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剪烛芯 关于朱颜的诗句
1.关于朱颜的诗句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
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颜白尽头.
王国维的蝶恋花,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杂诗
魏晋•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闻蝉寄友人
隋唐 - 郎士元
昨日始闻莺,今朝蝉又鸣.
朱颜向华发,定是几年程.
故国白云远,闲居青草生.
因垂数行泪,书寄十年兄.
和子华招潞公暑饮
司马光
宋朝
朱门近在府园乐,杖屡过从跬步中.
避暑连翩投辖宴,析酲萧洒满襟风.
闲来高韵浑如鹤,醉里朱颜却变童.
剪烛添香欢未极,但惊铜漏太匆匆.
2.夜雨寄北 中的剪烛西窗的典古是什么
夜雨寄北 百科名片 《夜雨寄北》 《夜雨寄内》,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目录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释 译文 诗文赏析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夜雨寄北》 【创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李商隐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 作品原文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编辑本段 注释 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妻子。一说是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一说是友人。
3、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泛指巴蜀之地) 4、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5、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芯。 6、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7、却:副词。还,且。
表示小小的转折。 8、话:谈论。
9. 风:一作“君”。 编辑本段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2] 编辑本段 诗文赏析 【1】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
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
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
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
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
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
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
而“何。
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夜雨寄北1
唐·李商隐
君2问归期3未有期,
巴山4夜雨涨秋池5。
夜雨寄北(7张)
何当6共7剪西窗烛8,
却话9巴山夜雨时。[1]
注释译文编辑
字词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2]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2]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2]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2]
却话:回头说,追述。
作品译文
译文一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3]
译文二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2]
译文三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4.谁有关于辞旧迎新的文章和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萧蔬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棕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摧。”(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走壑蛇……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苏东坡《守岁》)
5.含有“芯”,“蕊”的诗或词
含有“芯”,“蕊”的诗或词:
四君子
清素长将芯蕊隐,
孤高每引蝶蜂跟。
梅兄竹弟菊为妹,
今古芳华四雅尊。
春笛
花迎春风绽新枝,
溪水潺潺落红时。
叶愁芯蕊蝶蜂聚,
笛声婉转诉心诗
黄菊花
镏金溢彩黄菊花,
疑是烟花竞芳华。
经霜芯蕊含英气,
凝露清香入晚茶。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