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临洮辛店文化诗词(临洮八景诗)

1.临洮八景诗

我忆临洮好(十首)

清•吴 镇

(一)

我忆临洮好,春光满十分。

牡丹开径尺,鹦鹉过成群。

涣涣西川水,悠悠北岭云。

剧怜三月后,赛社日纷纷。

(二)

我忆临洮好,真于盛夏宜。

南山惊积雪,北户怯凉飔。

箫鼓官神集,莺花仕女知。

柳荫闲把酒,挥扇是威仪。

(三)

我忆临洮好,秋天爽气新。

牛羊皆可酪,蝇蚋不劳嗔。

毛褐裁衣厚,明醽酿酒醇。

东篱残菊在,西望更愁人。

(四)

我忆临洮好,三冬足自夸。

冰鳞穿鰋鲤,野味买麇麚。

霭霭人如日,飘飘雪似花。

年来青稞贱,到处酒能赊。

(五)

我忆临洮好,山川似画图。

高岗真产玉,寒水旧流珠。

云影迷双鹤,涛声落万凫。

日归归未得,三径日榛芜。

(六)

我忆临洮好,州如太古间。

誉髦感郿伯,野老话椒山。

花绣摩云岭,冰开积石关。

壮猷辛与李,搔首鬓毛斑。

(七)

我忆临洮好,诗家授受真。

高岑皆幕客,白贺是乡人。

山水今无恙,文章旧有神。

二张珠玉在,后起更嶙峋。

(八)

我忆临洮好,流连古迹赊。

莲开山五瓣,珠溅水三叉。

蹀躞胭脂马,阑干苜蓿花。

永宁桥下过,鞭影蘸明霞。

(九)

我忆临洮好,灵踪足胜游。

石船藏水面,玉井泻峰头。

多雨山皆润,长丰岁不愁。

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

(十)

我忆临洮好,城南碧水来。

崖飞高石出,峡断锁林开。

静夜鱼龙喜,清秋虎豹哀。

何时归别墅,鸡黍酦新醅。

2.关于临洮遗迹的导游词

临洮,古称狄道,兰州南大门,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古丝绸之路要道,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有“彩陶之乡”、“兰州的卫星城“、”兰州的后花园”的称号。

1、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195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马家窑文化和马家窑类型均由该遗址而得名。

2、辛店文化

辛店文化是商周文化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种表现,距今约3600年——2600年。临洮县辛店镇的辛店遗址,是辛店文化的命名地,除丰富的辛店文化遗存外,还有马家窑文化遗存,它包括辛店镇石郭家行政村的石家坪、郭家沟遗址和辛店行政村的骆驼崖遗址等。辛店文化的陶器,几乎全都是夹砂粗陶,彩陶器很多。

3、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以发现于洮河西岸的广河齐家坪而得名,其时代约为公元前1890年—公元前1620年,是父系氏族文化的代表。此期彩陶文化的发展进入了晚期。齐家文化彩陶以泥质和砂质的橙黄陶器为主,也有部分灰陶。器形多属壶罐类,壶有小口鼓腹和高领折肩篮纹壶,罐有双耳罐和双大耳罐,以双大耳罐和侈口高颈深腹双耳罐最富代表性。

4、寺洼文化

寺洼文化,因1924年首先在临洮县衙下集镇寺洼山村发现而命名,此遗址又名庙坪鸦沟遗址。寺洼山遗址内除寺洼文化外,还有丰富的马家窑文化遗存。寺洼文化的墓葬,同时还发现过铜器,其年代距今约为3300年—2500年。

寺洼文化的器形,以罐最多,罐器都是灰砂粗陶。陶器表面磨光,颈部都有对称的双耳,高肩,马鞍形口沿,平底,表面多为红褐色,间有褐色斑点,一般不具纹饰,有的仅在耳和颈部有附加的泥条堆纹,作曲线状或指压纹。

3.推荐几首关于“宝刀配英雄”的诗词

1. 唐•高适 《送蹇秀才赴临洮》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2. 唐•岑参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3. 唐•李白 《自代内赠》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

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

4. 清•秋瑾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5. 唐•李白 《白马篇》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有关临洮辛店文化诗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