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关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 淮 南 所 住 白 土 村 地 居 疆 埸 数 见 军 旅 护 儿 常 慨 然 有 立功 名 之 志 及 开 皇 初 宇文 忻等镇 广 陵 平 陈 之 役 护 儿 有 功 焉 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参考答案】 D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这是一种新的考查方式,即提供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答案。命题时的具体作法是,先预设要求考生断句的整段文字中的两处断句错误,有两个选项各安排一处错误,一个选项安排两处错误,另一选项无错误。本题在B、C两项各有一处错误,分别为“所”字属上以及 “护儿”属上,A项则兼有这两处错误。B项“所”字属上后,后面“住白土村”的主语是谁就不清楚;C项“护儿”属上后,“军旅”和“护儿”并列,做“数见”的宾语,也说不通,同时下面“常慨然”句又缺损主语,所以也不妥。D项没有错误,是正确选项,全句意思是:正好遇到周国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屡次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情绪激昂而有建立功名的志向;等到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平定陈国的战役,来护儿有功劳在其中。用客观题的方式考查断句,可以避免主观题断句中的混乱以及阅卷场上评分时的困扰,对考生来说也有降低难度的含意。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参考答案】 C
【命题立意】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本题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能够体现古代文化涵义的词语,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具有的文化意义,要求选择出不正确的一项。A项是关于古人的“名”和“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B项的“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等。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D项“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可指赴朝廷,例如《汉书·朱买臣传》:“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后也可指赴京都,例如宋朝费衮《梁溪漫志·范信中》:“范既脱,欲诣阙,而无裹粮。”以上三项表述并无不当之处,都是正确的。只有C项说到的“嗣位”指继承君位,这话是对的;但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泛泛地只说是长子继承制,不准确。所以,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是正确选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参考答案】 C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分析综合的考查,重点在于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在拟制时,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个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并能贯穿全文的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用四个选项来对原文进行分析和概括。A项的分析概括是来护儿少年已有大志,长大后秀拔超群。他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于受到吴氏的教诲,少年时代便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远大志向;等到他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项的分析概括是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他在瀛州刺史任上实行善政,声名远播,多次受到嘉奖;炀帝嗣位后召他到朝廷任职,百姓舍不得他离开,上书请愿的有几百人之多。D项的分析概括是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很有谋略。他讲究信用,注重友情,不贪钱财,不事产业;他用兵足智多谋,纪律严明,善待士卒,大家都愿意为他效力。这三个选项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没有不当之处。C项的分析概括说来护儿敢于直言劝谏,后来被奸人杀害;说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行文至此,也都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但下文又说,宇文化及要杀来护儿时,炀帝没有设法保护,这不符合原文意思。因为来护儿被抓时,炀帝已经被宇文化及杀了,因而不可能再去保护他。原文说到来护儿被捕时,问“陛下现在在哪里”,旁边的人告诉他“现在已经被抓起来了”,所以从原文看,当时炀帝也是不可能设法保护来护儿的。C项所述有误,是正确选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参考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军旅”“咨怨”“游幸”三处。“军旅”指军队,也可指军事;这里指军事、战事,应当不难理解。类似的例子如《史记·高祖本纪》:“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咨怨”指嗟叹怨恨。考生对“咨”表示嗟叹不应感到陌生,如《蜀道难》中的“侧身西望长咨嗟”;此外,仅据“怨”字也不难推测整个词语的意思与怨恨、抱怨有关。类似的例子如《陈书·宣帝纪》:“飞刍挽粟,征赋颇烦,暑雨祁寒,宁忘咨怨。”“游幸” 指帝王或后妃出游;这里指炀帝出游,这应该不难理解。类似的例子如《北史·雀光传》:“(陛下)专荐郊庙,止决大政,辅神养和,简息游幸,则率土属赖,含生仰悦矣。”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凶逆”“王室”“泉壤”三处。“凶逆”指凶恶悖逆,也指凶恶悖逆的人,这里指后者。类似的例子如汉朝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王室”指朝廷,这个比较简单。类似的例子如《左传·僖公五年》:“勋在王室,藏于盟府。”“泉壤”指黄泉之下,地下。类似的例子如《晋书·谢玄传》:“伏愿陛下矜其所诉,霈然垂怒,不令微臣衔恨泉壤。”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护儿还不记事便成了孤儿,后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对他关怀教育,给予他许多慈母般的训诲。年纪虽小,但聪明出众,初次读《诗》,便放下书感叹地说:“大丈夫在世应当如此,一定为国家消灭贼寇以求取功名,怎么能专门从事笔砚一类的事呢?”周围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奇,并感叹他志向的宏大。长大以后,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遇到周国军队平定淮南纔回到家乡。他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护儿常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广陵,都对他礼遇很重。任命他为大都督,统领本乡的士兵。因击破陈将曾永有功,授仪同三司。平定座厘战役,护显立有战功,进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善政闻名,多次受到文帝的勉励。熳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百姓拽住他的车恋恋不舍,以致几天不能出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过去国家没有安定时,卿是名将,如今天下无事,又是良二千石,可以说是兼得其美啊!”大业六年,隋炀帝到江都,对护儿说:“衣锦还乡,这是古人所看重的,卿今天就是这样。”于是赏赐他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叫他谒拜先人的坟墓,宴会同乡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齐到他的住宅,畅饮一整天,朝野上下非常羡慕他。大业十二年,炀帝出游江都,谨显进谏说:“自先王受命以来,将近四十年,轻徭薄赋,户口增加。陛下认为高丽抗逆王命,稍兴征讨,百姓鄙陋无知,容易产生怨叹,在外为盗的人,经常聚结在一起,陛下驾车巡游,我深深担心不适宜。我希望陛下暂留在洛阳休息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叫将帅率军进讨,扫清各路盗贼,上承受圣明谋略,指日便可剿灭。陛下如今去江都,是臣的家乡,臣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醒醒后,变色而起,几天都没让护儿晋见。稍后怒气缓解,才叫人引进,对护儿说:“公意既然如此,朕还有什么指望呢?”护儿于是不敢说话。不久,取代宇文述任左翊卫大将军。
当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护儿深为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被叛贼捉拿。护儿说:“陛下现在哪里?”旁边的人说:“如今被拘捕了。”观叹窗、说:“我为大臣,担负国家重任,不能肃清凶逆,以致使王室落到此地步,让我抱恨黄泉,如此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于是被杀害。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至于出征用兵,谋计特多,每次阅览兵书,说:“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以士兵都愿为他效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参考答案】 D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这是一种新的考查方式,即提供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答案。命题时的具体作法是,先预设要求考生断句的整段文字中的两处断句错误,有两个选项各安排一处错误,一个选项安排两处错误,另一选项无错误。本题在B、C两项各有一处错误,分别为“所”字属上以及 “护儿”属上,A项则兼有这两处错误。B项“所”字属上后,后面“住白土村”的主语是谁就不清楚;C项“护儿”属上后,“军旅”和“护儿”并列,做“数见”的宾语,也说不通,同时下面“常慨然”句又缺损主语,所以也不妥。D项没有错误,是正确选项,全句意思是:正好遇到周国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屡次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情绪激昂而有建立功名的志向;等到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平定陈国的战役,来护儿有功劳在其中。用客观题的方式考查断句,可以避免主观题断句中的混乱以及阅卷场上评分时的困扰,对考生来说也有降低难度的含意。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参考答案】 C
【命题立意】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本题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能够体现古代文化涵义的词语,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具有的文化意义,要求选择出不正确的一项。A项是关于古人的“名”和“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B项的“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等。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D项“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可指赴朝廷,例如《汉书·朱买臣传》:“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后也可指赴京都,例如宋朝费衮《梁溪漫志·范信中》:“范既脱,欲诣阙,而无裹粮。”以上三项表述并无不当之处,都是正确的。只有C项说到的“嗣位”指继承君位,这话是对的;但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泛泛地只说是长子继承制,不准确。所以,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是正确选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参考答案】 C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分析综合的考查,重点在于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在拟制时,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个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并能贯穿全文的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用四个选项来对原文进行分析和概括。A项的分析概括是来护儿少年已有大志,长大后秀拔超群。他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于受到吴氏的教诲,少年时代便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远大志向;等到他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项的分析概括是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他在瀛州刺史任上实行善政,声名远播,多次受到嘉奖;炀帝嗣位后召他到朝廷任职,百姓舍不得他离开,上书请愿的有几百人之多。D项的分析概括是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很有谋略。他讲究信用,注重友情,不贪钱财,不事产业;他用兵足智多谋,纪律严明,善待士卒,大家都愿意为他效力。这三个选项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没有不当之处。C项的分析概括说来护儿敢于直言劝谏,后来被奸人杀害;说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行文至此,也都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但下文又说,宇文化及要杀来护儿时,炀帝没有设法保护,这不符合原文意思。因为来护儿被抓时,炀帝已经被宇文化及杀了,因而不可能再去保护他。原文说到来护儿被捕时,问“陛下现在在哪里”,旁边的人告诉他“现在已经被抓起来了”,所以从原文看,当时炀帝也是不可能设法保护来护儿的。C项所述有误,是正确选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参考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军旅”“咨怨”“游幸”三处。“军旅”指军队,也可指军事;这里指军事、战事,应当不难理解。类似的例子如《史记·高祖本纪》:“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咨怨”指嗟叹怨恨。考生对“咨”表示嗟叹不应感到陌生,如《蜀道难》中的“侧身西望长咨嗟”;此外,仅据“怨”字也不难推测整个词语的意思与怨恨、抱怨有关。类似的例子如《陈书·宣帝纪》:“飞刍挽粟,征赋颇烦,暑雨祁寒,宁忘咨怨。”“游幸” 指帝王或后妃出游;这里指炀帝出游,这应该不难理解。类似的例子如《北史·雀光传》:“(陛下)专荐郊庙,止决大政,辅神养和,简息游幸,则率土属赖,含生仰悦矣。”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凶逆”“王室”“泉壤”三处。“凶逆”指凶恶悖逆,也指凶恶悖逆的人,这里指后者。类似的例子如汉朝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王室”指朝廷,这个比较简单。类似的例子如《左传·僖公五年》:“勋在王室,藏于盟府。”“泉壤”指黄泉之下,地下。类似的例子如《晋书·谢玄传》:“伏愿陛下矜其所诉,霈然垂怒,不令微臣衔恨泉壤。”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护儿还不记事便成了孤儿,后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对他关怀教育,给予他许多慈母般的训诲。年纪虽小,但聪明出众,初次读《诗》,便放下书感叹地说:“大丈夫在世应当如此,一定为国家消灭贼寇以求取功名,怎么能专门从事笔砚一类的事呢?”周围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奇,并感叹他志向的宏大。长大以后,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遇到周国军队平定淮南纔回到家乡。他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护儿常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广陵,都对他礼遇很重。任命他为大都督,统领本乡的士兵。因击破陈将曾永有功,授仪同三司。平定座厘战役,护显立有战功,进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善政闻名,多次受到文帝的勉励。熳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百姓拽住他的车恋恋不舍,以致几天不能出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过去国家没有安定时,卿是名将,如今天下无事,又是良二千石,可以说是兼得其美啊!”大业六年,隋炀帝到江都,对护儿说:“衣锦还乡,这是古人所看重的,卿今天就是这样。”于是赏赐他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叫他谒拜先人的坟墓,宴会同乡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齐到他的住宅,畅饮一整天,朝野上下非常羡慕他。大业十二年,炀帝出游江都,谨显进谏说:“自先王受命以来,将近四十年,轻徭薄赋,户口增加。陛下认为高丽抗逆王命,稍兴征讨,百姓鄙陋无知,容易产生怨叹,在外为盗的人,经常聚结在一起,陛下驾车巡游,我深深担心不适宜。我希望陛下暂留在洛阳休息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叫将帅率军进讨,扫清各路盗贼,上承受圣明谋略,指日便可剿灭。陛下如今去江都,是臣的家乡,臣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醒醒后,变色而起,几天都没让护儿晋见。稍后怒气缓解,才叫人引进,对护儿说:“公意既然如此,朕还有什么指望呢?”护儿于是不敢说话。不久,取代宇文述任左翊卫大将军。
当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护儿深为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被叛贼捉拿。护儿说:“陛下现在哪里?”旁边的人说:“如今被拘捕了。”观叹窗、说:“我为大臣,担负国家重任,不能肃清凶逆,以致使王室落到此地步,让我抱恨黄泉,如此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于是被杀害。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至于出征用兵,谋计特多,每次阅览兵书,说:“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以士兵都愿为他效力。
*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