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贤母有关 中国古代四大贤母

1.中国古代四大贤母

孟母、陶母、欧母、岳母。

1、孟母

仉氏,生卒年不可考,孟子的母亲。 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三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2、陶母

陶母湛氏(公元243--318年), 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贤母,晋代著名大将军陶侃的母亲。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是著名的“四大贤母”之一。

3、欧母

欧母欧阳修之母郑氏,四大贤母之一,含义为宋欧阳修早岁丧父﹐母郑氏督教甚严﹐家贫无纸笔﹐尝以荻画地教子。事见欧阳修《泷冈阡表》。后因以"欧母"为称颂贤母之词。

4、岳母

岳母姚氏,又称姚太夫人,宋代抗金名将岳飞之母,古代四大贤母之一,对现在的教育很有作用,也作为影视剧里母亲的代表。

扩展资料:

四大贤母的事迹: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2、岳母刺字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 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而这一年,开封还是被金军攻破。金军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

3、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4、截发延宾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

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换到几担米。

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也都不欠缺。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

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

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四大贤母

2.中.国古代四大教子贤姆

孟母,徐母,岳母,冼夫人。

(仉氏公元前392~公元前317) 孟子的母亲仉氏。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

孟子3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曹操谋士程昱知道单福是徐庶化名,又知道徐庶侍母极孝,遂请老母去信召回。

徐母不允,大骂曹操奸恶;拿起砚台,砸向曹操曹操激怒,欲杀徐母,程昱劝止,用计假冒字迹,写信将徐庶赚来。徐母见儿子被赚,责骂儿子不聪,自尽而死。

岳飞的母亲,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 宋元帅宗泽病重,详细: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

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尽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 冼夫人,广东高凉人氏,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

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公元55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

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

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

3.四大贤母分别是谁的母亲

孟母仉氏:孟子的母亲,欧母郑氏:欧阳修之母,陶母湛氏姚氏:岳飞的母亲,陶母湛氏:陶侃的母亲。

1、孟子的母亲

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边的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居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

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表明她没有欺骗.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

2、欧母

欧阳修很小的时候,郑氏不断给他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

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欧阳修稍大些,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他对读书的兴趣。

3、陶母湛氏

晋朝人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糟鱼送给母亲。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糟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4、岳母

岳母是北宋名将岳飞之母。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很多自私的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前线,希望能在战乱年代保全子嗣血脉。

但是岳母却和一般母亲不同,她大义凛然,主动励子从戎,精忠报国。她为了让儿子永远铭记大丈夫当“精忠报国”的训诫,甚至用绣花针把这四个字刺在岳飞的背上!

扩展资料

孟母是战国孟子之母,位居“四大贤母”之首。她的儿子孟子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誉为“亚圣”。孟母之所以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全在于她对子女的悉心教育。她最被广为传颂的事迹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陶母是东晋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将,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树。而当时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鲊”的教子故事也广为流传。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也是早年丧夫,她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在教子上,陶母一直教育儿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

欧母是北宋欧阳修之母。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但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母亲的伟大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贤母

4.中国四大贤母的有关知识

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晋代贤母陶 “士行真男子,湛氏非妇人。

妇人爱青鬓,金珠不为珍。仓卒为宾剪,令名从此成。

岂曰能结客,一发引千钧。截江用竹苎,其智本慈亲。

寄言坊下女,切莫笑清贫''①。这是诗人程作舟以“延宾坊”为题,赞誉中国古代四大贤母(孟母、陶母、岳母、欧母)之一的陶母湛氏的一首诗。

诗中写的“士行”就是陶侃。陶侃是东晋一代名臣,他至侍中、太尉,拜大将军,是兼握政务及军事重权的高官。

像他这样位高权重的人物,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晋朝非豪门望族不可。但陶侃却出身贫寒,门庭低微。

他能跻身官场,身居要职,可见非是等闲之辈。 因为晋朝是举荐制,地主阶级中豪门士族与贫民庶族之间的界限已十分严格,社会地位尊卑分明,想进入仕途,如若不是豪门望族,纵然才华出众,品德超群,也犹如登天。

有这样一件事,一次陶侃去见老乡杨踔,杨踔当时是豫章郡郎中令,他见陶侃来访,甚是高兴,早听说陶侃才华出众,又是老乡,有心推举他人仕,便邀陶侃同车去拜访江南士族的头面人物顾荣。 见面后,经一番寒喧,连顾荣也不得不对陶侃刮目相看。

他十分赏识陶侃对时局的分析与见解:竺认为陶侃人才人难得,因此他特向吏部官员温雅推荐,温雅对此不仅不热心,相反还怒气冲冲地骂杨睥,说他与陶侃同车是与“小人同行”,是自甘堕落等等,话语很不中听。 既然当时等级制度如此森严,那么非士族出身的陶侃为什么终能置身官场,且地位显赫?这就是他自然有与众不同之处。

鄱阳孝廉范逵说,“非此母不生此子”②,这话颇有哲理。 陶母湛氏,新干人(生卒年不详)西晋末嫁陶丹为妻。

陶丹曾为三国时代吴国的杨武将军。陶侃出世后,正当时局混乱,战事不断,随着三国归晋,陶丹的家道也因此而没落。

作为吴国的旧臣陶丹也因此没有再出道。 为了生计,他们举家从鄱阳迁往庐江郡浔阳县(庐江今安徽舒城县,浔阳,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不久病故。

陶丹离开人世,扔下的生活重担就全部落在妻子湛氏的肩上。失夫之痛与家道的没落,并没有使这位年轻柔弱女子却步。

她带着重孝将丈夫的灵柩运回鄱阳老家安葬,然后坚毅地挑起了培养和教育儿子的重担。 她日织麻、夜纺线,换回钱粮供儿子读书。

她自己则节衣缩食,常常是一边劳作,一边伴读,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几乎一年四季的夜半,都能见到这孤儿寡母的瓦屋透出油灯的光亮。 陶侃成人后,他深知母亲的艰辛,为了分担母亲身上的生活担子,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县内找了一份差事干,为“监鱼梁”。

这是个管理渔业的职务。浔阳濒临长江与鄱阳湖,水产自是丰盛,陶侃是渔乡人,对水产自然不觉陌生,加上母亲的指点教育,他干得头头是道、有声有色,深得同事与上司的喜爱。

因此人们喜欢与他交往。有一次,同事们见他生活俭朴且工作认真,耽心他的身体健康,就悄悄地在鱼库里取了些鱼,做成糟鱼送给他吃,可他却惦记着母亲,自己舍不得吃,差人送给母亲。

母亲先是欣慰,待问清原由,得知是官物,脸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她把糟鱼重新封好,又附上一封信,叫来人连同原物带回。

陶侃一见,先是不解,待读过母亲的来信之后,才恍然大悟。是啊,母亲说得何其好,可谓一针见血:“你身为官府的人,却拿公物送我,以为我会为此而高兴吗?不。

恰恰相反,我不仅不欣慰,相反我还替你担忧。你现在为监鱼梁,管渔业,就拿官府的鱼送我,如果以后你为县令或官位更高,管理府库钱粮,岂不又要把官府的钱粮往家里搬……”。

信中的一字一句深深地叩打着陶侃的心扉,他大为震撼,愧疚的泪水夺眶而出。他暗暗发誓,从今后再也不辜负母亲的教导与期望。

陶侃年轻时就很有抱负,觉得人生短暂,要珍惜一切时间,干出一番有益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他还懂得要出人头地,就要离开小县城去外面闯世界。

有一次,机会终于来了,那是一个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日子,鄱阳老家儿童时代的朋友孝濂范逵来浔阳看望陶侃。 它乡遇乡亲,又是儿时的好友,自然是喜出望外,可把朋友安顿好后,陶侃心里却犯愁了。

因为仓促间家里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招待远客,可此时外面又下着大雪,怎么办?陶母却不露声色地悄悄离开了家。不一会,她带回了酒菜,让儿子招待客人。

后来陶侃才知道,这酒菜是母亲拿自己的青丝长发换来的。 外面风大雪大,找不着马料,又是陶母想出了办法,她抽出自己睡的草席剁碎当马料。

客人酒足饭饱,安然入睡,马儿能有草料过夜,也自然令主人放心,可陶侃却为母亲的此举而激动不已、辗转难眠。事后,范逵亦非常感动。

雪过天霁,范逵辞别陶母与陶侃去庐江郡,陶侃送客人上路,送过一程又一程,范逵几次让陶侃回去,可陶侃恋恋不舍,想说什么,几次欲言又止。 他的这种心理被范逵所觉察,他问陶侃是想否置身官场?待到陶侃真诚地点过头,他便在庐江太守张夔面前全力举荐陶侃。

后来,张夔召陶侃面试,见陶侃仪表不俗,谈吐儒雅,便暗自喜欢,留在身边为督邮兼枞阳县令(今安徽枞阳县)。不久,又提为郡主薄。

陶侃从此踏上仕途,一步一个足印,从文职到武官,成为重建和巩固司马政。

5.四大贤母是哪四大

孟母 孟子之母仉(zhang三声)氏。

相传孟子幼年时,有一次,逃学回家,孟母得知,于是“引刀断其机织”,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孟母为改变孟子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

孟子从此勤学自奋,师事子思,终成大儒。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之句,系据上述传说编写的,在封建社会中,孟母被推崇为贤母的典范。

欧母 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4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跟着一直守寡的母亲长大的。

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好客。他在世的时候,家中门庭若市,经济也宽裕。

他去世后,家境逐步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欧阳修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辛勤劳动,一心养儿长大。

欧阳修五六岁了,他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没钱买纸笔,就用芦杆代替,把沙铺在地上当纸,一笔一画教欧阳修写字。

一年大一年的欧阳修逐渐懂事了。他很体谅母亲,一边读书,一边尽力分担家务。

欧阳修尽管已经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亲怎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和力量来抚养自己。 一次,欧阳修问起了这件事。

母亲深情地说:"你父亲死后,我能守寡抚孤,是因为我了解你父亲的品德高尚。我爱他,也爱你,我决心把你培养成像你父亲那样的人。

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之后,她对欧阳修又讲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欧阳修父亲的为人。

"我嫁到欧阳家的时候,你奶奶已经去世了。可是,我从你父亲对你奶奶的纪念中,知道他是个很孝敬长辈的好人。

你父亲在家尊敬长辈,在外当官的时候,对公事严肃认真,从不马虎。他白天办公,晚上还要看公文和案件材料,往往熬到深更半夜。

对于死刑的材料,总是反复调查、核实。他常说,人命关天,马虎不得。

后来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对我说:'我不能看孩子长大了,希望你今后把我的话告诉孩子:人不要贪财图利,生活上不要过分追求,要孝敬长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是你父亲的遗言,望你好好勉励自己。

"欧阳修听到这里,抽泣着对母亲表示:"我一定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后来,欧阳修做了官,任参知政事。

庆历三年,他因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被贬职。欧阳修的母亲说:"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

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岳母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陶母 陶侃母亲谌氏(243-318年)古代饶州人,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是我的老乡啊,呵呵.)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陶母以身垂范,育子成才的事迹,千古传颂.以下为其育儿二事. 截发延宾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

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母时常诫子务“使结交胜己”。

(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人.)古书有载: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

侃母谌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谌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坐诸荐以为马革。

日夕,遂为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知谌氏所为,既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意,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

逵至洛阳,遂称之於羊晫、顾荣等人,大获美誉。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之事乡里传谈,以为贤良。

官府特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北宁范仲淹知饶州时,曾下令于德化桥头立“延宾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传陶母“截发延宾”的事迹。

封坛退鲊 陶侃少时,在浔阳作主管渔业生产的小官。少小离家在外,谨记母训,陶侃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待人和善、颇有人缘。

有一次,他的部下见其生活清苦,便从鱼品腌制坊拿来一坛糟鱼给他食用。孝顺。

6.三国演义中四大贤母

第一大英雄母亲:徐庶的母亲。

徐庶投奔刘备后,指挥军士干净利落地击败了曹军。曹操根据谋士程昱的计谋,将徐庶的母亲劫持到许昌,威逼她写信让自己的儿子离开刘备来投降自己。

性情刚烈的徐母严词拒绝,大骂曹操白日做梦,不知羞耻,“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并且,还随手抓起桌子上的石砚台击打曹操。曹操勃然大怒,想要杀了她,但还是听了手下的劝告,决定放长线钓大鱼,于是,将徐母软禁起来。

程昱为了接近徐母,撒谎说自己是徐庶的结拜兄弟,像对待亲妈一样向徐母套近乎。他还隔三差五给徐母送东西,来骗取徐母的信任。

但徐母并不为之所动,只是礼节性地根据程昱随礼物开具的清单向其出具收据,做到一清二白,光明磊落,但这恰恰中了程昱的诡计。他模仿徐母收据上的笔迹,向在新野刘备一方的徐庶写了一封信,要他前来。

徐庶是个大孝子,刘备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于是,便准许徐庶到许昌寻母。正被软禁的徐母看到自己的儿子突然出现在面前,并没有感到高兴,只是非常吃惊。

问了情况,才知道儿子是被假书信骗来的。她对自己儿子被这样欺骗感到非常生气,也对他不能明辨真伪、作出错误的决断感到失望。

为了阻止徐庶投降曹操,也是为了不让曹操继续把自己作为人质胁迫自己的儿子,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上吊自杀。后人作了一首《徐母赞》:“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

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只可惜,徐庶辜负了自己母亲的死,没有选择抗击,而是留在曹操身边任自己消沉下去。徐庶才华横溢,以自己的昙花一现,成就了后来诸葛亮的旷世威名。

第二大英雄母亲:王经的母亲。提起徐庶,因为推荐了诸葛亮而让人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说起王经,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对于王经的母亲,则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王经是魏国的尚书。当时的魏国皇帝曹髦,对司马昭独揽大权的行径十分不满,便亲率数百名宫中的随从去征讨司马昭。

忠诚的王经拼命劝阻,认为这是以卵击石,羊入虎口,不可能成功,应该隐忍,从长计议。但曹髦不听,毅然前往,置身赴死地,结果被司马昭的人马尽数屠杀。

王经看到皇帝被杀害,便大骂叛军弑君,结果被俘。司马昭还让人把王经的母亲以及全家都抓了。

在同堂审讯时,王经看到自己的母亲受到了连累,非常悲痛,泪流满面。他向自己的母亲磕头说:都是自己不孝,让母亲也遭到了株连之祸。

而他的母亲面对死亡,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看着跪在地上哭泣的儿子,她反而大笑着说:人谁能不死呢?就怕死的没有价值。

因为这样正义的事情而死,没有任何遗憾!孩子,要坚强,站起来,不要惧怕敌人!第二天,王母和自己的儿子王经以及全家人一道,含笑赴刑场,英勇就义。满城的人,看到这一对壮烈的母子,都纷纷感动得流泪。

后人写下这样的诗句赞扬:“汉初夸伏剑,汉末见王经:真烈心无异,坚刚志更清。节如泰华重,命似鸿毛轻。

母子声名在,应同天地倾。”王经的母亲,面对死亡,慷慨陈辞。

她的壮举,堪比宋末牺牲的著名的爱国将领文天祥所作《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悲壮和英烈。她也可称得上是“文天祥似的女英雄”。

第三大英雄母亲:刘禅的母亲。在一片被战火焚烧后留下的废墟里,一个面色惊恐的女人坐在地上。

她已经受了重伤,伤口正咕咕地流着血。她的怀里,还抱着一个小孩子。

那个女人,尽管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满脸的焦泥和烟灰,但可以看得出,是个长相美丽的女人。女人听着外面一阵阵的喊杀声,眼神愈发的绝望了。

她望着襁褓里的孩子,轻轻叹了口气,喃喃地说:我的孩子,难道今天我们母子就要死在这断墙残壁之中了吗?我死了不可怕,可孩子你还小,就这样没了,我对不起你的父亲呀。说着,她的眼泪不住地流下来,打湿了衣襟。

突然,在残墙的缺口处,出现了一个威风凛凛的、骑着马提着长枪的将军。看到女人和孩子,那个将军赶忙下马拜倒,说:“夫人,可找到您了!”原来,来的将军是赵云。

那受伤的女子,是刘备的第二妻子糜夫人。她怀里的孩子叫阿斗,大名刘禅。

在长坂坡一战,刘备一方被曹操完全击溃,人员被冲击得四零八落。刘备的妻子糜夫人混在百姓中逃亡,在冲突中不幸身负重伤,不能行走,怀抱幼子阿斗被困在敌人的包围圈中,母子二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在危难之际,幸好,赵云单枪匹马前来救助了。糜夫人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但很快又消失了。

她发现了新的问题,只有一匹马,如果三个人一起向外冲,肯定会有相当大的危险,必定不可能杀出重围。换句话说,就是赵云只能救一个人出去。

尽管赵云说让她上马,他在后面步行保护,但她考虑到,这是肯定不行的,那样的话三个人都不可能活下来。看起来,自己与孩子两人,只有一个人能跟着赵云走。

谁生谁死,这是一个残酷的选择。在这紧要关头,糜夫人是大义的,她把死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于是,糜夫人放弃了逃走,嘱托赵云一定要把孩子。

7.陶母、孟母、欧阳母、岳母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陶母、欧阳母

中国古代四大贤母 孟母 孟子之母仉(zhang三声)氏。

相传孟子幼年时,有一次,逃学回家,孟母得知,于是“引刀断其机织”,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孟母为改变孟子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

孟子从此勤学自奋,师事子思,终成大儒。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之句,系据上述传说编写的,在封建社会中,孟母被推崇为贤母的典范。

欧母 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4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跟着一直守寡的母亲长大的。

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好客。他在世的时候,家中门庭若市,经济也宽裕。

他去世后,家境逐步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欧阳修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辛勤劳动,一心养儿长大。

欧阳修五六岁了,他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没钱买纸笔,就用芦杆代替,把沙铺在地上当纸,一笔一画教欧阳修写字。

一年大一年的欧阳修逐渐懂事了。他很体谅母亲,一边读书,一边尽力分担家务。

欧阳修尽管已经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亲怎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和力量来抚养自己。 一次,欧阳修问起了这件事。

母亲深情地说:"你父亲死后,我能守寡抚孤,是因为我了解你父亲的品德高尚。我爱他,也爱你,我决心把你培养成像你父亲那样的人。

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之后,她对欧阳修又讲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欧阳修父亲的为人。

"我嫁到欧阳家的时候,你奶奶已经去世了。可是,我从你父亲对你奶奶的纪念中,知道他是个很孝敬长辈的好人。

你父亲在家尊敬长辈,在外当官的时候,对公事严肃认真,从不马虎。他白天办公,晚上还要看公文和案件材料,往往熬到深更半夜。

对于死刑的材料,总是反复调查、核实。他常说,人命关天,马虎不得。

后来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对我说:'我不能看孩子长大了,希望你今后把我的话告诉孩子:人不要贪财图利,生活上不要过分追求,要孝敬长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是你父亲的遗言,望你好好勉励自己。

"欧阳修听到这里,抽泣着对母亲表示:"我一定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后来,欧阳修做了官,任参知政事。

庆历三年,他因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被贬职。欧阳修的母亲说:"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

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岳母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陶母 陶侃母亲谌氏(243-318年)古代饶州人,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是我的老乡啊,呵呵.)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陶母以身垂范,育子成才的事迹,千古传颂.以下为其育儿二事. 截发延宾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

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母时常诫子务“使结交胜己”。

(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人.)古书有载: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

侃母谌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谌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坐诸荐以为马革。

日夕,遂为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知谌氏所为,既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意,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

逵至洛阳,遂称之於羊晫、顾荣等人,大获美誉。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之事乡里传谈,以为贤良。

官府特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北宁范仲淹知饶州时,曾下令于德化桥头立“延宾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传陶母“截发延宾”的事迹。

封坛退鲊 陶侃少时,在浔阳作主管渔业生产的小官。少小离家在外,谨记母训,陶侃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待人和善、颇有人缘。

有一次,他的部下见其生活清苦,便从鱼品腌。

8.历史上四大贤母 四大贤母分别是谁

“四大贤母”分别是:孟母、陶母、欧母、岳母。

1、孟母仉氏:孟子的母亲,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为儿子的教育选择好环境;

2、欧母郑氏:欧阳修之母,因欧阳修少时家贫,欧母则以荻画地,教他认字;

3、岳母姚氏:岳飞的母亲,精忠报国的典故为世人称颂;

4、陶母湛氏:陶侃的母亲,封坛退鲊,截发延宾,让儿子结交更好的朋友、懂得清廉。

扩展资料

“孟母三迁”

孟母早年丧夫,却志不改嫁,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孟子。刚开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于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只是在这种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学起了出殡人士的哭丧胡闹。孟母觉得这样的居住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便把家搬到了集市。

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后,孟子却学着小贩商人们做起了吆喝买卖。孟母不希望自己儿子将来成为市井小人,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从此后,孟子就跟着学校里的士子,学起了“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深谙一个道理:“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孟母还有“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她教育孟子,学业若半途而废,就如织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为人所用的。同样,人若在年少时不好好读书,长大了便只能做些苦命的劳役,是没有出息的。从此孟子发奋读书,终成为一代旷世学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贤母

9.赞美母爱的古诗四句

赞颂母亲的诗: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四大贤母有关的诗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