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会稽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亮”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初,会稽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亮,吴主爱之。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预自结,数称亮美,以其夫之兄女妻之。吴主以鲁王霸结朋党以害其兄,心亦恶之,谓侍中孙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为天下笑。”遂有废和立亮之意,然犹沉吟者历年。
秋,吴主遂幽太子和。将军朱据谏曰:“太子,国之本根。加□雅性仁孝,天下归心。臣窃惧太子不堪其忧,虽立思子之宫①,无所复及矣!”吴主不听。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遂废太子和为庶人,徙故鄣,立子亮为太子。
中郎将陆抗屯柴桑,诣建业治病。病瘥,当还,吴主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是时,吴主颇寤太子和之无罪。冬,吴主祀南郊还,得风疾,欲召和还;全公主及侍中孙峻固争之,□止。
吴主以太子亮幼少,议所付托,孙峻荐大将军诸葛恪可付大事。吴主嫌恪刚愎自用,峻曰:“当今朝臣之才,无及恪者。”乃召恪于武昌。恪将行,上大将军吕岱戒之曰:“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岱无以答,时成谓之失言。
虞喜论曰:夫托以天下,至重也;以人臣行主威,至难也。兼二至而管万机,能胜之者鲜矣。吕侯,国之元耆,志度经远,甫以十思戒之,而便以示劣见拒;此元逊②之疏,机神不俱者也! □因十思之义,广咨当世之务,闻善速于雷动,从谏急于风移,岂得殒首殿堂,死于凶竖之刃!时人奇其英辩,而哂吕侯无对为陋,不思安危终始之虑,是乐春藻之繁华,而忘秋实之甘口也。昔魏人伐蜀,蜀人御之,精严垂发,而费祎③方与来敏对棋,意无厌倦。敏以为必能办贼,言其明略内定,貌无忧色也。况长宁以为君子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蜀为蕞尔之国,而方向大敌,所规所图,唯守与战,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斯乃祎性之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循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哉!往闻长宁之甄文伟,今睹元逊之逆吕侯,二事体同,皆足以为世鉴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七》,有删改)
【注】①思子之宫:官室名。汉武帝时,戾太子因蛊惑事被迫自杀后,武帝知其冤,于是作思子宫。②元逊:诸葛恪的表字。③费祎:字文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 坐:因……犯罪
B.而哂吕侯无对为陋 哂:讥笑
C.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 矜:矜持
D.往闻长宁之甄文伟 甄:鉴别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加□雅性仁孝,天下归心
②全公主及侍中孙峻固争之,□止
③□因十思之义,广咨当世之务
A.①以②乃③若 B.①则②且③何
C.①则②乃③若 D.①以②且③何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B.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C.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D.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全公主与鲁王孙霸从中作梗,吴主最终有了废掉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的想法。
B.吴主听信谗言,先幽禁孙和,最终流放孙和;他在与陆抗泣别之时,坦陈自己的错误,决定召孙和回来。
C.诸葛恪面对接受治理天下大事的托付,没有接受吕岱的告诫;时人欣赏他的机智善辩,而认为吕岱失言。
D.魏人伐蜀之时,费祎正与人下棋,毫无畏惧之意。文章认为他与拒绝吕侯的诸葛恪一样,都无忧患意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预自结,数称亮美,以其夫之兄女妻之。 (5分)
(2)斯乃祎性之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循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哉! (5分)
参考答案
9.C
10.A
11.D
12.B
13.(10分)①全公主已经与太子孙和有嫌怨(矛盾),就想预先奉承结交孙亮,于是多次称赞孙亮之美,并把她丈夫的哥哥的女儿嫁与孙亮为妻。
评分标准:重点词“隙”“结”“数”“以”“妻”,译错一处扣1分。
②这就是费祎的性情宽厚简单,不提防细微之处,所以终究被投降之人郭循杀害。这难道不是凶兆在那里显现而灾祸在这里形成吗?(6分)
评分标准:5分,重点词“乃”“细微”、被动句、“岂非……哉”“兆”;译错一处扣1分。
秋,吴主遂幽太子和。将军朱据谏曰:“太子,国之本根。加□雅性仁孝,天下归心。臣窃惧太子不堪其忧,虽立思子之宫①,无所复及矣!”吴主不听。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遂废太子和为庶人,徙故鄣,立子亮为太子。
中郎将陆抗屯柴桑,诣建业治病。病瘥,当还,吴主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是时,吴主颇寤太子和之无罪。冬,吴主祀南郊还,得风疾,欲召和还;全公主及侍中孙峻固争之,□止。
吴主以太子亮幼少,议所付托,孙峻荐大将军诸葛恪可付大事。吴主嫌恪刚愎自用,峻曰:“当今朝臣之才,无及恪者。”乃召恪于武昌。恪将行,上大将军吕岱戒之曰:“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岱无以答,时成谓之失言。
虞喜论曰:夫托以天下,至重也;以人臣行主威,至难也。兼二至而管万机,能胜之者鲜矣。吕侯,国之元耆,志度经远,甫以十思戒之,而便以示劣见拒;此元逊②之疏,机神不俱者也! □因十思之义,广咨当世之务,闻善速于雷动,从谏急于风移,岂得殒首殿堂,死于凶竖之刃!时人奇其英辩,而哂吕侯无对为陋,不思安危终始之虑,是乐春藻之繁华,而忘秋实之甘口也。昔魏人伐蜀,蜀人御之,精严垂发,而费祎③方与来敏对棋,意无厌倦。敏以为必能办贼,言其明略内定,貌无忧色也。况长宁以为君子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蜀为蕞尔之国,而方向大敌,所规所图,唯守与战,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斯乃祎性之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循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哉!往闻长宁之甄文伟,今睹元逊之逆吕侯,二事体同,皆足以为世鉴也。
【注】①思子之宫:官室名。汉武帝时,戾太子因蛊惑事被迫自杀后,武帝知其冤,于是作思子宫。②元逊:诸葛恪的表字。③费祎:字文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
B.而哂吕侯无对为陋
C.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
D.往闻长宁之甄文伟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加□雅性仁孝,天下归心
②全公主及侍中孙峻固争之,□止
③□因十思之义,广咨当世之务
A.①以②乃③若
C.①则②乃③若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B.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C.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D.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全公主与鲁王孙霸从中作梗,吴主最终有了废掉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的想法。
B.吴主听信谗言,先幽禁孙和,最终流放孙和;他在与陆抗泣别之时,坦陈自己的错误,决定召孙和回来。
C.诸葛恪面对接受治理天下大事的托付,没有接受吕岱的告诫;时人欣赏他的机智善辩,而认为吕岱失言。
D.魏人伐蜀之时,费祎正与人下棋,毫无畏惧之意。文章认为他与拒绝吕侯的诸葛恪一样,都无忧患意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预自结,数称亮美,以其夫之兄女妻之。
(2)斯乃祎性之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循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哉!
参考答案
9.C
10.A
11.D
12.B
13.(10分)①全公主已经与太子孙和有嫌怨(矛盾),就想预先奉承结交孙亮,于是多次称赞孙亮之美,并把她丈夫的哥哥的女儿嫁与孙亮为妻。
评分标准:重点词“隙”“结”“数”“以”“妻”,译错一处扣1分。
②这就是费祎的性情宽厚简单,不提防细微之处,所以终究被投降之人郭循杀害。这难道不是凶兆在那里显现而灾祸在这里形成吗?(6分)
评分标准:5分,重点词“乃”“细微”、被动句、“岂非……哉”“兆”;译错一处扣1分。
* 初,会稽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亮,吴主爱之。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预自结,数称亮美,以其夫之兄女妻之。吴主以鲁王霸结朋党以害其兄,心亦恶之,谓侍中孙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为天下笑。”遂有废和立亮之意,然犹沉吟者历年。秋,吴主遂幽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