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予有关 求关于箫的诗词及赏析
1.求关于箫的诗词及赏析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文赏读】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
《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那么便怎样?“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逗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主脑,以下词情都是从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先说竹杖芒鞋与马。
前者是步行所用,属于闲人的。作者在两年后离开黄州量移汝州,途经庐山,有《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用到竹杖芒鞋,即他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者。而马。
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者。两者都从“行”字引出,因而具有可比性。
前者胜过后者在何处?其中道理,用一个“轻”点明,耐人咀嚼。竹杖芒鞋诚然是轻的,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带水的,比起骑马的便捷来又差远了。
那么,这“轻”字必然另有含义,分明是有“无官一身轻”的意思。 何以见得?封建士大夫总有这么一项信条,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苏轼因反对新法,于元丰二年被人从他的诗中寻章摘句,硬说成是“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于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得免一死,谪任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三年到黄州后,答李之仪书云:“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被人推搡漫骂,不识得他是个官,却以为这是可喜事;《初入庐山》诗的“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则是从另一方面表达同样的意思。这种心理是奇特的,也可见他对于做官表示厌烦与畏惧。
“官”的对面是“隐”,由此引出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来,是这条思路的自然发展。 关于“一蓑烟雨任平生”,流行有这样一种解释:“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表示能够顶得住辛苦的生活)。”
(胡云翼《宋词选》)从积极处体会词意,但似乎没有真正触及苏轼思想的实际。这里的“一蓑烟雨”,我以为不是写眼前景,而是说的心中事。
试想此时“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了,哪还有蓑衣可披?“烟雨”也不是写的沙湖道中雨,乃是江湖上烟波浩渺、风片雨丝的景象。苏轼是想着退隐于江湖!他写这首《定风波》在三月,到九月作《临江仙》词,又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之句,使得负责管束他的黄州知州徐君猷听到后大吃一惊,以为这个罪官逃走了;结合答李之仪书中所述的“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而自觉可喜,他是这一种心事,在黄州的头两三年里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白出来,用语虽或不同,却可以彼此互证,“一蓑烟雨任平生”之为归隐的含义,也是可以了然的。
下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实。不过说“斜照相迎”,也透露着喜悦的情绪。
词序说:“已而遂晴,故作此。”七个字闲闲写下,却是点晴之笔。
没有这个“已而遂晴”,这首词他是不一定要写的。写晴,仍牵带着原先的风雨。
他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晴,引出了怎样的感触来呢? 这就是接下去的几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风雨声。”
“夜雨何时听萧瑟”,是苏轼的名句。天已晴了,回顾来程中所经风雨,自有一番感触。
自然界阴晴圆缺的循环,早已惯见;宦途中风雨的袭来,却很难料定何时能有转圜,必定有雨过天青的遭际吗?既然如此,则如黄庭坚所说的,“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谪居黔南十首》),遭受风吹雨打的人那是要望晴的吧,苏轼于此想得更深,他说无风雨更好。无风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有了,这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谛。
如何得到政治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是“归去”!这个词汇从陶渊明的“归来去兮”取来,照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江湖上,即使是烟雨迷蒙,也比宦途的风雨好多了。
2.于莲有关的诗
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nbsp; 赠荷花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和文与可菡萏轩
宋苏轼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朱槛月明时,清香为谁发?
荷花
宋陆游
南浦清秋露冷时,凋红片片已堪悲。若教巨眼高人看,风折霜枯似更奇。
莲的文化
刘静波
梅兰菊竹,多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而莲花却为更多的不同阶层的人所喜爱。文学作品中,咏莲的诗词很多,而且写得也美,如:“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早晨的阳光,把凝聚在荷叶上的露珠吸干了,圆圆的粉红色的花苞随着晨风的轻拂,渐渐举了起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诗情画意。
在众多的咏莲文字中,最为人称道的应推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他把莲人格化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把自己的品格、自己的愿望及自己的美学观念,统统融汇在莲花里了。
莲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是情理之中的。春兰、秋菊、腊梅,还有国色天香的牡丹诸花,也称君子之花、高雅之花,也有其某些象征意义,但它们毕竟只能供观赏。而莲除观赏价值外,还有更广泛的实用价值。其子、其根可入药,可作佳肴,是餐桌上的美味。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物质文化生活中,莲占有相当的地位,并且大踏步进入佛门圣地。佛家崇善、崇美、崇洁净,选中莲花作为象征和代称,可谓慧眼独具。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坐在象征圣洁的莲花座上,并且还演义出与莲花有关的传说:释氏母亲怀孕满月,游园时攀无忧树,树下忽然开出莲花,大如车轮,此时释氏便从母亲的右肋生出,坐在莲花上。佛教经书也有不少冠以莲花二字,如《妙法莲华经》等。也有不少僧人取洁白纯真美丽之意,以莲为名,以莲为寺,以莲为宗。
东方人爱莲,西方人也爱莲。古希腊神话中,就有不少莲花的美丽传说。
法国19世纪印象派绘画大师克洛德·莫奈对莲情有独钟,对东方文化也颇感兴趣。1893年,他在厄尔省吉维尔尼村的住宅旁买下一片土地建造花园,园内挖一池塘。塘内种莲花,塘边又建造一座东方式小桥,叫日本桥。他的一幅名画《日本桥和仙人池》,就是以此为背景。使他获得世界声誉的名画《白睡莲》,就是以他家池塘里的莲为素材创作的。他的一系列以白睡莲为主题的作品,使他获得极大的成功,奠定了他在法国的绘画大师地位
3.与卿有关的诗句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不辞冰雪为卿热
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世间安得双法全,不负如来不负卿。
为报花时少惆怅,此生终不负卿。
上卿增命服,都护扬归旆。
《送忠州太守康昭远等》李隆基
端拱临中枢,缅怀共予理。
不有台阁英,孰振循良美。
分符侯甸内,拜手明庭里。
誓节期饮冰,调人方导水。
嘉声驰九牧,惠化光千祀。
时雨侔昔贤,芳猷贯前史。
伫尔颂中和,吾将令卿士。
《吊白居易》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韩休
一德光台象,三军掌夏卿。
来威申庙略,出总叶师贞。
受钺辞金殿,凭轩去鼎城。
曙光摇组甲,疏吹绕云旌。
左律方先凯,中鼙即训兵。
定功彰武事,陈颂纪天声。
祖宴初留赏,宸章更宠行。
车徒零雨送,林野夕阴生。
路极河流远,川长朔气平。
东辕迟返旆,归奏谒承明。
《送光禄姚卿还都》苏颋
汉室有英台,荀家宠俊才。
九卿朝已入,三子暮同来。
不授纶为草,还司鼎用梅。
两京王者宅,驷马日应回。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苏颋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
酺来万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苏颋
直省清华接建章,向来无事日犹长。
花间燕子栖鳷鹊,竹下鹓雏绕凤凰。
内史通宵承紫诰,中人落晚爱红妆。
别离不惯无穷忆,莫误卿卿学太常。
《饯泽州卢使君赴任》苏颋
闻道降纶书,为邦建彩旟。
政凭循吏往,才以贵卿除。
词赋良无敌,声华蔼有馀。
荣承四岳后,请绝五天初。
关路通秦壁,城池接晋墟。
撰期行子赋,分典列侯居。
别望喧追饯,离言系惨舒。
平芜寒蛩乱,乔木夜蝉疏。
寥泬秋先起,推移月向诸。
旧交何以赠,客至待烹鱼。
4.和祺有关的诗词
《和李适答宋十一入崖口五渡见赠》徐彦伯闻有独往客,拂衣捐世心。
结欣薄枉渚,撰念萦旧林。经亘去崖合,冥绵归壑深。
(琪)树环碧彩,金潭生翠阴。沿洄弄沙榜,诡仄眺明岑。
夕闻桂里猿,晓玩松上禽。杂佩蕴孤袖,琼敷缀双襟。
我怀沧洲想,懿尔白云吟。秉愿理方协,存期迹易寻。
兹言庶不负,为报岩中琴。《淮亭吟》徐彦伯贞寂虑兮淮山幽,怜芳若兮揽中洲。
崩湍委咽日夜流,孤客危坐心自愁。矧鹤唳兮风晓,复猿鸣兮霜秋。
熠耀飞兮蟋蟀吟,倚清瑟兮横凉琴。撷瑶芳兮吊楚水,弄(琪)树兮歌越岑。
山碕礒兮隈曲,水涓涟兮洞汨。金光延起兮骤兴没,青苔竟兮绿苹歇。
绿苹歇兮凋朱颜,美人寂历兮何时闲,君不见可怜桐柏上,丰茸桂树花满山。《石淙》徐彦伯碧淀红涔崿嶂间,淙嵌洑岨洊成湾。
(琪)树璿娟花未落,银芝窋咤露初还。八风行殿开仙榜,七景飞舆下石关。
张茑席云平圃宴,焜煌金记蕴名山。《送施肩吾东归》张籍知君本是烟霞客,被荐因来城阙间。
世业偏临七里濑,仙游多在四明山。早闻诗句传人遍,新得科名到处闲。
惆怅灞亭相送去,云中(琪)树不同攀。《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李白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孟郊贫孟忽不贫,请问孟何如。
卢仝归洛船,崔嵬但载书。江潮清翻翻,淮潮碧徐徐。
夜信为朝信,朝信良卷舒。江淮君子水,相送仁有馀。
我去官色衫,肩经入君庐。喃喃肩经郎,言语倾琪琚。
(琪)琚铿好词,鸟鹊跃庭除。书船平安归,喜报乡里闾。
我愿拾遗柴,巢经于空虚。下免尘土侵,上为云霞居。
日月更相锁,道义分明储。不愿空岧峣,但愿实工夫。
实空二理微,分别相起予。经书荒芜多,为君勉勉锄。
勉勉不敢专,传之方在诸。《题江寺兼求药子》王建隋朝旧寺楚江头,深谢师僧引客游。
空赏野花无过夜,若看(琪)树即须秋。红珠落地求谁与,青角垂阶自不收。
愿乞野人三两粒,归家将助小庭幽。《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皎然我祖传六经,精义思朝彻。
方舟颇周览,逸书亦备阅。墨家伤刻薄,儒氏知优劣。
弱植庶可凋,苦心未尝辍。中年慕仙术,永愿传其诀。
岁驻若木景,日餐琼禾屑。婵娟羡门子,斯语岂徒设。
天上生白榆,葳蕤信好折。实可反柔颜,花堪养玄发。
求之性分外,业弃金亦竭。药化成白云,形凋辞素穴。
一闻西天旨,初禅已无热。涓子非我宗,然公有真诀。
却寻丘壑趣,始与缨绂别。野饭敌膏粱,山楹代藻棁。
与君北岩侣,游寓日常昳。静对春谷泉,晴披阳林雪。
境清觉神王,道胜知机灭。诣寂长杳冥,忘归暂采撷。
物生岂有心,丽容俟予别。桂子何蓂苓,(琪)葩亦皎洁。
此木生意高,亦与众芳列。赏墨识屡换,省躬悟弥切。
微尚若不亏,足以全吾节。北风吹蕙带,萧寥闻蜻蛚。
宿昔庐峰期,流芳已再歇。不有清屏鉴,使我商弦绝。
愿寄千里心,月高不可掇。优游邦之直,远矣踵前烈。
立俗忘毁誉,遇物遗巧拙。真气独翛然,轩裳讵能绁。
都曹风韵整,纲纪信明决。于交必倾写,立行岂矜伐。
政与清渭同,分流自澄澈。裴侯资亮直,中诚岂徒说。
古人比明义,清士愿交结。温温躬珪彩,终始声不缺。
颜生炯介士,有志不可越。仗义冒险难,持操去淄涅。
世论高二贤,贤贤继前哲。四子遭明盛,裒然皆秀杰。
理名虽殊迹,悟道宁异辙。爱尔竹柏姿,为予寒不折。
《送邢台州济》皎然海上仙山属使君,石桥(琪)树古来闻。他时画出白团扇,乞取天台一片云。
《寄天台准公》鲍溶赤城桥东见月夜,佛垄寺边行月僧。闲蹋莓苔绕(琪)树,海光清净对心灯。
《彩树歌》陈子昂 嘉锦筵之珍树兮,错众彩之氛氲。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青春兮不可逢,况蕙色之增芬。结芳意而谁赏,怨绝世之无闻。
红荣碧艳坐看歇,素华流年不待君。故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马戴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
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
《寄天台司马先生》崔湜闻有三元客,祈仙九转成。人间白云返,天上赤龙迎。
尚惜金芝晚,仍攀(琪)树荣。何年缑岭上,一谢洛阳城。
5.鹤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刘禹锡《鹤叹》“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白居易《池鹤二首》“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杜牧《鹤》“精含丹而星曜,顶凝紫而烟华” 鲍照《鹤舞赋》“羽翼光明欺积雪,风神洒落占高秋” 郑谷《鹤》“丹砂结顶煜有辉,咳吐璀错生珠玑” 刘伯温《云鹤篇赠詹冈》“丹砂作顶耀朝日,白玉为羽明衣裳” 谢缙《题松竹白鹤图》“徘徊幽树月,嘹唳小亭风” 张籍《和裴司空以诗请刑部白侍郎双鹤》“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 刘禹锡《鹤叹》“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 韦庄《失鹤》“欢呼良自适,罗列好相依”“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 张九龄《羡鹤》“翱翔一万里,来去几千年” 李峤《鹤》。
6.于莲有关的诗
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nbsp; 赠荷花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和文与可菡萏轩 宋苏轼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朱槛月明时,清香为谁发? 荷花 宋陆游 南浦清秋露冷时,凋红片片已堪悲。
若教巨眼高人看,风折霜枯似更奇。 莲的文化 刘静波 梅兰菊竹,多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而莲花却为更多的不同阶层的人所喜爱。
文学作品中,咏莲的诗词很多,而且写得也美,如:“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早晨的阳光,把凝聚在荷叶上的露珠吸干了,圆圆的粉红色的花苞随着晨风的轻拂,渐渐举了起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诗情画意。 在众多的咏莲文字中,最为人称道的应推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他把莲人格化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他把自己的品格、自己的愿望及自己的美学观念,统统融汇在莲花里了。 莲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是情理之中的。
春兰、秋菊、腊梅,还有国色天香的牡丹诸花,也称君子之花、高雅之花,也有其某些象征意义,但它们毕竟只能供观赏。而莲除观赏价值外,还有更广泛的实用价值。
其子、其根可入药,可作佳肴,是餐桌上的美味。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物质文化生活中,莲占有相当的地位,并且大踏步进入佛门圣地。
佛家崇善、崇美、崇洁净,选中莲花作为象征和代称,可谓慧眼独具。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坐在象征圣洁的莲花座上,并且还演义出与莲花有关的传说:释氏母亲怀孕满月,游园时攀无忧树,树下忽然开出莲花,大如车轮,此时释氏便从母亲的右肋生出,坐在莲花上。
佛教经书也有不少冠以莲花二字,如《妙法莲华经》等。也有不少僧人取洁白纯真美丽之意,以莲为名,以莲为寺,以莲为宗。
东方人爱莲,西方人也爱莲。古希腊神话中,就有不少莲花的美丽传说。
法国19世纪印象派绘画大师克洛德·莫奈对莲情有独钟,对东方文化也颇感兴趣。1893年,他在厄尔省吉维尔尼村的住宅旁买下一片土地建造花园,园内挖一池塘。
塘内种莲花,塘边又建造一座东方式小桥,叫日本桥。他的一幅名画《日本桥和仙人池》,就是以此为背景。
使他获得世界声誉的名画《白睡莲》,就是以他家池塘里的莲为素材创作的。他的一系列以白睡莲为主题的作品,使他获得极大的成功,奠定了他在法国的绘画大师地位。
7.关于咏荷的诗句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