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恸 喜怒哀乐悲惊的古诗各写两句
1.喜怒哀乐悲惊的古诗各写两句
如下,望采纳:
喜:
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唐·王维《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唐·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怒: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宋·岳飞《满江红》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
哀: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先秦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外篇·田子方》春秋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秋风摧芳蕙,既去不可还。滴我眼中血,悲哉摧肺肝。——宋·张耒《悼逝》
乐: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唐·白居易《对酒五首》(其二)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宋·程颢《春日偶成》
悲: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清·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北·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今夜扁舟来决汝,死生从此各西东。——宋·王安石《别鄞女》
惊:
客心本明黠,闻语心已惊。——唐·元稹《估客乐》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万言倚马不作难,坐令神鬼皆惊吓。——宋·罗与之《题采石李太白祠》
无常苦中最苦,细寻思、胆颤心惊。——元·马钰《满庭芳·人居浮世》
2.有关哀悼的古诗词
悼亡诗 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悼亡诗 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悼室人诗 江淹 佳人永暮矣,隐忧遂历兹。 宝烛夜无华,金镜昼恒微。
桐叶生绿水,雾天流碧滋。 蕙弱芳未空,兰深鸟思时。
湘醽徒有酌,意塞不能持。 悼室人诗 江淹 适见叶萧条,已复花庵郁。
帐里春风荡,檐前还燕拂。 垂涕视去景,摧心向徂物。
今悲辄流涕,昔欢常飘忽。 幽情一不弭,守叹谁能慰。
遣悲怀三首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离思五首 元稹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谩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正月崇让宅 李商隐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悼亡诗 王士祯 陌上莺啼细草薰,鱼鳞风皱水成纹。 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 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 泣尽风檐夜雨铃。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3.形容做梦受到惊吓的古诗词三首
我感觉令狐楚的以下几首都可以,请参考:
令狐楚 【杂曲歌辞·长相思二首】 君行登陇上,妾梦在闺中。玉箸千行落,银床一半空。
令狐楚 【杂曲歌辞·长相思二首】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
***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 【杂曲歌辞·长命女】 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 【杂曲歌辞·大酺乐(商调曲)】 泪滴珠难尽,容残玉易销。傥随明月去,莫道梦魂遥。
4.形容半夜惊醒的古诗词
1、《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
灯残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译文:
灯残无焰重影幢幢,这个夜晚却听得你已谪居九江。
垂死病中一惊就坐了起来,暗风吹雨进入了我的冰冷的寒窗。
2、《梦微之》唐代: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译文:
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不擦拭。
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
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
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
3、《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宋代: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译文:
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梦境里黯然销魂无处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
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4、《临江仙·秦楼不见吹箫女》唐代:李煜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译文:
没有像秦穆公女那样的美人,有皇家上苑的美好景色,也是空的了。那些花开得如此美,瓣是粉红的,蕊是金黄的,可是只有它们自己或低或昂,没人能和我去欣赏。也许东风不高兴我,所以才使那些花开了一半。
我长日思念,百无聊赖,倚窗独困倦后昏然入睡,一觉醒来夕阳已西下。在梦中梦见了当年的欢爱之情,而梦醒后一切都是空的了,这恨该是何等长久啊!往年两人曾一起在垂杨处依恋相爱,而如今都看不到了。我和她相处只是暂时的,真是很短,和梦一样,还是懒于再想那些事了。
5、《梦李白二首·其一》唐代: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译文: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 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 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 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 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 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 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 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 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5.惊坐起的诗句
(1)“惊坐起”属于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身患重病的诗人能陡然一惊,更加突出听到友人被贬消息时的震惊和担忧.
(2)此处的情景关系是以乐景写哀情,要抓住“残灯”“ 影幢幢”“ 暗风”“ 寒窗”等意象来表现了诗人当时愁苦的心情.
答案:
(1)“惊坐起”三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身患重病的诗人陡然一惊的神态,表现出诗人听到友人被贬消息时的震惊和担忧,也表现出诗人与白居易的友情之深.
(2)首尾两句形象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失去光焰的灯、昏暗摇曳的灯影、凄凉昏暗的风、寒气逼人的窗,诗人以哀景抒哀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当时愁苦的心情.
译文:
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晚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
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阴沉的风雨吹入了寒冷的门窗.
赏析:
此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风吹雨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