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筈,兖国公彦宗次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筈,兖国公彦宗次子,幼时以荫隶阁门,不就,去从学。萧妃摄政,赐筈进士第,授尚书左司员外郎,寄班阁门。天辅七年,太祖取燕,筈从其父兄出降,迁尚书左司郎中。八年,授殿中少监。太祖崩,宋、夏遣使吊慰,凡馆见礼仪皆筈详定。迁卫尉少卿,授西上阁门使,仍从事元帅府。元帅府以便宜从事,凡约束废置及四方号令多从筈之画焉。
天会四年,授左谏议大夫。秋,复南征,权中书省枢密院事。丁父忧,明年起复,直枢密院事加给事中。天眷二年,改左宣徽使,熙宗幸燕,法驾仪仗筈讨论者为多。皇统二年,充江南封册使,假中书侍郎。既至临安,而宋人榜其居曰“行宫”,筈曰:“未受命,而名行宫,非也。”请去榜而后行礼。宋人惊服其有识,欲厚贿说之,奉金珠三十余万,而筈不之顾。皆叹曰:“大国有人焉。”
七年,帅府议于馆陶筑三城,有警即令北军入居之。筈曰:“今天下一家,孰为南北?设或有变,军人入城,独能安耶?当严武备以察奸,无示彼此之间也。”其后,竟从筈议。陕西边帅请完沿边城郭以备南寇,筈曰:“我利车骑而不利城守。今城之,则劳民而结怨。况盟已定,岂可妄动?”遂罢之。
九年九月,拜平章政事,封吴国公。天德二年,拜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进封郑王。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诏曰:“不为暗于临事,不为谄于事君。未许告归,姑从解职。”筈因惭惧而死,年五十八。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十六》)
4.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妃摄政 摄政:夺取政权
B.八年,授殿中少监。 八年:又过了八年
C.凡约束废置及四方号令多从筈之画焉 约束:限制管理
D.丁父忧,明年起复 起复: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
5.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
B.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
C.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
D.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筈因为是高官之后,所以在年幼时就凭着恩荫取得在礼仪司阁门当值的资格。
B.刘筈先在辽朝任职,后来跟随着父兄向金朝投降。金朝君主对他始终尊重信任。
C.金熙宗驾临燕地巡察的时候,刘筈担任左宣徽使,对皇上出巡时的车驾仪仗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
D.元帅府一开始商议在馆陶建三座城池,有警报就让北军入城,刘筈据理力争,认为不应当这么做。
7.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宋人惊服其有识,欲厚贿说之,奉金珠三十余万,而筈不之顾。(5分)
(2)筈曰:“我利车骑而不利城守。今城之,则劳民而结怨。况盟已定,岂可妄动?”(5分)
参考答案
4.(3分)D.【A.摄政:代理政事。B.八年:天辅八年。C.约束:规定、制度。】
5.(3分)C.
6.(3分)B.【从末段“未许告归,姑从解职”可以看出当时金主(金废帝)对他的鄙薄戏弄。】
7.(10分)【(1)(5分)宋人惊叹佩服他有见识(1分,注意“惊服”的翻译),想送丰厚的礼物来游说他他(1分,注意“厚贿”的翻译),献上三十余万金珠(2分,注意“奉”和数量词倒装的翻译),但刘筈没有看那些财物一眼(1分,注意宾语前置“不之顾”的翻译)。
(2)(5分)刘筈说:“我方在车骑进攻方面有利但在据城守卫方面不利(1分,注意“利”的翻译),现在在这里筑城而守(1分,注意“城”的翻译),就会使民众劳累而起怨恨之心(1分,注意“劳”的翻译)。何况盟约已经确定(1分),怎么能轻举妄动(轻率行动、胡乱行动、随意行动)(1分)?”】
【参考译文】
刘筈,兖国公刘彦宗的次子,幼年时凭借恩荫在礼仪司阁门当值,没有上任,离职求学。萧妃代理政事,赐刘筈进士及第,授官尚书左司员外郎,在阁门任职。天辅七年,太祖攻取燕地,刘筈跟随他的父兄出城投降,被升任为尚书左司郎中。天辅八年,授予殿中少监之职。太祖驾崩,宋、夏派遣使节慰问,所有的馆见礼仪都由刘筈详细制定。升为卫尉少卿,授予西上阁门使之职,又担任元帅府从事。元帅府根据实际情况斟酌行事,所有的规定制度官吏任免以及四方的号令大多听从刘筈的谋划。
天会四年,授予左谏议大夫之职。这一年秋季,又向南方出征,代理中书省枢密院事。为父亲守丧,第二年受召复职,任职枢密院事加封给事中。天眷二年,改官为左宣徽使,熙宗驾临燕地,车驾仪仗方面刘筈提出意见很多。皇统二年,担任江南封册使,代理中书侍郎。到了临安之后,宋人在他的住所挂上题有“行宫”二字的匾额,刘筈说:“还没有接受册封诏命,却把这里命名为行宫,这是不对的。”要求撤除匾额而后才举行礼仪。宋人惊叹佩服他有见识,想要用丰厚的礼物游说他,献上三十余万金珠,但筈对那些财物没有看上一眼。大家都感叹曰:“大国有人才啊!”
天眷七年,元帅府商议在馆陶建三座城郭,有警报就让北军入城守卫。刘筈说:“现在天下是一家,哪里分什么南北?假如有变故,军人入城守卫,难道能稳定局面吗?应当整顿军备来监督防备奸人,不要把彼此的隔阂让人看出来。”这之后,最终采纳了刘筈的建议。陕西边帅请求修整沿边的城郭来防备南来的袭扰者,刘筈说:“我方在车骑进攻方面有利但在据城守卫方面不利,现在筑城而守,就会使民众劳累而起怨恨之心。何况盟约已经确定,怎么能轻举妄动?”最终没做这件事。
天眷九年九月,刘筈被授予平章政事之职,封为吴国公。天德二年,授予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进封为郑王。不久,因病请求解除政务,授官燕京留守。过了几个月,请求告老归乡。皇上下诏说:“在面临大事时不昏昧,在侍奉君主时不谄媚。不允许告老归乡,姑且按你意愿解除职务。”刘筈因而惭愧畏惧而死,终年五十八岁。
天会四年,授左谏议大夫。秋,复南征,权中书省枢密院事。丁父忧,明年起复,直枢密院事加给事中。天眷二年,改左宣徽使,熙宗幸燕,法驾仪仗筈讨论者为多。皇统二年,充江南封册使,假中书侍郎。既至临安,而宋人榜其居曰“行宫”,筈曰:“未受命,而名行宫,非也。”请去榜而后行礼。宋人惊服其有识,欲厚贿说之,奉金珠三十余万,而筈不之顾。皆叹曰:“大国有人焉。”
七年,帅府议于馆陶筑三城,有警即令北军入居之。筈曰:“今天下一家,孰为南北?设或有变,军人入城,独能安耶?当严武备以察奸,无示彼此之间也。”其后,竟从筈议。陕西边帅请完沿边城郭以备南寇,筈曰:“我利车骑而不利城守。今城之,则劳民而结怨。况盟已定,岂可妄动?”遂罢之。
九年九月,拜平章政事,封吴国公。天德二年,拜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进封郑王。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诏曰:“不为暗于临事,不为谄于事君。未许告归,姑从解职。”筈因惭惧而死,年五十八。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十六》)
4.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萧妃摄政
B.八年,授殿中少监。
C.凡约束废置及四方号令多从筈之画焉
D.丁父忧,明年起复
5.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
B.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
C.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
D.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筈因为是高官之后,所以在年幼时就凭着恩荫取得在礼仪司阁门当值的资格。
B.刘筈先在辽朝任职,后来跟随着父兄向金朝投降。金朝君主对他始终尊重信任。
C.金熙宗驾临燕地巡察的时候,刘筈担任左宣徽使,对皇上出巡时的车驾仪仗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
D.元帅府一开始商议在馆陶建三座城池,有警报就让北军入城,刘筈据理力争,认为不应当这么做。
7.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宋人惊服其有识,欲厚贿说之,奉金珠三十余万,而筈不之顾。(5分)
(2)筈曰:“我利车骑而不利城守。今城之,则劳民而结怨。况盟已定,岂可妄动?”(5分)
参考答案
4.(3分)D.【A.摄政:代理政事。B.八年:天辅八年。C.约束:规定、制度。】
5.(3分)C.
6.(3分)B.【从末段“未许告归,姑从解职”可以看出当时金主(金废帝)对他的鄙薄戏弄。】
7.(10分)【(1)(5分)宋人惊叹佩服他有见识(1分,注意“惊服”的翻译),想送丰厚的礼物来游说他他(1分,注意“厚贿”的翻译),献上三十余万金珠(2分,注意“奉”和数量词倒装的翻译),但刘筈没有看那些财物一眼(1分,注意宾语前置“不之顾”的翻译)。
(2)(5分)刘筈说:“我方在车骑进攻方面有利但在据城守卫方面不利(1分,注意“利”的翻译),现在在这里筑城而守(1分,注意“城”的翻译),就会使民众劳累而起怨恨之心(1分,注意“劳”的翻译)。何况盟约已经确定(1分),怎么能轻举妄动(轻率行动、胡乱行动、随意行动)(1分)?”】
【参考译文】
刘筈,兖国公刘彦宗的次子,幼年时凭借恩荫在礼仪司阁门当值,没有上任,离职求学。萧妃代理政事,赐刘筈进士及第,授官尚书左司员外郎,在阁门任职。天辅七年,太祖攻取燕地,刘筈跟随他的父兄出城投降,被升任为尚书左司郎中。天辅八年,授予殿中少监之职。太祖驾崩,宋、夏派遣使节慰问,所有的馆见礼仪都由刘筈详细制定。升为卫尉少卿,授予西上阁门使之职,又担任元帅府从事。元帅府根据实际情况斟酌行事,所有的规定制度官吏任免以及四方的号令大多听从刘筈的谋划。
天会四年,授予左谏议大夫之职。这一年秋季,又向南方出征,代理中书省枢密院事。为父亲守丧,第二年受召复职,任职枢密院事加封给事中。天眷二年,改官为左宣徽使,熙宗驾临燕地,车驾仪仗方面刘筈提出意见很多。皇统二年,担任江南封册使,代理中书侍郎。到了临安之后,宋人在他的住所挂上题有“行宫”二字的匾额,刘筈说:“还没有接受册封诏命,却把这里命名为行宫,这是不对的。”要求撤除匾额而后才举行礼仪。宋人惊叹佩服他有见识,想要用丰厚的礼物游说他,献上三十余万金珠,但筈对那些财物没有看上一眼。大家都感叹曰:“大国有人才啊!”
天眷七年,元帅府商议在馆陶建三座城郭,有警报就让北军入城守卫。刘筈说:“现在天下是一家,哪里分什么南北?假如有变故,军人入城守卫,难道能稳定局面吗?应当整顿军备来监督防备奸人,不要把彼此的隔阂让人看出来。”这之后,最终采纳了刘筈的建议。陕西边帅请求修整沿边的城郭来防备南来的袭扰者,刘筈说:“我方在车骑进攻方面有利但在据城守卫方面不利,现在筑城而守,就会使民众劳累而起怨恨之心。何况盟约已经确定,怎么能轻举妄动?”最终没做这件事。
天眷九年九月,刘筈被授予平章政事之职,封为吴国公。天德二年,授予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进封为郑王。不久,因病请求解除政务,授官燕京留守。过了几个月,请求告老归乡。皇上下诏说:“在面临大事时不昏昧,在侍奉君主时不谄媚。不允许告老归乡,姑且按你意愿解除职务。”刘筈因而惭愧畏惧而死,终年五十八岁。
* 刘筈,兖国公彦宗次子,幼时以荫隶阁门,不就,去从学。萧妃摄政,赐筈进士第,授尚书左司员外郎,寄班阁门。天辅七年,太祖取燕,筈从其父兄出降,迁尚书左司郎中。八年,授殿中少监。太祖崩,宋、夏遣使吊慰,凡馆见礼仪皆筈详定。迁卫尉少卿,授西上阁门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