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了顶真修辞手法 运用顶针修辞的诗句有哪些

1.运用顶针修辞的诗句有哪些

“ 牵衣顿 足拦道 哭 ,哭声 直上干 云霄 。” ( 杜甫 《 兵 车 行 》 );

游 山只 道寻高处 ,高处 何 曾见 故 乡。 ( 宋代 李遘 《 登越 山》 )

秋色连 波 ,波 上寒烟 翠 。 (范仲 淹 《 苏幕遮 》 )

青青 河边草 ,绵绵 思远道 。远道不 可 思 ,宿 昔梦见之 。梦见我 在旁 ,忽觉在 他 乡。他 乡各异 县 ,展转不 相见 。 ( 汉代无名 氏 《 饮 马长城窟 行 》 )

楚 山秦 山 皆 白云 , 白云处 处长 随 君 。长 随 君 ,君 入 楚山里 ,云亦 随 君渡 湘 水 。湘 水 上 ,女 萝衣 , 白云堪 卧君早 归 。(李 白的 《 白云歌送 刘十六 归 山 》)

覆 月 山下 龙 光寺 ,玄武 湖 畔五 龙 堂 。想 见 旧时游历处 ,烟 云渺渺水茫茫。

烟 云渺 渺水 茫茫 ,缭绕 芜 城一 带 长 。蒿 目黄 尘 忧 世事 ,追思尘迹故难忘。

追 思尘 迹 故难 忘 ,翠木 苍藤 水 一方 。 闻说精 庐 今更 好 ,好 随残汴理 归煌 ( 舟 )。 (王安石 的《 忆金陵三首 》)

2.运用顶针修辞的诗句有哪些

2)顶针。

用上一句的结尾部分做下一句的开头部分,使前后两句首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针。顶针的好处是能够使原来彼此相对独立的诗句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朗读起来也显得十分连贯,诗歌本身也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汉末乐府民歌《平陵东》就熟练地运用了这种方法。有诗句与诗句之间采用顶针方法的,如宋代诗人王十朋的《杜鹃岩》:游宦三年乐事违,岩花笑我鸟催归。

归来又被岩花笑,笑我登岩何太稀。有些词曲,部分句子需要重叠,实际上也等于采用了顶针方法,如南宋刘克庄的一首《忆秦娥》: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此词两处顶针,将上下片前后两部分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借此词表达了对北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偏安政策强烈不满,对时世沧桑的无限感慨。可见在词曲中局部使用顶针手法效果也非常好。

也有章节与章节之间,诗与诗之间采用顶针方法的。如王安石《忆金陵三首》,每首绝句间都用顶针的方法加以连接:“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

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缈缈水茫茫。”“烟云缈缈水茫茫,缭绕芜城一带长。

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追思陈迹故难忘,翠木苍藤水一方。

闻说精庐今更好,好随残汴理归煌。”。

3.含“顶真”的修辞手法的诗有哪些

含“顶真”的修辞手法的诗有:无名氏《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唐陶渊明《桃花源记》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北魏佚名《木兰诗》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春秋战国列御寇《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唐杜甫《兵车行》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1.顶真含义: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注意:使用这个方式时,毋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

2.上述诗词的创作背景:(1)这是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

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真真好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鲜明形象。

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

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

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

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

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2)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3)《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

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

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

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

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4)本文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5)关于此时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对吐蕃的用兵(见单复《读杜甫诗愚得》卷一)。

《杜臆》云:“旧注谓明皇用兵吐蕃,民苦行役而作,是也。此当作于天宝中年。”

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

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

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4.'顶真'修辞手法的诗词歌赋,请大家发点

元人无名氏的小令[越调]《小桃红·情》:

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自由,自寻思。

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

汉乐府诗《平陵东》是较早的顶真诗: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高堂下,

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东犊。

又如李白的《送刘十六归山白云歌》: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如王安石的《忆金陵(三首)》:

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

相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烟云渺渺水茫茫,缭绕芜城一带长。

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尘迹故难忘。

追思尘迹故难忘,翠木苍藤水一方。

闻说精庐今更好,好随残汴理归艎。

字顶真联,是以字为顶真单位。如:

水面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又如: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词顶真联,是以词为顶真单位。如:

年年喜鹊衔红梅,红梅吐芳映红日;

岁岁捷报入春联,春联含笑迎春风。

句中顶真联,即在句中断续处顶真。如: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句间顶真联,即在各断句间顶真。如:

黄黍地中走黄鼠,鼠拖黍穗;

白杨树下卧白羊,羊啃杨枝。

句句顶真联,即在各断句间以整句顶真。如:

千古流,千古楼,千古楼上望千古流,流楼共千古;

人月印,人月影,人月影里合人月印,印影同人月。

另外,顶真联如果同其他修辞手法结合运用则更为耐读。如;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中 阁-鸽-阁、洲-舟-洲 巧用谐音、回环,新颖别致.

运用了顶真修辞手法的诗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