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练习之唐诗鉴赏试题及答案50例(四)
3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背景: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诗中与诗题中的“约后期”照应的诗句是 。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B.颔联使人想见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的情景。
C.尾联中“君”指的是梦得,“陶然”是舒畅快乐的意思。
D.尾联通过雄奇浪漫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有色有味的秋日共醉图。
2.两位老人“闲吟”、“闲征”,从“共君一醉一陶然”中,你能体味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2.D
3.(1)刘白之间深厚的友谊。(2)醉乡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
3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
2.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一)请结合全诗谈一下你对“不落后人咏梅坑堑”这一评论的认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写征妇幽怨。(1分)开头四句.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一夜之间便凋零、败落。(1分)颈联以花喻人,写少妇欣赏院里的梅花,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不再,包含着不能与出征戍边的丈夫一起共度大好年华的幽怨。(1分)尾联重新归到落花。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1分)评分标准:手法1分,分析3分。手法错,但分析中对诗意理解准确.酌情给分。
2.这首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时代内容,它的新意在于诗人并不仅是由落英缤纷引发出岁月易逝的感叹,而且是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战事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从庭院落梅这一个小视角延伸到整个时代大背景,使得这首婉约的小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4分)
3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①长洲②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①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1.这首诗歌,诗人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诗人眼中,吴宫景色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认为吴王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国家兴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观点?(5分)
参考答案
1.①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2分)昔日“香径”、“长洲”如今满眼“棘丛”,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化做一股凄惨的悲风在吹拂。(2分)
2.①残败凄凉。(1分)②夫差亡国的根本原因是他骄奢淫侈,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不应归罪西施。(2分)③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一个哲理性的见解:一个王朝的没落是诸种因素的合力使然,诗人否定了女祸亡国的观点。(2分)
3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
参考答案
1.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2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1分)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2分)
2.“情”包括: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②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③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④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
3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武昌怀古
栖一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
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1.作者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的颈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看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声,山川之上,昔人遗迹还历历在目;歌舞欢乐仿佛就在昨日,而当年热闹的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眼前的一切令人忧烦。(2分)②此情此景,令作者发出兴亡如梦、世事皆空的感叹。
2.①描绘了冷寂凄凉的场景:夕阳西下,疾风吹树,蝉声响亮,秋岛之上,冷雨漫天,群雁横立。以哀景渲染哀情,眼前的风满树和耳畔的蝉响,漫天秋雨远处孤岛横立的秋雁,皆是悲伤景象,让人惆怅满怀,不能自已。②由远及近,写出了开阔的景象。③用动态反衬“悄然”,生动传神。④从怀古转向现实,增强了诗的丰富内涵。(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3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2.诗的颔联、颈联分别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水色的清澈(1分)。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长安)的情怀。(2分)
2.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1分),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1分)。颈联运用比喻手法(1分),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写出了清溪水的清澈。(1分)(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对比亦可)
3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游南亭
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注】专城: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
1.这首诗描写了初春的景象,哪些方面能体现“初春”二字?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第三联中“禽响”和“柳重”两词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气温变暖,山岩尚寒,小草刚刚发芽,泉水开始涌动。(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2分,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不给分)表达了作者春游之乐和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却无所作为的愧疚。(2分,每个要点1分)
2.“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飞翔跳跃的欢快情景;(2分)“柳重”,传神地写出春雨过后柳枝湿润、颜色更绿的风姿。(2分)
3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潮州名楼。
1.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进行简要赏析。(3分)
2.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悬”字描绘出了山高路险的画面;(1分)“浸”字写潮州地卑潮湿。(1分)诗人忧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之心。(1分)
2.尾联写诗人想象瘴气总有一天会消散,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将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1分)作者借此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1分)坚信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必将大白于天下。(1分)
3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注】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本诗作于淮阴,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1.这首诗的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简要赏析。(3 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中“鸟”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的悠长的暮钟声,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极目望去,这雨幕无边无际与大海相连。这一联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渲染了孤寂凄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离思。(答“白描”亦可酌情给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悲和对广陵亲故的思念之情(离别亲故的伤感)。尾联中写独鸟飞向东南离广陵越来越近,反衬诗人前往西北离亲故越来越远,突出了诗人的满腹离思。
4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景象。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1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1分)的壮观(1分)景象。
2.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悠闲图景(1分)以及义正辞严地告诫企图犯边的胡人,唐朝军队严阵以待,守护边疆,(1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1分)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1分)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背景: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诗中与诗题中的“约后期”照应的诗句是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B.颔联使人想见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的情景。
C.尾联中“君”指的是梦得,“陶然”是舒畅快乐的意思。
D.尾联通过雄奇浪漫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有色有味的秋日共醉图。
2.两位老人“闲吟”、“闲征”,从“共君一醉一陶然”中,你能体味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2.D
3.(1)刘白之间深厚的友谊。(2)醉乡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
3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
2.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一)请结合全诗谈一下你对“不落后人咏梅坑堑”这一评论的认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写征妇幽怨。(1分)开头四句.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一夜之间便凋零、败落。(1分)颈联以花喻人,写少妇欣赏院里的梅花,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不再,包含着不能与出征戍边的丈夫一起共度大好年华的幽怨。(1分)尾联重新归到落花。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1分)评分标准:手法1分,分析3分。手法错,但分析中对诗意理解准确.酌情给分。
2.这首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时代内容,它的新意在于诗人并不仅是由落英缤纷引发出岁月易逝的感叹,而且是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战事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从庭院落梅这一个小视角延伸到整个时代大背景,使得这首婉约的小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4分)
3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①长洲②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①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1.这首诗歌,诗人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诗人眼中,吴宫景色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认为吴王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国家兴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观点?(5分)
参考答案
1.①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2分)昔日“香径”、“长洲”如今满眼“棘丛”,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化做一股凄惨的悲风在吹拂。(2分)
2.①残败凄凉。(1分)②夫差亡国的根本原因是他骄奢淫侈,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不应归罪西施。(2分)③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一个哲理性的见解:一个王朝的没落是诸种因素的合力使然,诗人否定了女祸亡国的观点。(2分)
3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
参考答案
1.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2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1分)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2分)
2.“情”包括: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②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③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④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
3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武昌怀古
栖一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
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1.作者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的颈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看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声,山川之上,昔人遗迹还历历在目;歌舞欢乐仿佛就在昨日,而当年热闹的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眼前的一切令人忧烦。(2分)②此情此景,令作者发出兴亡如梦、世事皆空的感叹。
2.①描绘了冷寂凄凉的场景:夕阳西下,疾风吹树,蝉声响亮,秋岛之上,冷雨漫天,群雁横立。以哀景渲染哀情,眼前的风满树和耳畔的蝉响,漫天秋雨远处孤岛横立的秋雁,皆是悲伤景象,让人惆怅满怀,不能自已。②由远及近,写出了开阔的景象。③用动态反衬“悄然”,生动传神。④从怀古转向现实,增强了诗的丰富内涵。(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3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2.诗的颔联、颈联分别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水色的清澈(1分)。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长安)的情怀。(2分)
2.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1分),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1分)。颈联运用比喻手法(1分),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写出了清溪水的清澈。(1分)(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对比亦可)
3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游南亭
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注】专城: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
1.这首诗描写了初春的景象,哪些方面能体现“初春”二字?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第三联中“禽响”和“柳重”两词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气温变暖,山岩尚寒,小草刚刚发芽,泉水开始涌动。(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2分,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不给分)表达了作者春游之乐和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却无所作为的愧疚。(2分,每个要点1分)
2.“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飞翔跳跃的欢快情景;(2分)“柳重”,传神地写出春雨过后柳枝湿润、颜色更绿的风姿。(2分)
3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潮州名楼。
1.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进行简要赏析。(3分)
2.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悬”字描绘出了山高路险的画面;(1分)“浸”字写潮州地卑潮湿。(1分)诗人忧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之心。(1分)
2.尾联写诗人想象瘴气总有一天会消散,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将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1分)作者借此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1分)坚信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必将大白于天下。(1分)
3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注】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本诗作于淮阴,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1.这首诗的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简要赏析。(3 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中“鸟”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的悠长的暮钟声,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极目望去,这雨幕无边无际与大海相连。这一联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渲染了孤寂凄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离思。(答“白描”亦可酌情给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悲和对广陵亲故的思念之情(离别亲故的伤感)。尾联中写独鸟飞向东南离广陵越来越近,反衬诗人前往西北离亲故越来越远,突出了诗人的满腹离思。
4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景象。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1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1分)的壮观(1分)景象。
2.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悠闲图景(1分)以及义正辞严地告诫企图犯边的胡人,唐朝军队严阵以待,守护边疆,(1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1分)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1分)
* 3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背景: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