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步步生莲有关 与莲有关的诗句

1.与莲有关的诗句

亲 我找了好久的 希望能帮到你 O(∩_∩)O~ 记得回复哦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溪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子夜吴歌】 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古风 其二十六】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题白莲】 唐·白居易 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阶下莲】 唐·白居易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于野水中。

【京兆府栽莲】唐·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我堑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 寝,独起绕池行。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高荷】 唐·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 。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高荷】 唐·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 。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咏白莲(其二)】 唐·皮日休 细嗅深看暗断肠,从今无意爱红芳。

折来只合琼为客,把种应须玉甃塘。 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

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 【重台莲】 唐·皮日休 欹红媠婑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芙蓉】 唐·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景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芰荷料难比,反此生高原。 【荷花】 唐·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暮秋独游曲江】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怕听江头江水声。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荷花】 唐·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唐·韩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古意】 唐·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盆池】 唐·韩愈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际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越女】 唐·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莲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莲花坞】 唐·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开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临湖亭】 唐·王维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咏露珠】 唐·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南池嘉莲】 唐·姚合 芙蓉池里叶田田,一本双枝照碧泉。

浓丽共妍香各散,东西分艳叶相连。 自知政术无他异,纵是祯祥亦偶然。

四野人闻皆尽喜,争来入郭看嘉莲。 【重台莲】 唐·李绅 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

双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 自含秋露贞姿洁,不晓春妖冶态秾。

终恐玉京仙子识,却持归种碧池中。 【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莲花】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芙蓉】 唐·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一夕练塘东。 【芙蓉】 唐·陆龟蒙 闲吟鲍照赋,更起屈平愁。

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 【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采芙蓉】 唐·李世民 结伴戏。

2.形容女子走路比较婀娜多姿,步步生莲的词,或者句子什么的,要比较

莲步轻移

【解释】指女子行走的姿态优美高贵。

【拓展】以“莲花”作为妇女小脚之名是一种美称,在佛教艺术中。菩萨多是赤脚站在莲花上的,这可能也是莲花和妇女小脚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弱柳扶风

【解释】形容行动之时腰肢款摆、风姿绰约的体态。

【出处】《红楼梦》宝玉初见黛玉之时对她的印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袅袅婷婷

【解释】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出处】《隋唐演义》第六七回:“刚到山门,只见袅袅婷婷一行妇女,在巷道中走将进来。”

步步莲花

【解释】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出处】《南史·齐本纪下》:“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婀娜多姿

【解释】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

【出处】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四角龙幡,婀娜多姿随风传。”

摇曳生姿

【解释】姿态闲雅,婀娜多姿的样子。

【例句】夕阳斜照,晚风袭来,吹得满园的桂花,摇曳生姿,清香扑鼻。

仪态万方

【解释】仪态:姿态,容貌;万方:多方面。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出处】汉·张衡《同声赋》:“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你好!shaorunjia2001真心为您解答~~

~亲,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如果我做错了欢迎大家指出我的错误,毕竟我不是万能的】

~如还有新的问题,请好评和采纳后重新另外起一题向我求助,答题不易,敬请谅解~~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祝共同进步!

3.有关于莲花的著名成语、诗句、故事

一、莲与宗教文化

当人们走进寺庙,抬头看见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 的姿态。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掌中托着一个莲台,似乎在指引众生往通西方佛国净土;以大慈大悲闻名的观音, 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仿佛在表露观音怀着的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导引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荷花盛开的佛国净土。

在翻读佛经书籍时,人们又常常会见到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莲子串成。佛经说,用莲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综上所述,莲华已与佛教结下了亲密的因缘,成了佛国的象征与圣花。

二、莲与诗词文化

炎炎夏日,荷花开放,亭亭玉立,妩媚多姿,清香飘逸,沁人心脾,让人流连忘返。莲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爱物。早在3000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隰有荷花"、"彼泽之陂,工蒲菡萏"等诗句。此后,历代诗人咏莲之作,更是不可胜数。仅宋代杨万里一人,就留下咏莲诗数十首。清代《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中,收集的咏莲诗词达400余首之多。

由于诗人的心境不同,志趣不同,审美角度不同,咏莲诗也就千姿百态,各具风韵。屈原在《离骚》中曾幻想:"制芰荷发为衣,集芙蓉以为裳。"用以表达它的坚贞。李白在《折荷有赠》中以荷花表达爱情。"唐初四杰"之一王勃以莲喻人:"牵花共连蒂,折藕爱莲丝。"寓意藕断丝连。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以莲自喻,赞君子之品质,被人千古传颂。清代万婉仪以白莲居士为荣,甚至把自己的生日改为传说中的荷花生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并赋诗云:"淤泥不染清清水,我与荷花同生日。"诗人们为美丽的荷花动容,也为荷叶脆藕倾心。郑伯琛的《荷叶咏》赞道:"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这是多么可贵的献身精神。杨万里的《藕》诗中写道:"外面看来真璞玉,胸中雕出许玲珑。"唐代孟郊诗云:"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后来,"藕断丝连"便成了一句成语。我国江南有悠久的采莲的风俗,因此,流传了不少歌咏采莲的诗。

大正藏》经典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其实许多花都柔软、乾净、充满香气,只是莲花有一特殊的生态是其他植物没有的,因此承担了佛教的象徵使命。

世间花卉先开花后结实,莲花则在开花同时,结实的莲蓬已具。明朝详述各种植物的书籍《群芳谱》就特别强调莲花“华实齐生”的特质。莲花因此被佛家视为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未来。

佛法平等,不论过去现在未来,天地万物时空,方位大小多少,人与人,如此如彼,穷富贵贱皆平等。极乐净土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具有超时空相貌的莲花,独享“福报”,成为净土世界的花朵。

莲花还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质,表示诸佛菩萨既和光同尘,又在尘不染尘的修德。

4.关于莲的知识1:与莲有关的古诗句两组注明出处写出大意 爱问知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青阳渡 晋,乐府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采莲 南朝梁 吴均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三寸金莲:缠足起源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

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确有此痕迹。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后,生子启。

而涂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或说是雉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有变好,于是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中女子便纷纷学她,把脚裹起来。

当然,这些仅仅是民间神话传说,含有较多的演义、附会成份,因此不足以成为当时女子缠足的凭证。 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

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

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 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

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

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

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 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

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缠足始于五代之说,则是源自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宫嫔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李煜看后十分喜欢,称其有凌云之态。

总之,这种风气先兴起于宫帷之中,后传入民间,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就广为流传了,并把缠脚当成了妇女的美德,把不缠脚当做耻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娘娘,就是因为有一双天然大脚而受尽嘲笑。

成语 步步莲花 发音 bù bù lián huā 解释 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后常比喻渐入佳境。

出处 《南史·齐本纪下》:“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示例 若将曲直无颠倒,脚底莲花步步生。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 口吐莲花是曹云金的相声台词 莲之可口已如前述,但以莲入馔,中国文人也吃得风雅。 三国时,就有人用荷叶制成酒杯,使“酒味杂莲气”。

清代乾隆皇帝用荷叶上的晨露来烹茶,叫莲露清茗。苏州人沈复的妻子,在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她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这是喝的雅韵,是“化世俗为非凡”的审美。 沈复还饶有趣味地描写了培养碗莲的过程:“以老莲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俟雏成取出,用久年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二,捣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叶缩如碗口,亭亭可爱。”

(《浮生六记》)美学哲理的深刻性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中的灵逸之气全在这娓娓叙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植物学家的研究发现,原来荷的叶子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能。

荷叶表面的构造与其他植物叶子不同,荷叶的叶面密生细小的绒毛,覆盖有一层蜡质的粉,保护着叶面的气孔。当雨水滴在叶面时,由于细小绒毛的推动,会形成滚来滚去的水珠。

当污物或灰尘沾染叶面时,由于叶面上细小绒毛的作用,不易被沾附,且极易被水冲刷掉或被风刮走。 现在环境科学又证明,莲藕独具一种解毒排污的“自净”能力,它可以神奇地过滤污泥浊水中的有害成分。

莲藕在污染的环境里生长,能够吸收、转移多种金属元素,使淤泥中的铁、锰、锌、铝、镉等元素大量残留在莲藕中。特别是藕节,可以聚集毒性较大的镉元素。

镉是造成“头痛病”的元凶。另外,莲藕对铅具有特殊的吸收功能,藕通过不定根从含铅的淤泥中吸收铅,就近贮存在藕节中,并通过地下茎向贮藏组织转移和疏散。

由此可知,莲藕“出淤泥而不染”是它具有耐污染和抗污染的功能。

与步步生莲有关的诗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