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竹刻留青诗词(关于竹刻的诗句)
1.关于竹刻的诗句
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赋得阶前嫩竹 (陈 . 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初食笋呈座中 (唐 .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咏竹 (唐.张必)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
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赋园中所有 (宋.苏辙)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
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
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
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
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
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咏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野竹 (元.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新笋歌 (明.岳岱)
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
唐·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栽堪钓绵鳞。
2.诗中嵌有“红.黄.绿.青.白.蓝.黑”古诗各两首
红
《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秋夕》作者: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黄
《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乞新茶》作者:姚合
嫩绿微黄碧涧春,
采时闻道断荤辛。
不将钱买将诗乞,
借问山翁有几人。
绿
《咏柳》 作者: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梦行简》作者:白居易
天气妍和水色鲜,
闲吟独步小桥边。
池塘草绿无佳句,
虚卧春窗梦阿怜。
青
《宋氏林亭》作者:薛能
地湿莎青雨后天,
桃花红近竹林边。
行人本是农桑客,
记得春深欲种田。
《云云亭》作者:胡曾
一上高亭日正晡,
青山重叠片云无。
万年松树不知数,
若个虬枝是大夫。
3.关于青衫的诗句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十三
阮籍
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
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
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
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
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送郑仆射出节山南
孟郊
国老出为将,红旗入青山。
再招门下生,结束馀病孱。
自笑骑马丑,强从驱驰间。
顾顾磨天路,袅袅镜下颜。
文魄既飞越,宦情唯等闲。
羡他白面少,多是清朝班。
惜命非所报,慎行诚独艰。
悠悠去住心,两说何能删。
游泰山六首其六
李白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
想像鸾凤舞,飘飖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4.关于青瓷的诗句
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
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
细纹如拟冰之裂, 在玉壶中可并肩.
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
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
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
鲜明艳似美人霁,热烈真如火焰红.
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
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何年碧像灵岩栖,踏碎琼瑶尽作泥.
烨烨宝光开佛土,晶晶白气压丹梯
——明.陈凤鸣
宜兴窑与诗
和梅公仪赏茶
宋·欧阳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 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瓯吟且酌, 羡君潇洒有余情.
5.留青竹刻因何得名
留青竹刻,俗称“皮雕”,就是在竹刻时只留竹子青筠的一种雕刻技法,通常为浅浮雕,所用之材为成长数年的腊月毛竹。
施艺时,将纹饰以外的竹青剔去,仅露出纤维状竹肌。由于竹青与竹肌在质地、色泽上的明显差异,故作品能取得笔墨神韵般的艺术效果。
这种竹刻,不仅精巧,而且外表润泽,随着年代的逐日推移,青筠处泛黄,其图案显示的独特韵味也会越发神奇、古朴。 留青竹刻最早起源于唐代的金银器镂錾及石刻浅雕工艺,至明末清初才盛行。
据实物考证,我们迄今所见最早的留青竹刻实物,是一支唐代的管乐器“尺八”(古代的竹笛,因长一尺八寸而得名),现藏于日本正仓院。它长43。
6厘米,吹口口径2。 32厘米,由三节竹子做成,正面有五个压孔,背面一个。
整支“尺八”布满留青雕花纹饰,有仕女、花卉、树木、禽蝶等;正面的两仕女,一俯首摘花,另一作张袖之状;背后亦有两仕女,一执扇,另一坐弹琵琶;整幅图案,形神兼备,刻画细腻,极具唐代风格。据史书记载,在我国历史上,把留青竹刻工艺推到一个崭新层次的当属明代竹刻家张希黄。
张希黄,字希黄,号宗略,浙江嘉兴人,后人称之“留青圣手”。张希黄剔地阳纹的留青竹刻法与唐代的“尺八”不同。
他是在极薄的竹筠上,用全留或多留、少留或不留等多种技法,来表现画面的丰富层次,刻画出深浅浓淡之变化,刀法娴熟、形象生动,极具中国画的墨韵。 同时,他借鉴绘画艺术表现的青山楼阁,工精绝伦。
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一件“山窗竹影”竹笔搁,长19。 1厘米,宽5。
8厘米,整幅画面展现了江南乡野庭院的美景:远山峰石秀峭,庭园翠竹掩映,大门敞开,门前一人,躬腰在清扫,窗明几净,空旷恬静,给人一种远避尘嚣的宁静之美。 笔搁上端空白处还镌刻了一行诗句:“试笔山窗竹影凉,闲临小字模鹅章,空巢燕子时飞过,带得新花落纸看。”
下有“张宗略”与“希黄”阴阳文印各一方。张希黄的传世之作不少,皆细致工妙,精美绝伦。
其中尤以“山水楼阁”笔筒最为典型。笔筒所呈色泽浓淡有致,所刻画面由近处的楼阁与远处的山峦组成,楼阁檐牙高琢,廊腰缦回,山峰层峦叠嶂、危岩嵯峨,一近一远,相互映衬,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洋溢着浓厚的文人气息。
继张希黄之后,习留青技法的人甚多,尤以清代中期的尚勋造诣最高,其次如民国时期浙江吴兴的金西崖、江苏武进的徐素白、苏州的支慈庵和无锡的张韧之等。留青竹刻一般有笔搁、屏芯、笔筒、香筒、诗简、扇骨、虫具、文具等,其中尤以笔搁居多。
它融雕刻、书画、诗文、印章、造型于一体,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6.关于“青灯”的诗句有哪些
1、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曹雪芹
2、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刘辰翁
3、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姚燧
4、露蛩悲,青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史达祖
5、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吴文英
6、寒泉贮、绀壶渐暖,年事对、青灯惊换了。——吴文英
7、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陆游
8、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文天祥
9、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龚自珍
10、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崔与之
11、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方岳
12、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文延式
13、一点青灯明更微,照人双泪垂。——朱敦儒
14、语罢休边角,青灯两鬓丝。——李商隐
15、古壁青灯动,深庭湿叶埋。——喻凫
7.留青竹刻因何而得名
苏东坡曾写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句子。
竹刻自古以来就为宫廷、文人雅士所珍藏秘玩。竹刻有圆雕、透雕、皮雕、浅雕等类。
其中皮雕又称留青竹刻,是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 “留青”刻法是一种在竹子表面极薄的一层青筠上进行镌刻的传统艺术。
竹刻艺人在青筠上巧施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的功夫,使青筠展示明暗、浓淡,使之透出较强的立体感。 因竹皮为黄色,竹肌为红色,年长日久,竹皮竹肌的色泽反差很大,竹肌颜色渐呈紫红,犹如初熟樱桃,又似抛光琥珀,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竹面上刻山水,收壮美天涯于咫尺竹面,意境深远;刻书法,则铁划银钩,刀刀见功,刻出原作笔墨的干湿浓淡和飞白牵丝等生动墨趣和韵味;刻花鸟翎毛似能感其乐闻其声。 留青竹刻能给人以文静、淡雅、清秀、高雅古朴的艺术享受,已为众多的国内外收藏家珍藏。
据说在很早以前,常州东门外有一村庄,村人大多以竹为原料雕刻扇骨、鸟笼、麻将牌等,以此谋生。这可算是常州竹刻的起源,后来该村就称“雕庄”,即现在的雕庄乡。
当今常州留青竹刻人才辈出,著名工艺美术学者王世襄在他编著的《竹刻》中介绍了5位竹刻艺术家,常州就占4人。 在1994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工艺美术《群星谱》中选登的全国7位竹刻艺术家,常州又占其中4个席位。
目前,常州已成为全国的竹刻中心,从事留青竹刻的有数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