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歌的表现手法例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和烘托等。
1.衬托。
例:阅读下而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绝句漫兴九首(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注]①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写在这次流放途中。②迟日:
春日。③造次:匆忙。
《渡湘江》中“今春花鸟作边愁”句和《绝句漫兴九首(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在情与景的表现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诗都将“花鸟”人格化,并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
春日花鸟本为娱人之物,《渡湘江》中鸟语花香在诗人心目中只倍增远去边疆的哀愁;《绝句漫兴九首(一)》中,诗人见花,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
《渡湘江》是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诗,通篇运用反衬和对比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诗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诗人渡江南下,看到江水滔滔北流,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抒发了怀念京国的悲思愁绪。
《绝句漫兴九首(一)》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情绪。第一句概括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第二句是说春色不晓人情,莽莽撞撞地来到江亭,闯入诗人的眼帘。第三、四两句,是诗人的责怪之辞:花匆匆的开放,莺频频地啼叫,似乎故意来捉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本诗用“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符合生活中的实际,结果是哀感倍生。
题目要求从情与景的关系来比较它们的相同点。从大的类型来看,情与景有一致和不一致的。一致是指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不一致是指乐景哀情。结合两首诗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此题不难回答。
2.对比。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昭君怨 郑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注]。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注】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房子。
词的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对比手法。
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此词的主体写梅花,着力歌颂梅花不骄贫、不谄富的高尚品德。一、二句不直说梅花开了,而是别出心裁,用设疑的手法让读者去猜测。三、四句点明梅花开放的地点和环境。五、六两句,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两种不同的环境。七、八两句,以不动声色的叙述句,盛赞梅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洁操守。
从整首词而言,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就下阕而言则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果不看清题目的要求,很可能回答错。
3.象征。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中的菊花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菊花,象征农民起义军战士的风貌与性格,以及主宰乾坤的气概。
这样写显得含蓄有致。
无论说文解诗都要知人论世。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是叱咤历史风云的人物,由此索解,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
4.比兴。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水孤舟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这首诗比兴深婉,颇具特色。请结合第一联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头两句着重写水的“乱”——骤雨初歇,秋水茫茫,四溢的溪水阻断了平日的行路。
既是写眼前实景,也是比兴——暗示由于时代狂风骤雨的侵袭,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前程茫茫,杳不可知。
以雨后野水比喻国事的不可收拾,以行路间断比喻前程维艰,透出了作者仿徨、迷惘的心情,又引出了后四句诗人的抒怀,给读者的联想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含蕴深广。
要准确把握此诗的主旨,必须抓住第五句“主人空有济川心”,这是本诗的诗眼。而且题干也明示“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所以题目“野水孤舟”不只是眼前的景,更有深意,有《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样的作用。
比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既有“兴”,也有“比”。
5.渲染。
例: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这首曲子是如何渲染浓重的乡思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然而其多深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而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自己的乡思情。
曲的题目是“秋怀”,作者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黄花、红叶、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一个异乡漂泊、乡思绵绵的游子的形象便呼之欲出。曲子的后三句句句写影句句又是抒情,情景高度地统一,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渲染”一般是用景物来烘托情感。找出写景的句子,分析它与“乡思之情”的联系,就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烘托。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忆余杭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①长忆:老是回想起。②满郭:满城。郭,城的外墙。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是说多次梦中观潮,梦中的景象醒来还觉得胆寒。这是运用的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运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梦中潮水排山倒海的气势尚且让自己胆战心惊,更何况它真实的景象呢!
这是一首写风物的词。上片回忆钱塘江观潮的盛况和潮水汹涌澎湃的气势,表现宇宙间的壮观,下片写弄潮儿在狂涛巨浪中无所畏惧地表演的惊险场面和作者别开生面的慨叹。
*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和烘托等。1.衬托。例:阅读下而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渡湘江①杜审言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绝句漫兴九首(一)杜甫眼见客愁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