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梅花落(诗词中梅花落和折柳曲分别代表什么情感)
1.诗词中梅花落和折柳曲分别代表什么情感
《梅花落》一方面多用于表达主人公的孤独落寞之情,另一方面象征着作者高洁不屈的操守。如李清照的《永遇乐》一词中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折柳曲》多代表送别和思念之情。
1、《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郭茂倩《乐府诗集》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乐府解题》说:汉“横吹曲”共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晋以后唯传十八曲。《梅花落》即其一。 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
作者以庭中杂树象征一般无节操的士大夫,通过对耐寒梅花的赞美,批判了他们的软弱、动摇。诗中写诗人和杂树的对话,富有寓言色彩。
汉乐府《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刘过的《柳梢青》中有“泛菊杯深,吹梅角远”一句,李清照《永遇乐》词也有“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 。
诗中常用“吹梅”表现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展现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更重要的是,诗人暗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气质为自身节操的表现内容。
2、“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扩展资料:
“折柳”之深情
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从“折尽向南枝”和“柔条过千尺”这样的词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习俗、时尚存在的普遍性。
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周邦彦词中提到的“隋堤”,还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桥)即是。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要吟诗赋词以相赠。
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如: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002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又可说成是“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花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折柳
2.关于梅花花落的诗句
《梅花》年代:宋 作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年代:宋 作者: 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西江月 梅花》年代:宋 作者: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梅花诗》年代:宋 作者: 邵雍 荡荡天门万古开。
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
不信黄金是祸胎。湖山一梦事全非。
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
长天碧水叹弥弥。天地相乘数一原。
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
看尽残花总不言。毕竟英雄起布衣。
朱门不是旧皇畿。飞来燕子寻常事。
开到李花春已非。胡儿骑马走长安。
开辟中原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
清光宜向汉中看。漫天一白汉江秋。
憔悴黄花总带愁。古曜半升箕斗隐。
金乌起灭海山头。云雾苍茫各一天。
可怜西北起烽烟。东来暴客西来盗。
还有胡儿在眼前。如棋世事局初残。
共济和衷却大难。豹死犹留皮一袭。
最佳秋色在长安。火龙蛰起燕门秋。
原璧应难赵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
连宵风雨不须愁。数点梅花天地春。
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
四海为家孰主宾。《梅花 其一》年代:元 作者: 王冕 林下见清真,草衣如野人。
开花冰雪里,岂是不知春?《梅花 其二》年代:元 作者: 王冕 清苦良自持,忘言养高洁。夜静月明多,开门满山雪。
《梅花 十五》年代:元 作者: 王冕 明洁众所忌,难与群芳时,怀贞岁华晚,只有天地知。《梅花 其二》年代:元 作者: 王冕 潇洒托身溪谷,清高不染红尘。
数点幽花的砾,包藏万斛阳春。《梅花》年代:宋 作者: 陆游 造物作梅花,毫发无遗恨。
楚人称芳兰,细看终不近。《梅花》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五年作竹梢,十年作梅枝。
九泉子廉子,此语今谁知?《梅花》年代:宋 作者: 陆游 欲舆梅为友,常忧不称渠。从今断火食,饮水读仙书。
《梅花》年代:宋 作者: 陆游 折得名花伴此翁,诗情恰在醉魂中。高标不合尘凡有,尤物真穷造化功。
雾雨更知仙骨别,铅丹那悟色尘空。前身姑射疑君是,问道端须顺下风。
《梅花》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一花两花春信回,南枝北枝风日催。烂熳却愁零落近,丁宁且莫十分开。
《梅花》年代:宋 作者: 陆游 青羊宫前锦江路,曾为梅花醉十年。岂知今日寻香处,却是山阴雪夜船。
《梅花》年代:宋 作者: 陆游 我与梅花有旧盟,即今白发未忘情。不愁索笑无多子,惟恨相思太瘦生。
身世何曾怨空谷,风流正自合倾城。增冰积雪行人少,试倩羁鸿为寄声。
《梅花绝句》年代:宋 作者: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梅花》年代:宋 作者: 苏轼 南行渡关山,沙水清练练。行人已愁绝,日暮集微霰。
殷勤小梅花,仿佛吴姬面。暗香随我去,回首惊千片。
至今开画图,老眼凄欲泫。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
《梅花绝句》年代:宋 作者: 陆游 小亭终日倚阑干,树树梅花看到残。只怪此翁常谢客,元来不是怕春寒。
《梅花绝句》年代:宋 作者: 陆游 折得梅花古渡头,诗凡却恐作花羞。清樽赖有平生约,烂醉千场死即休。
3.梅花落诗词分析
《梅花落》是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此诗主要是托讽之辞。作者以梅花象征一般无节操的士大夫,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可是,一旦有权贵招手,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他们了。
陆时雍说· “明远才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世人所未有”从《梅花落》一诗中可以看出,鲍照无愧于陆氏的评价。
沈德潜分析说。以花字联上嗟'字成韵,以‘实’字联下‘日’字成韵,格法甚奇。一诗的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假象见义,借此言彼,以生动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诗歌耐人咀嚼的韵味。
4.张枣诗歌中“梅花落满了南山” 深意何在
这无疑是指代人生中美好的事物,坐在镜子面前,看到的是自己、还有往昔曾经经历过的美好。曾经,我们是可以掌控那些美好的,可是如今,一切都变成为了后悔的事情,永远不会重来,就像那梅花一样,终将落在南山下。
梅的轻,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让我们都喘息犹且不及,遑论审美。但是张枣却写出了一种悠长,像梅花一样轻轻落下,清软绵长。
诗歌的欣赏,是读者和作者一起来完成的。写诗需要足够的审美能力,同理欣赏诗歌也需要足够的审美能力。一首诗歌的欣赏,还要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的背景,创作时间等有足够的了解,也许会做一二解析,舍此绝无他途。
张枣的诗是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完美结合,他从诗歌的抒情源头上继承了“风、骚”传统,并将这一传统完美地展现在当下的语境中。
而他自己把中国诗人上世纪80年代的精英意识带到了国外,每次向陌生人做自我介绍时,他都会说:“我是张枣,我是一个诗人。”
扩展资料:
《镜中》 张枣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侯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张枣的《镜中》鉴赏
这首《镜中》开始两句,有两个字形相近的字,“悔”和“梅”。梅花落了,“梅”字少了一横之后,就变成悔了。整首诗里面好像有两个共生的形象鲜明地冲突又相融着,他们隔着时空和年岁纠缠。一个是站在梅花飘零的树下回首往事的白发苍苍的老者,他沉湎在梅花飘零的宁静气氛中,
任凭往事发酵,搜寻所有落寞深情的回忆来击打心中的痛处。一个是镜子面前的女子,她永远年轻、美丽、端庄,一袭长裙飘飘,富有古典气质,并永远定格在最美的年龄,在老者的回忆中愈发柔美而娇羞。由于活在老者记忆的景中,并在悔恨的发酵下,具有了亘古而绵长的意义。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张枣
5.梅花落诗词分析
《梅花落》是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
此诗主要是托讽之辞。作者以梅花象征一般无节操的士大夫,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可是,一旦有权贵招手,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他们了。
陆时雍说· “明远才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世人所未有”从《梅花落》一诗中可以看出,鲍照无愧于陆氏的评价。沈德潜分析说。
以花字联上嗟'字成韵,以‘实’字联下‘日’字成韵,格法甚奇。一诗的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
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假象见义,借此言彼,以生动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诗歌耐人咀嚼的韵味。
6.梅花落,这到底是什么曲子啊
在古乐府中,诗词与音乐在意义上不可分割。是什么曲牌,就配其内容的诗词。因此《梅花落》也是乐府诗题。
一般的《梅花落》的乐曲和诗词都是以傲雪凌霜的梅花为主题。编辑本段乐曲流传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横吹曲《梅花落》又被称为笛子曲《梅花落》。至唐代,笛曲《梅花落》在市井流传更广,成为诗人墨客经常歌咏的对象。其不仅以音乐形式流传,而且对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落梅、芳树,共体千篇”的盛况。宋元明清几代也一直流传。后来流行的琴曲《梅花三弄》也是根据《梅花落》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