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诗词的语言魅力
赏古典诗词语言,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语言特色
如清新、朴实(朴素、质朴、平实)、绚丽、明快、含蓄、简洁、典雅等。
1.语言的性格色彩。包括:A. 显与隐(明快与含蓄);B. 直与婉(直抒胸臆与委婉曲折);C. 刚与柔(豪放与婉约);D. 庄与谐(严整与幽默)。
2.语言的语体色彩。包括:E. 文与白(文采绚丽与文风朴实);F. 散与整(句式错落有致与整齐有力);
语言是有性格的,正是这种性格,让人们在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看到的是“关西大汉,弹铜琵琶,执铁绰板,高歌‘大江东去’”的情景;而在读柳永的《雨霖铃》时,看到的则是“十七、八岁的女郎,手执红牙拍板,轻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情景。同时,语言又是有语体区别的,从而使语言有了俚俗与典雅之别。这两个方面都可以从“辞色”角度去领略去鉴赏。
如北宋晏几道的《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gāng,油灯)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首词语言明快、典雅。上阙用 “殷勤”“拼却”“舞低”“歌尽”等词,下阙用“几回魂梦与君同”“犹恐相逢是梦中”等语言,直接而鲜明地将当年相聚时的欢乐、别后相忆及再相逢的喜悦几近直白地表达出来。但作者又善于铺彩设色,如用“彩袖”“醉颜红”“杨柳”“桃花扇”“银釭”等词语、意象,又善于经营工巧雅致的句子,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语言显得典雅。正如古人评价的“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秀气胜韵,得之天然”。
二、修辞方法
主要指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借代、夸张、设问、反问等,这是“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考点中规定的八种修辞方法。此外,在诗词中,还要注意通感、移情(把人的感情付托于物象上表现出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双关、顶真、反复、用典等修辞方法。
修辞是为了从不同角度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不尽相同。比喻、比拟、借代、引用主要使语言形象生动,排比、对偶、夸张、顶真、反复主要增强语言气势,设问、反问使语言张弛跌宕,双关、用典让表情达意委婉含蓄,它们各有其妙,各有情趣。所以,修辞的使用要根据语境需要,效果分析也要充分考虑语境。
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作者还很讲究炼字,诗中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 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三、炼字
即作者着意选用的、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而且表达效果显著的字词,像“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
(一)注意那些活用的词。
如周邦彦的《满庭芳》。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的“风”和“肥”,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可以想作风已老,莺正年轻;也可以想想为雏莺从昂首待哺的娇憨,在风中慢慢丰羽、展翅离巢、婉转鸣叫的情景。而一个“肥”字,可以想见梅子成熟、果肉鲜圆,悬挂枝头,诱人馋涎欲滴的情况。这两个字,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写得生动迷人。
(二)注意那些含有修辞方法的词。
如杜甫的《月》。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开钩。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首联十个字描绘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月夜图。“吐”字生动地写出月亮从山后破云而出之状,“明”字正好表现水月相映、夜明如昼之景。它们把月写得晶莹璀璨,仪态万千,给这两句以至整首诗抹上了一层神奇、妩媚的银光。苏轼以为“古今绝唱”。
再如,北宋张先的《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晚上原应有月,岂料云满夜空,遮住月色。但清风一起,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也被风吹动,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起舞。这就给作者临老伤春、感到前途渺茫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传诵千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为“风”起“弄影”,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又与终篇的“落红” 前后呼应,使全诗浑然一体。
(三)注意数量词。
如(僧)齐己的《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中“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更显出此梅“早”开。此诗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称郑谷为“一字师”。此联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
(四)注意形容词。
如吴文英的《鹧鸪天•化度寺》。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下阙开头一“窄”一“宽”,对比中表达出思念故乡、却又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五)注意叠音词。
如王驾的《晴景》。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蛱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原诗用“飞来”,只表现出蛱蝶从别处飞到此处的情景,而“纷纷”则表现出众多蛱蝶一起“过墙”、追寻春光的情景,语意表达得更充分。
(六)注意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
有时作者注意使用一些具有表现力的词,来更生动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
如南宋吴城小龙女的《清平乐令》。
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这首词意是一个流落异乡的少女感物伤怀思乡想家之作。上片描写流落异乡,客居他所的少女思乡远望的画面。第二句“山展暮天之际”中用一“展”字,化静为动,把少女远望时看到的山势连绵不断一直铺展到天际的情景表现出来,生动地表达了山岭阻隔、不能回归家乡的悲愁。而第三句“泪眼不曾晴”的“晴”字,本来形容天气,移用过来,把作者满腔哀怨、整天满目思乡之泪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下片写思乡望远的少女内心丰富的情感。“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两句,用雪花比喻浪花。用拟人化词语“乱委”表现浪花随意腾起;用沙鸥自由翱翔与少女离乡后的不自由作对比,通过移情联想,就把少女流落异乡、有家难归的难言伤感流露笔端。因为这首词用了一些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语,显得妙语横生,妙意满目。古人赞它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骚”(《词人玉屑》)。
四、句式。
主要是诗词中的特殊句子形式,这类句子会造成特殊意趣。
(一)联象句。
即全用名词意象组合而成的句子,生动形象,意境优美。
如陆游的《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中颔联就是联象句,集中而有力地表现出作者亲临抗金一线、北望中原、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以及丰富的愤激和辛酸。
(二)倒装句。
即为平仄、押韵和谐,词语错置,造成一种特殊优美意趣的句子。
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清明。以“秋”字来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又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颈联应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倒装之后,说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归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边披分,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的宁静,这样就增强了诗歌的悬念。
又如欧阳修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下阙“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应为“三月暮雨横风狂。黄昏掩门,无计留春住”,倒装突出风狂雨暴的情景,也表现出作者想掩住“黄昏”时光,以留住春光的心情。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
五、节奏和韵律。
诗词句节奏分明,读来琅琅上口,或明快热烈,铿锵有力;或跌宕多姿,韵味悠长。诗词句用韵和谐,形成绵绵不绝的韵律感,读来觉得气韵生动。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节奏和韵律需要多吟咏,多玩味,细揣摩,分清节奏,读出韵律。
六、语言鉴赏题组织答案思路:
(一)评价(定性)
即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或怎么样。如语言特色、修辞方法、炼字特点、表现方法(如化动为静、化静为动等)。
(二)分析
即诗词中具体如何体现、怎样表达的。分析一定要中肯、具体,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表达效果。
如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请对诗中‘老’字和‘压’字加以赏析。(老”字用了拟人方法,写出了秋风的萧瑟,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压”字化抽象为形象,梦本无重量,作者用一“压”字,把幻觉写得真切,具体可感。)
语言鉴赏题作题时,不能仅仅答出语言特色,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效果作出具体分析。因为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它要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另一方面,因为涉及到思想内容,有时也就涉及到写作方法。答题时,有时可以兼顾写作方法(对比、衬托等)和思维方式(联想和想象),像“(六)注意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中对南宋吴城小龙女的《清平乐令》一词的分析就兼顾到这一点。
七、举例阅读赏析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风雨,名月何曾是两乡?
简析“青山一道同风雨”一句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此句主要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作者说友人远行,有青山和他一路共同分担风雨,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劝慰朋友不要悲伤、激励朋友勇往直前的情怀。
春游曲 (唐)韩愈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有:①注意炼字,“万”和“一”对举,突出地表现了万树杏花一齐盛开异常灿烂的美景。②映衬。“满园”杏花的“深浅色”,和一池“绿波”相互映衬,景色分外明艳。③整首诗语言明快而绚丽。
宿石邑山中 (唐)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意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赏析“飞”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飞”字妙在化动为静,月本来运动不那么明显,仿佛不动,用了“飞”字,写出晓月运动极为迅速的特点。“飞”又明写月而暗写浮云,浮云飘飞,使时隐时现的明月,好像在高高的树丛里迅飞,所以,一个“飞”字,既是写月,也是写云。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简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用借代和比喻。用“幽色”代指两棵小松;用“数粒秋烟”比松针,用“鳞”喻树干,用“琴声”比风吹动松树发出的声音,把书院中的两棵小松写得有色有姿有声有韵律。
卜算子•齿落 (南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底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 已缺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和蕴涵的义理。
【参考答案】语言特色:口语化的朴素,如“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缺两边厢,又豁中间个”,是典型的口语,显得直白;风趣幽默,如“狗窦从君过”,说牙豁得像狗洞,你们可以从中钻过。义理: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刚直者为世俗不容,奸佞奉承者却活得很好。
清平乐 (南宋)晁元礼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有人认为,“搓得”一词用的生动传神。你认为如何?试加以分析。再简评一下这首词的音律。
【参考答案】“搓得”用的传神在于:用拟人,把春风吹柳,写成像有人在揉搓、抚摸柳枝似的,使柳树长出嫩黄的新叶。音律:整首词用“柳、就、候,门、魂、昏”押韵,显得音韵和谐。
一、语言特色
如清新、朴实(朴素、质朴、平实)、绚丽、明快、含蓄、简洁、典雅等。
1.语言的性格色彩。包括:A. 显与隐(明快与含蓄);B. 直与婉(直抒胸臆与委婉曲折);C. 刚与柔(豪放与婉约);D. 庄与谐(严整与幽默)。
2.语言的语体色彩。包括:E. 文与白(文采绚丽与文风朴实);F. 散与整(句式错落有致与整齐有力);
语言是有性格的,正是这种性格,让人们在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看到的是“关西大汉,弹铜琵琶,执铁绰板,高歌‘大江东去’”的情景;而在读柳永的《雨霖铃》时,看到的则是“十七、八岁的女郎,手执红牙拍板,轻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情景。同时,语言又是有语体区别的,从而使语言有了俚俗与典雅之别。这两个方面都可以从“辞色”角度去领略去鉴赏。
如北宋晏几道的《鹧鸪天》。
这首词语言明快、典雅。上阙用 “殷勤”“拼却”“舞低”“歌尽”等词,下阙用“几回魂梦与君同”“犹恐相逢是梦中”等语言,直接而鲜明地将当年相聚时的欢乐、别后相忆及再相逢的喜悦几近直白地表达出来。但作者又善于铺彩设色,如用“彩袖”“醉颜红”“杨柳”“桃花扇”“银釭”等词语、意象,又善于经营工巧雅致的句子,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语言显得典雅。正如古人评价的“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秀气胜韵,得之天然”。
二、修辞方法
主要指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借代、夸张、设问、反问等,这是“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考点中规定的八种修辞方法。此外,在诗词中,还要注意通感、移情(把人的感情付托于物象上表现出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双关、顶真、反复、用典等修辞方法。
修辞是为了从不同角度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不尽相同。比喻、比拟、借代、引用主要使语言形象生动,排比、对偶、夸张、顶真、反复主要增强语言气势,设问、反问使语言张弛跌宕,双关、用典让表情达意委婉含蓄,它们各有其妙,各有情趣。所以,修辞的使用要根据语境需要,效果分析也要充分考虑语境。
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作者还很讲究炼字,诗中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 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三、炼字
即作者着意选用的、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而且表达效果显著的字词,像“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
(一)注意那些活用的词。
如周邦彦的《满庭芳》。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的“风”和“肥”,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可以想作风已老,莺正年轻;也可以想想为雏莺从昂首待哺的娇憨,在风中慢慢丰羽、展翅离巢、婉转鸣叫的情景。而一个“肥”字,可以想见梅子成熟、果肉鲜圆,悬挂枝头,诱人馋涎欲滴的情况。这两个字,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写得生动迷人。
(二)注意那些含有修辞方法的词。
如杜甫的《月》。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开钩。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首联十个字描绘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月夜图。“吐”字生动地写出月亮从山后破云而出之状,“明”字正好表现水月相映、夜明如昼之景。它们把月写得晶莹璀璨,仪态万千,给这两句以至整首诗抹上了一层神奇、妩媚的银光。苏轼以为“古今绝唱”。
再如,北宋张先的《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晚上原应有月,岂料云满夜空,遮住月色。但清风一起,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也被风吹动,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起舞。这就给作者临老伤春、感到前途渺茫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传诵千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为“风”起“弄影”,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又与终篇的“落红” 前后呼应,使全诗浑然一体。
(三)注意数量词。
如(僧)齐己的《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中“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更显出此梅“早”开。此诗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称郑谷为“一字师”。此联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
(四)注意形容词。
如吴文英的《鹧鸪天•化度寺》。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下阙开头一“窄”一“宽”,对比中表达出思念故乡、却又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五)注意叠音词。
如王驾的《晴景》。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蛱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原诗用“飞来”,只表现出蛱蝶从别处飞到此处的情景,而“纷纷”则表现出众多蛱蝶一起“过墙”、追寻春光的情景,语意表达得更充分。
(六)注意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
有时作者注意使用一些具有表现力的词,来更生动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
如南宋吴城小龙女的《清平乐令》。
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这首词意是一个流落异乡的少女感物伤怀思乡想家之作。上片描写流落异乡,客居他所的少女思乡远望的画面。第二句“山展暮天之际”中用一“展”字,化静为动,把少女远望时看到的山势连绵不断一直铺展到天际的情景表现出来,生动地表达了山岭阻隔、不能回归家乡的悲愁。而第三句“泪眼不曾晴”的“晴”字,本来形容天气,移用过来,把作者满腔哀怨、整天满目思乡之泪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下片写思乡望远的少女内心丰富的情感。“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两句,用雪花比喻浪花。用拟人化词语“乱委”表现浪花随意腾起;用沙鸥自由翱翔与少女离乡后的不自由作对比,通过移情联想,就把少女流落异乡、有家难归的难言伤感流露笔端。因为这首词用了一些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语,显得妙语横生,妙意满目。古人赞它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骚”(《词人玉屑》)。
四、句式。
主要是诗词中的特殊句子形式,这类句子会造成特殊意趣。
(一)联象句。
即全用名词意象组合而成的句子,生动形象,意境优美。
如陆游的《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中颔联就是联象句,集中而有力地表现出作者亲临抗金一线、北望中原、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以及丰富的愤激和辛酸。
(二)倒装句。
即为平仄、押韵和谐,词语错置,造成一种特殊优美意趣的句子。
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清明。以“秋”字来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又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颈联应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倒装之后,说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归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边披分,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的宁静,这样就增强了诗歌的悬念。
又如欧阳修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下阙“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应为“三月暮雨横风狂。黄昏掩门,无计留春住”,倒装突出风狂雨暴的情景,也表现出作者想掩住“黄昏”时光,以留住春光的心情。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
五、节奏和韵律。
诗词句节奏分明,读来琅琅上口,或明快热烈,铿锵有力;或跌宕多姿,韵味悠长。诗词句用韵和谐,形成绵绵不绝的韵律感,读来觉得气韵生动。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节奏和韵律需要多吟咏,多玩味,细揣摩,分清节奏,读出韵律。
六、语言鉴赏题组织答案思路:
(一)评价(定性)
即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或怎么样。如语言特色、修辞方法、炼字特点、表现方法(如化动为静、化静为动等)。
(二)分析
即诗词中具体如何体现、怎样表达的。分析一定要中肯、具体,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表达效果。
如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请对诗中‘老’字和‘压’字加以赏析。(老”字用了拟人方法,写出了秋风的萧瑟,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压”字化抽象为形象,梦本无重量,作者用一“压”字,把幻觉写得真切,具体可感。)
语言鉴赏题作题时,不能仅仅答出语言特色,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效果作出具体分析。因为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它要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另一方面,因为涉及到思想内容,有时也就涉及到写作方法。答题时,有时可以兼顾写作方法(对比、衬托等)和思维方式(联想和想象),像“(六)注意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中对南宋吴城小龙女的《清平乐令》一词的分析就兼顾到这一点。
七、举例阅读赏析
【参考答案】此句主要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作者说友人远行,有青山和他一路共同分担风雨,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劝慰朋友不要悲伤、激励朋友勇往直前的情怀。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有:①注意炼字,“万”和“一”对举,突出地表现了万树杏花一齐盛开异常灿烂的美景。②映衬。“满园”杏花的“深浅色”,和一池“绿波”相互映衬,景色分外明艳。③整首诗语言明快而绚丽。
赏析“飞”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飞”字妙在化动为静,月本来运动不那么明显,仿佛不动,用了“飞”字,写出晓月运动极为迅速的特点。“飞”又明写月而暗写浮云,浮云飘飞,使时隐时现的明月,好像在高高的树丛里迅飞,所以,一个“飞”字,既是写月,也是写云。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用借代和比喻。用“幽色”代指两棵小松;用“数粒秋烟”比松针,用“鳞”喻树干,用“琴声”比风吹动松树发出的声音,把书院中的两棵小松写得有色有姿有声有韵律。
刚者不坚牢,柔底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
【参考答案】语言特色:口语化的朴素,如“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缺两边厢,又豁中间个”,是典型的口语,显得直白;风趣幽默,如“狗窦从君过”,说牙豁得像狗洞,你们可以从中钻过。义理: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刚直者为世俗不容,奸佞奉承者却活得很好。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有人认为,“搓得”一词用的生动传神。你认为如何?试加以分析。再简评一下这首词的音律。
【参考答案】“搓得”用的传神在于:用拟人,把春风吹柳,写成像有人在揉搓、抚摸柳枝似的,使柳树长出嫩黄的新叶。音律:整首词用“柳、就、候,门、魂、昏”押韵,显得音韵和谐。
上一篇:古诗词阅读鉴赏之常用的十种方法详解
下一篇:古代诗歌鉴赏题之表现手法详解
* 赏古典诗词语言,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语言特色如清新、朴实(朴素、质朴、平实)、绚丽、明快、含蓄、简洁、典雅等。1.语言的性格色彩。包括:A.显与隐(明快与含蓄);B.直与婉(直抒胸臆与委婉曲折);C.刚与柔(豪放与婉约);D.庄与谐(严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