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漠漠春芜①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②。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③。
【注】 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
②此句用宋朝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的词意。
③此二句用唐朝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
(1)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2)上片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废园”?(3分)
(3)分析下片的写法和作者的情怀。(4分)
4.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5.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4分)
参考答案:
(1)“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
(2)(3分)密布丛生的杂草,牵衣碍路的藤刺,飞舞扑面的柳絮。
(3)(4分)一朵鲜艳明丽的孤零零的花,开在暮春时节的废园墙角,无人观赏、采摘,借花喻人,寄托作者生当末世,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运用比拟手法,词人把花人格化,“莫怨无人来折取”,表面上安慰“孤花”不要抱怨无人欣赏,实则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生当末世,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伤感。)
4.采取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或:运用比拟手法,词人把花人格化,以“孤花”写自身。)一朵鲜艳明丽的孤零零的花,开在暮春时节的废园墙角,无人观赏、采摘,借花写人,寄托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每小点2分,共4分)
5.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本题较难,意思对酌情给分,共4分)
赏析
经世致用,原是龚自珍青年时期即深怀的抱负,他的外祖父段玉裁也时以“努力为名儒,为名臣,勿愿为名士”戒教之。然而时代却无情地偏偏要陷其于至多只能做“名士”的境地,龚自珍是慨然而愤懑了。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认识,首先来自人才选拔的科举制给予他的刺激。自幼即博通多才的龚定庵,嘉庆十五年(1810)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个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严峻的现实使敏锐于思的年轻的龚自珍省悟到时世与人才之间无可调和的冲突。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即以惊人的洞察力敏感到:由于鸦片的输入、白银的外流、吏治腐败、农村凋敝、农民起义……人们竭力吹嘘的“天朝盛世”已一去不复返。他以犀利的纷纷抨击弊政、倡导改革威信,银车人收到打击、迫害,于1839年辞官返家,沿途写下了有名的《己亥杂诗》。这首词作于1840年,在时序上与《己亥杂诗》紧接。他的词与诗一样,宣泄忧国悼世的心情,抒发“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的情怀。郁勃激荡而凄绝灵动,在晚近词坛别树一帜。
这首词以经过人家的废园为题,采取象征寄托的手法,寓情于景,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上开辟了一个新境界。起句“漠漠春芜春不住”,广漠的园地上一片荒芜的萧索,春日的芳华已消逝褪尽的景象,不正是当时“天朝盛世”已春去无踪的缩影吗?“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而那些“藤蔓”——昏庸的王公大臣及其帮闲文人,却处处牵制,阻碍着维新改革者的道路。“偏是无情偏解舞”,那些国事蜩螗浑不管的官僚们偏解粉饰太平,酣歌曼舞;那些“藤蔓”随风摇摆,偏解作阻碍行人的“舞”;那蔓草的群魔乱舞,对改革维新者作张牙舞爪之“舞”。词人已是悲愤填膺,以纵横驰骋的笔势,怒斥群丑了。联想到词人辞官离京之前,某权贵使用流言蜚语的阴险手段,对他进行的陷害,真似“蒙蒙扑面皆尺絮”。而词人此时的情怀,亦如贺铸《青玉案》词中所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下半片的“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与放翁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意蕴相同。一朵明丽的孤花在荒芜的废园中寂寞地开放,无人培护,无人欣赏。突出了它独立荒园,孤芳高洁的品格。花与词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结尾“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安慰孤花,亦是强作自解。这是时代、社会和志士仁人之间的矛盾。不合时序,只能枉有痴情,在词人“花开不合阳春暮”的深沉喟叹中,我们犹听到他一往情深地吟哦:“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听到他激越的呼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阳春”已暮,必然名花无主。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置于“藤刺牵衣”,春草丛芜,飞絮漫舞的背景前,那种反差是如此鲜明。龚自珍二十二岁时作的《金缕曲》中曾强烈表示不愿做雕虫小技的匠工:“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他不是早早愿意“怨去吹箫,狂来说剑”,甚而去草野伴青灯,他的使命感,责任心是被现实剥蚀掉的。“无奈苍狗看云,红羊数劫,惘惘休提起!客气渐多真气少,汩没心灵何已?千古声名,百年担负,事事违初意”,后来他在《百字令·投袁大琴南》词中抒述的这番心声,正印合着“花开不合阳春暮”的这个痛苦的判断。
龚自珍词在艺术手段上多用微言大义的议论和象征寄托之法。这首词中,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命运共通,象征比喻色彩强烈。寄托畅朗而不隐晦,是龚词的代表作之一。
龚自珍
漠漠春芜①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②。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③。
【注】 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
②此句用宋朝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的词意。
③此二句用唐朝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
(1)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2)上片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废园”?(3分)
(3)分析下片的写法和作者的情怀。(4分)
4.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5.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4分)
参考答案:
(1)“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
(2)(3分)密布丛生的杂草,牵衣碍路的藤刺,飞舞扑面的柳絮。
(3)(4分)一朵鲜艳明丽的孤零零的花,开在暮春时节的废园墙角,无人观赏、采摘,借花喻人,寄托作者生当末世,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运用比拟手法,词人把花人格化,“莫怨无人来折取”,表面上安慰“孤花”不要抱怨无人欣赏,实则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生当末世,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伤感。)
4.采取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或:运用比拟手法,词人把花人格化,以“孤花”写自身。)一朵鲜艳明丽的孤零零的花,开在暮春时节的废园墙角,无人观赏、采摘,借花写人,寄托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每小点2分,共4分)
5.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本题较难,意思对酌情给分,共4分)
赏析
经世致用,原是龚自珍青年时期即深怀的抱负,他的外祖父段玉裁也时以“努力为名儒,为名臣,勿愿为名士”戒教之。然而时代却无情地偏偏要陷其于至多只能做“名士”的境地,龚自珍是慨然而愤懑了。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认识,首先来自人才选拔的科举制给予他的刺激。自幼即博通多才的龚定庵,嘉庆十五年(1810)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个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严峻的现实使敏锐于思的年轻的龚自珍省悟到时世与人才之间无可调和的冲突。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即以惊人的洞察力敏感到:由于鸦片的输入、白银的外流、吏治腐败、农村凋敝、农民起义……人们竭力吹嘘的“天朝盛世”已一去不复返。他以犀利的纷纷抨击弊政、倡导改革威信,银车人收到打击、迫害,于1839年辞官返家,沿途写下了有名的《己亥杂诗》。这首词作于1840年,在时序上与《己亥杂诗》紧接。他的词与诗一样,宣泄忧国悼世的心情,抒发“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的情怀。郁勃激荡而凄绝灵动,在晚近词坛别树一帜。
这首词以经过人家的废园为题,采取象征寄托的手法,寓情于景,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上开辟了一个新境界。起句“漠漠春芜春不住”,广漠的园地上一片荒芜的萧索,春日的芳华已消逝褪尽的景象,不正是当时“天朝盛世”已春去无踪的缩影吗?“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而那些“藤蔓”——昏庸的王公大臣及其帮闲文人,却处处牵制,阻碍着维新改革者的道路。“偏是无情偏解舞”,那些国事蜩螗浑不管的官僚们偏解粉饰太平,酣歌曼舞;那些“藤蔓”随风摇摆,偏解作阻碍行人的“舞”;那蔓草的群魔乱舞,对改革维新者作张牙舞爪之“舞”。词人已是悲愤填膺,以纵横驰骋的笔势,怒斥群丑了。联想到词人辞官离京之前,某权贵使用流言蜚语的阴险手段,对他进行的陷害,真似“蒙蒙扑面皆尺絮”。而词人此时的情怀,亦如贺铸《青玉案》词中所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下半片的“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与放翁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意蕴相同。一朵明丽的孤花在荒芜的废园中寂寞地开放,无人培护,无人欣赏。突出了它独立荒园,孤芳高洁的品格。花与词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结尾“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安慰孤花,亦是强作自解。这是时代、社会和志士仁人之间的矛盾。不合时序,只能枉有痴情,在词人“花开不合阳春暮”的深沉喟叹中,我们犹听到他一往情深地吟哦:“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听到他激越的呼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阳春”已暮,必然名花无主。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置于“藤刺牵衣”,春草丛芜,飞絮漫舞的背景前,那种反差是如此鲜明。龚自珍二十二岁时作的《金缕曲》中曾强烈表示不愿做雕虫小技的匠工:“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他不是早早愿意“怨去吹箫,狂来说剑”,甚而去草野伴青灯,他的使命感,责任心是被现实剥蚀掉的。“无奈苍狗看云,红羊数劫,惘惘休提起!客气渐多真气少,汩没心灵何已?千古声名,百年担负,事事违初意”,后来他在《百字令·投袁大琴南》词中抒述的这番心声,正印合着“花开不合阳春暮”的这个痛苦的判断。
龚自珍词在艺术手段上多用微言大义的议论和象征寄托之法。这首词中,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命运共通,象征比喻色彩强烈。寄托畅朗而不隐晦,是龚词的代表作之一。
上一篇:王令《感愤》阅读答案
下一篇:陆游《春残》阅读答案及赏析
*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漠漠春芜①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②。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