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头诗词的创作时间(沁园春长沙前三句点名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1.沁园春长沙前三句点名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沁园春长沙前三句点名时间为九月;地点为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事件为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是离开长沙时所作。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全词自始至终表现的是一种拯救天下、舍我其谁的责任,未见霸气,却是王者之气。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橘子洲头诗词的创作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