界各式各样的推断。最妙的是一说东坡贬黄州时,有一“甚贤”之王氏女喜欢上他;一说是贬惠州时,“颇有姿色”之温都监女喜欢上他;一说是东坡少年时,一“豪右”之女喜欢他,俱以未果而卒,是以东坡写下了这阕词以纪之。李良年在他的《词家辩证》中引犁庄之语说,是“忌公者以此谤之”之作。此说则俗。想一想东坡此时的情况,而偏有这么多的女子喜欢他,这不是“谤”,而是“美”。为什么钟情偏在女子?而男人则偏多势利!无怪贾宝玉只以泥许男人,却将柔情之水许女子了。潦倒而偏有贤美之女子喜欢,这也是东坡又一超凡之处,看来不只诗文书画而已。不过,我虽偏爱此说,然于词的艺术性来说,我却不得不放弃,倒是从一反面意见而得到了真解。《苕溪渔隐丛话》说:“或云鸿雁未尝栖宿树枝,唯在田野苇丛间,此亦语病也。”殊不知正是鸿雁只宿沙洲而未尝栖木,这种宁甘寂寞之推断(寄托)才为有据。黄山谷只识得“笔下无一点俗气”,却没有看出其中正有一种决裂之大气盎然。王若虚似读懂了这一点,所以他说:“以其不栖木故云尔,盖激诡之致,词人贵正其如此。”丁绍仪也说:“不知不肯栖枝,故有‘寂寞沙汀’之慨。”而最后一点,只有近人陈匪石看出,他说:“通首空中传恨,一气呵成,亦具有‘缥缈孤鸿’之象。”
词正是要写得这样才妙,连寄慨也不能让人一读便知,而只许那一二识者得窥见其藩篱,这才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深远高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