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 清词的清后期词人
1.清词的清后期词人
清后期著名词人主要有张惠言,周之琦,谭献,项廷纪,蒋春霖,龚自珍等人。
谭献曾经列举了“后七家”和“后十家”,所谓“后七家”即:张惠言、周济、龚自珍、项廷纪、许宗衡、蒋春霖、蒋敦复。上述七人加上张琦、姚燮、王拯三家,即“后十家”。
谭献虽然出于自谦而没有把自己列入其中,但是其《复堂词》却不逊色于上述数人作品,词学影响力更是持续三十多年,为清末一大宗师。乾隆后期及嘉庆时期,出现了以张惠言(江苏常州人)、周济为代表的“常州派”,取代“浙派”在词坛的地位。
它的影响,历清中叶而直到近代,比“浙派”来得深远。“常州派”强调词的“比兴”作用和社会意义,以推尊词的地位,如张惠言说词要“意内而言外”,要“缘情造端,兴于微言”,发扬《诗》、《骚》的比兴之旨;周济说: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词人要“见事多,识理透”,“诗有史,词亦有史”,说王沂孙词是“故国之思甚深,托意高,故能自尊其体”,等等。
他们为了要矫正“阳羡派”末流词的过度粗犷,“浙派”末流词的轻弱琐碎,提倡词要写得“深美闳约”(《词选序》),质实厚重。他们的理论,对清代和近代词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
然而他们在创作上,最宗奉的词人是晚唐的温庭筠和北宋的周邦彦,又不免偏囿于“婉约”、秾艳的形式;他们评论古代词人的“比兴”之作,也多流于附会,不过这种“附会”并不是他们的首创,而是从南宋的鮦阳居士解读苏轼《卜算子》等作品时就已经存在,张惠言等人也直接从鮦阳居士那里继承了这种解读方式,不仅为稍后的王国维等人批评,也被同为常州派的端木埰等人委婉反对。张惠言、周济之外,这派作家还有张琦、董士锡,及作风相近的周之琦、谭献等。
早期“常州派”词人,上无清初明室遗民之恨,下少接触到鸦片战争以后的惊风骤雨,所以他们词中的“比兴”,主要还是个人生活和感受的曲折吐露,仍然缺少深广的社会意义;风格比较厚重,虽能做到“深美闳约”,但形式的绵密也掩盖不了内容的空虚。他们对词的艺术有新的认识和尝试,有新的成就,但却很少挖掘到新意境。
这是受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使得他们在创作实践上的贡献,不能充分地体现他们的理论要求。倒是鸦片战争之后,在时代起了大变化的情况下,有些继承他们的创作倾向的词人,作品的内容和寄托却较他们丰富。
这类词人,可以谭献、庄棫、王鹏运、朱孝臧等为代表,他们可以说是“常州派”的余波后劲。当“常州派”主盟词坛的时期,有不为此派风气所囿,自为清真哀艳、接近纳兰性德的项鸿祚(后改名廷纪)的《忆云词》;自为疏隽秀雅,接近“浙派”的郭麐的《灵芬馆词》,也各有其特色。
谭献曾推纳兰性德、项鸿祚与近代的蒋春霖,为清代词中“三鼎足”(《箧中词》)。而龚自珍本其为文为诗的新奇瑰丽的思想文采,以为词“绵丽飞扬”(谭献《复堂日记》)“能为飞仙、剑客之语”(《箧中词》),不囿声律,不拘宗派,更为自具面目。
凡此均表现了他们愤时疾俗、厌旧迎新的精神。 蒋春霖(1818~1868) 近代词人。
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今属北京市)。
幼随父蒋尊典,在荆门知州任所读书。父死后,家业中落,奉母归京师,屡试不中。
咸丰二年(1852),署富安场盐大使。七年,母死去官,移家东台。
咸丰十年,先后入乔松年、金安清幕。后又做过六、七年的小盐官。
蒋春霖早岁工诗,风格近李商隐。中年,将诗稿悉行焚毁,专力填词。
据说他由于喜好纳兰性德的《饮水词》和项鸿祚的《忆云词》,因自署水云楼,并用以名其词集,这个说法因为没有蒋春霖留下的文献证据,受到一些研究者怀疑。他重视词的内容和作用,认为:词祖乐府,与诗同源。
偎薄破碎,失风雅之旨。情至韵会,溯写风流,极温深怨慕之意。
(李肇增《水云楼词序》)所作词如〔台城路〕《易州寄高寄泉》、〔卜算子〕燕子不曾来等,多抒写仕途坎坷、穷愁潦倒的身世之感,悲恻抑郁。其咏时事之作,如〔台城路〕惊飞燕子魂无定、〔渡江云〕《燕台游踪,阻隔十年,感事怀人,书寄王午桥、李闰生诸友》等,虽被誉为倚声家老杜,但内容大都抒写太平军扫荡江南时,士大夫流离之感以及对风雨飘摇的清王朝的哀叹。
他的词讲究律度,又工造境,注意炼字炼句,在清末颇受称誉。谭献称其“流别甚正,家数颇大,与成容若、项莲生,二百年中,分鼎三足。”
(《箧中词》卷五)。蒋春霖生前刻于东台,后收入杜文澜《曼陀罗阁丛书》中。
蒋卒后,他的好友于汉卿搜集未刻之词,与宗源翰所藏,合刻《补遗》1卷。缪荃孙也重刻过他的词集。
1933年出版的《词学季刊》创刊号,又发表其未刻词9首。总计蒋春霖词今存170余首。
诗作今存不及百首,由金武祥刻入《粟香室丛书》,题为《水云楼剩稿》。 (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
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
少孤。同治六年(1867)举人。
谭献治学勤苦,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读书日有程课,凡所论著,隐括于所为日记”(《清史稿·谭廷献传》)。
二十五、六岁后,潜心经学,倾向今文学派,重微言大。
2.清词的清后期词人
清后期著名词人主要有张惠言,周之琦,谭献,项廷纪,蒋春霖,龚自珍等人。
谭献曾经列举了“后七家”和“后十家”,所谓“后七家”即:张惠言、周济、龚自珍、项廷纪、许宗衡、蒋春霖、蒋敦复。上述七人加上张琦、姚燮、王拯三家,即“后十家”。
谭献虽然出于自谦而没有把自己列入其中,但是其《复堂词》却不逊色于上述数人作品,词学影响力更是持续三十多年,为清末一大宗师。乾隆后期及嘉庆时期,出现了以张惠言(江苏常州人)、周济为代表的“常州派”,取代“浙派”在词坛的地位。
它的影响,历清中叶而直到近代,比“浙派”来得深远。“常州派”强调词的“比兴”作用和社会意义,以推尊词的地位,如张惠言说词要“意内而言外”,要“缘情造端,兴于微言”,发扬《诗》、《骚》的比兴之旨;周济说: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词人要“见事多,识理透”,“诗有史,词亦有史”,说王沂孙词是“故国之思甚深,托意高,故能自尊其体”,等等。
他们为了要矫正“阳羡派”末流词的过度粗犷,“浙派”末流词的轻弱琐碎,提倡词要写得“深美闳约”(《词选序》),质实厚重。他们的理论,对清代和近代词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
然而他们在创作上,最宗奉的词人是晚唐的温庭筠和北宋的周邦彦,又不免偏囿于“婉约”、秾艳的形式;他们评论古代词人的“比兴”之作,也多流于附会,不过这种“附会”并不是他们的首创,而是从南宋的鮦阳居士解读苏轼《卜算子》等作品时就已经存在,张惠言等人也直接从鮦阳居士那里继承了这种解读方式,不仅为稍后的王国维等人批评,也被同为常州派的端木埰等人委婉反对。张惠言、周济之外,这派作家还有张琦、董士锡,及作风相近的周之琦、谭献等。
早期“常州派”词人,上无清初明室遗民之恨,下少接触到鸦片战争以后的惊风骤雨,所以他们词中的“比兴”,主要还是个人生活和感受的曲折吐露,仍然缺少深广的社会意义;风格比较厚重,虽能做到“深美闳约”,但形式的绵密也掩盖不了内容的空虚。他们对词的艺术有新的认识和尝试,有新的成就,但却很少挖掘到新意境。
这是受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使得他们在创作实践上的贡献,不能充分地体现他们的理论要求。倒是鸦片战争之后,在时代起了大变化的情况下,有些继承他们的创作倾向的词人,作品的内容和寄托却较他们丰富。
这类词人,可以谭献、庄棫、王鹏运、朱孝臧等为代表,他们可以说是“常州派”的余波后劲。当“常州派”主盟词坛的时期,有不为此派风气所囿,自为清真哀艳、接近纳兰性德的项鸿祚(后改名廷纪)的《忆云词》;自为疏隽秀雅,接近“浙派”的郭麐的《灵芬馆词》,也各有其特色。
谭献曾推纳兰性德、项鸿祚与近代的蒋春霖,为清代词中“三鼎足”(《箧中词》)。而龚自珍本其为文为诗的新奇瑰丽的思想文采,以为词“绵丽飞扬”(谭献《复堂日记》)“能为飞仙、剑客之语”(《箧中词》),不囿声律,不拘宗派,更为自具面目。
凡此均表现了他们愤时疾俗、厌旧迎新的精神。 蒋春霖(1818~1868) 近代词人。
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今属北京市)。
幼随父蒋尊典,在荆门知州任所读书。父死后,家业中落,奉母归京师,屡试不中。
咸丰二年(1852),署富安场盐大使。七年,母死去官,移家东台。
咸丰十年,先后入乔松年、金安清幕。后又做过六、七年的小盐官。
蒋春霖早岁工诗,风格近李商隐。中年,将诗稿悉行焚毁,专力填词。
据说他由于喜好纳兰性德的《饮水词》和项鸿祚的《忆云词》,因自署水云楼,并用以名其词集,这个说法因为没有蒋春霖留下的文献证据,受到一些研究者怀疑。他重视词的内容和作用,认为:词祖乐府,与诗同源。
偎薄破碎,失风雅之旨。情至韵会,溯写风流,极温深怨慕之意。
(李肇增《水云楼词序》)所作词如〔台城路〕《易州寄高寄泉》、〔卜算子〕燕子不曾来等,多抒写仕途坎坷、穷愁潦倒的身世之感,悲恻抑郁。其咏时事之作,如〔台城路〕惊飞燕子魂无定、〔渡江云〕《燕台游踪,阻隔十年,感事怀人,书寄王午桥、李闰生诸友》等,虽被誉为倚声家老杜,但内容大都抒写太平军扫荡江南时,士大夫流离之感以及对风雨飘摇的清王朝的哀叹。
他的词讲究律度,又工造境,注意炼字炼句,在清末颇受称誉。谭献称其“流别甚正,家数颇大,与成容若、项莲生,二百年中,分鼎三足。”
(《箧中词》卷五)。蒋春霖生前刻于东台,后收入杜文澜《曼陀罗阁丛书》中。
蒋卒后,他的好友于汉卿搜集未刻之词,与宗源翰所藏,合刻《补遗》1卷。缪荃孙也重刻过他的词集。
1933年出版的《词学季刊》创刊号,又发表其未刻词9首。总计蒋春霖词今存170余首。
诗作今存不及百首,由金武祥刻入《粟香室丛书》,题为《水云楼剩稿》。 (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
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
少孤。同治六年(1867)举人。
谭献治学勤苦,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读书日有程课,凡所论著,隐括于所为日记”(《清 史稿·谭廷献传》)。
二十五、六岁后,潜心经学,倾向今文学派,重微言大义。
3.除了翁方纲,清代中后期的诗歌“肌理派”,还有哪些代表人物
发展明代诗
明代有成就的作家经历社会动荡元末,连,刘吉,高齐,他们的创作乾里的写作风格变化。
2,主导台湾馆后,永乐身体。 “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雍容典雅的表面,但在现实中空疏沉闷,例外仅于七厂诗歌。
3,明中期以后,台湾馆前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身体对抗。他们缺乏实质是反对的文章,但一味的模仿,复古,从此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
4,倡导“前后七子”复古倒退,唐的崛起,他们也提倡的老同学,但拥护者,因为它的话,有次直接表达的诗人,其中最突出的归有光创建。
5,发起猛攻复兴运动是“元”,李贽深深公安派代表。公安派反对模仿,提倡:邢黎嗯。他们的诗,清新俊逸的语言“,而今天,而俗”,尤其是传形,??字母,游记,笔记,真相后明末草图,几乎占主导地位。标的物的缺点很窄,有时会犯错浅俗率。
6,明末出现在一些社区组织,“光复会”,“社会”带有政治色彩的活动,在公共章带最优秀的一些作家精通。
二,清代诗诗流派简介
1,有三个主要派别清代诗:
(1)申得岍代表的“风格”,主张“诗的气质”(温柔,诚实) ,还需要有法“(古学汉,魏,现代科学盛唐)。
(2)袁枚为代表的“精神派”主张写个人气质不幸。
(3)翁方纲为代表的“纹理派,纹理,包括道德原则(思维)艺术(文字)2,写了一首诗为基础,以学习”,充满死气。
2,桐城清代正统的古典风格,是一个巨大的整个清朝。代表桐城市,安徽省,方苞,刘揆的??大木,姚鼐。总之,他们刊登广告:孔新正统和“韩蔚区苏”文化系统“以及”人道主义法“既古典相结合的。倡导“道德原则”,“测试为一体的花言巧语,他们的作品向山和游记,记事本草图是更好的,一些文学理论,影响越大。
另外,启蒙思想家的进展明末清初顾炎武,王夫之,习写了很多优秀的政治评论员。侯方域,魏曦,王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清初散文。
骈文”中兴通讯“现场是由著名作家王,阮经天表示。
王:“哀盐船人”(序列)
3个字的风格
清朝CI CI理论显着的字系列,大量字,各种不同的风格,特别是在措辞和句子的工人,试用音频和拿撒勒,呈现出“??回潮”天气。四个主要流派:
1,,纳兰性德派。晓玲,所有的诗歌浪漫的人。
2,阳羡派的代表,陈维嵩,效率Fasu鑫,长度是一流的。
3,,浙西阵营。代表朱彝尊,江奎,张焱。精细韵律,工人辞句。
4,常州派:清代常州词派代表张惠言的代表,主张天赋点燃,但流于穿凿附。
4.关于清朝的诗歌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尊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论诗》
清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对酒》
清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5.关于清朝末年的儿童诗歌
晚清龚自珍 (公元1792—1841年),字璱〔sè瑟〕人,号定盦〔ān安〕,浙江杭州人。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他就看清了官僚政治的腐朽,预感到危机的来临,呼吁进行社会改革,写了许多抨击现实的著作,诗歌也是他批判现实的武器。他的《咏史》一诗向来被人称道: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牢盆”是煮盐的器具。牢盆狎客指盐商即有钱人。
“团扇”代指美人。团扇才人即专门吟咏淫辞艳赋的无聊文人。
田横是秦末起义英雄之一,刘邦统一中国后他以自杀拒绝降汉,其500名部下也随他悲壮自杀。这首诗以悲愤的心情谴责社会的堕落。
东南地方的人们整日过着奢侈淫靡的生活,上层社会的人们只知争名夺利勾心斗角。有钱人操纵社会,帮闲文人洋洋得意。
人们谈起“文字狱”都吓得半死,不敢说真话;有人写书著文也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最后作者愤激地指问:像田横及其部下那一类刚勇猛烈的中国人都哪里去了?难道都爬上官位享受荣华富贵去了吗?作者忧愤之情难以自抑,诗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晚清魏源 和龚自珍齐名的魏源也是一位思想家和诗人,其忧国爱民的诗作同龚自珍近似。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有许多好诗传世。
鸦片战争之际,出现过许多爱国诗篇,如诗人张维屏的长诗《三元里》就写得有声有色,表现了鲜明的爱憎,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的抗英斗争: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 真把乡民的义勇精神和壮大的气势活画出来了。
接下来写英军的狼狈状态: 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夷兵所恃惟枪炮,人心合处天心到: 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
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 下者田塍〔chéng承〕苦踯躅,高者冈阜愁颠挤。
老天也来帮忙下起大雨,火药淋湿,枪炮失灵,英军死伤惨重,眼看就要被全歼。可是腐朽无能的清政府阻止三元里民众进击,网开一面,使残余的英军得以逃遁,这使诗人无比愤慨。
优秀诗人替人民说了话。 到19世纪后期,清王朝内外交困,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随着救亡运动的展开与发展,梁启超等人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要求“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梁启超语),也即以旧形式表达新思想,应该说这也是一种进步。也就在这时出现了杰出诗人黄遵宪。
晚清黄遵宪 (公元1848—1905年),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人。他是一名职业外交家,在东西各国居住多年,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但他一直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并且是清末维新运动中的一员。
他说:“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就是主张写亲身经历,亲身感受,说自己要说的话,不要去当古人的奴隶。他经历多,“百年过半洲游四”,到过四大洲,见识深广,思想解放,所以他的诗内容开阔,手法灵活,真正实现了他“我手写我口”的主张。
时移世易,人的思想也要随着世事的变化而进步,他的《感怀》诗就反映了他的这种思想: 世儒诵诗书,往往矜爪嘴。 昂头道皇古,抵掌说平治。
上言三代隆,下言百世俟。 中言今日乱,痛哭继流涕。
摹写车战图,胼胝〔piánzhī骈枝〕过百 纸。 手持井田谱,画地期一试。
古人岂我欺,今昔奈势异。 儒生不出门,勿论当世事。
识古贵知今,通情贵阅世。 卓哉千古贤,独能救时弊。
贾生《治安策》,江统《徙戎议》。 当世的儒生们迂腐、固执、僵化、无知,他们诵读古书仅是武装嘴巴,装点门面。
他们动辄说古代如何如何,指手划脚高谈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开口就是夏商周三代,说百代以下只要效法三代就好了。说到今天的乱世,他们只会痛哭流涕。
继而大讲古代车战的经验,累死累活写出长长论文;或者研究古代的井田制,并要拿到今天实行。诗人说,古人并不是存心骗我们,只是今天和古代已完全不同,古人那套东西怎能用于今天?儒生们对当今世界懵〔měng猛〕然无知,就没有资格评论当前世务。
认识历史是为了认识今天,要了解今天更重要的是去观察世界。历史上的卓越人才都是能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的,像汉代的贾谊写《治安策》、晋代的江统写《徙戎议》那样。
这些话在今天看来不算稀奇,但说在一百多年前,那是须有相当见识的。在他的《人境庐诗草》中,诗人还介绍了许多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知识,讲到许多中国人闻所未闻的事物,开阔了当时人们的眼界。
6.清后期的词有什么特点
清后期词学非常兴盛。
在词集的整理方面,谭献选辑清人词收入《箧中词》中,王鹏运校刻五代至元人词总集、别集及《词林正韵》共57种为《四印斋所刻词》,朱孝臧校刻唐至元人词总集、别集197种为《强村丛书》,都是词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朱刻尤为集大成者。在传统词论方面也出现了众多著作,较著名的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况周颐《蕙风词话》、谭献《复堂词话》等,立论多以常州派为宗,重视有寄托而表现含蓄。
这一时期诗文的创作与时事密切相关,面貌多变而呈现出多样化,词仍以传统的面貌出现,显得比较陈旧。但词也并没有与时代完全脱离,不可避免的历史变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深重危机所引起的种种伤感,在许多词作中都渗透。
如以一般的标准来衡量,清后期的词不仅较多地保持着纯文艺性质,而且写作的技巧也相当高。 但它致命的弱点也正是缺乏全新的创造。
在那一时代,词比其他文学样式更像是哀婉的“古典”回声。比较重要的词人有蒋春霖、王鹏运、朱孝臧、文廷式、郑文焯、况周颐等,后四人并称为“清末四大家”。
7.清朝古诗 急~~~~~~~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 题画 》清•郑燮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峤壁兰》
峭譬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得意写之》
兰草与三台,无人敢笔栽。
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来。
《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
元日画兰竹,远寄郭云亭。
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题王蔗村镜影图》清•蒋士铨
鉴空无我相,水静波亦止。
手拈幽兰花,妙香乃如此。
《写兰石有寄》清•智永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题画兰》 清•黄任
之一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之二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 。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之三
磁斗寄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兰》 清•马骀
丛兰发幽崖,托根近霄汉。
泉水自流出,天风吹不断。
《冬兰》清•曹寅
冬草漫碧寒,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箐纱。
《珠兰》清•姚燮
香粟佛天饭,蕊珠仙界衣。
托名应自贵,含蕾再难微。
荡子甘心与,村娘愧发稀。
一春清素愿,消受露华霏。
《卓子任至署馆论诗时盆兰初放》清•孔尚任
过雨江城湿,探梅野寺寒。
往来敦古处,吟啸慰闲官。
不信诗全警,常愁字未安。
相将情话久,臭味比幽兰。
《画兰》清•谭嗣同
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 起暮涛。
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
《柬魏默源》清•何绍基
蕙抱兰怀只自怜,美人遥在碧云边。
东风不救红颜老,恐误青春又一年。
《画兰》清•孙原湘
离骚一种旧根苗,湘水湘云绿共摇。
认取春风双影子,不闻香气也魂销。
题《空谷幽兰图》清•汪士慎
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
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题兰花册》清•李方膺
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
当户已愁锄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兰溪》清•黄任
如画山城 小滨,楼台一半枕通津。
纵然不达潇湘路,香草名溪更感人。
《荆门杂咏》清•李友棠
憔悴江潭赋九歌,枫林叶下洞庭波。
蛾眉自古伤谣诼,独采秋兰吊汩罗。
《画兰》清•马骀
昨日街头卖菜翁,见我写兰说写葱。
我有株葱曾失却,被君偷入画图中。
8.清朝晚期的代表词人都有谁
蒋春霖( 1818-1868年),字鹿潭,江苏江阴人。
曾为淮南盐官,一生落拓。 少年工诗,中年后全身心致力于词上,负有盛名。
有《水云楼词》。他的部分作品 在反对太平天国的立场上,抒发了由战乱而引起的世事衰残之感,其余则多抒发的是个人身世的哀伤。
情调低徊,语辞精丽。王鹏运( 1849-1904年),字佑遐,号半塘,广西临桂人,是晚清著名词人。
同治举人,官至礼科掌印给事中。有《半塘定稿》。
他的词颇有关涉清末时事之 作,常常透露出一种伤感的情调。如《念奴娇•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以怀古形式 描写了一种现实的感触。
朱孝臧( 1857-1931年),原名祖谋,字古微,号强村,浙江归安人。光绪进 士,官至礼部侍郎。
词风与姜夔、吴文英相近,著有《强村语业》。朱孝臧词作大 多闪烁其词,不易理解。
只有《鹧鸪天•庚子岁除》,描写的是对世情的不满和厌 倦,还算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