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惠《满江红·太液芙蓉》阅读答案附赏析
满江红
王清惠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 晓辗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注:①王清惠,宫中昭仪(女官)。南宋灭亡后,作俘北上。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遂在驿站墙壁上题写本词。②太液,原皇宫太液池。③姮娥,即嫦娥。
(1) 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哪个词语可看作“旧时颜色”的具体描绘?(3分)
答:曾记得(1分),忽一声。(1分)晕潮莲脸(1分)。
(2) “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句,除了化用《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之外,还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分析。(3分)
答:①借代,以“鼙鼓”代指元军(1分);②夸张,以“忽一声”便招致“繁华歇”的可悲结局,凸显南宋灭亡的迅速。③夸张,“揭天”似乎是把天这个盖子都要掀开了,渲染元军的浩大声势,(1分)④双关,“繁华歇”表面上是指太液池中的荷花凋谢,实际上指繁华生活、逸乐时代的结束。(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需有分析,只答出修辞手法,不作分析不给分。
(3) “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句的思想情感与上文相比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4分)
答:由(上片的)今昔巨变的悲慨与无奈,(1分)(下片前半部分)国破家亡的愤懑与控诉,阶下囚的悲怆与无助,(1分)转而想到追随月里嫦娥,去过同圆缺、共患难的生活(1分),以出世而去过清静寂寞的生活,作为对命运的最后抗争。(1分)
二:
注:王清惠,宫中昭仪(女官)。南宋灭亡后,作俘北上。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遂在驿站墙壁上题写本词。
1.这首词中的“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句写出了元兵到来后,宫中的一朝繁华烟消云散,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 , ”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2.“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句中最富感染力的两个字是什么?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2分)
2.“惊”和“辗”两字。(1分)在北上的路上,妃嫔做着可怕的梦,常常夜半惊醒,“惊”字表现了妃嫔被俘北行路上担惊受怕的心理。(2分)一路上翻山越岭,车轮辗着路上的月影,驶向荒寒的山川关塞,“辗”字形象地展现了万里征途之苦和妃嫔的国破家亡之感。(2分)
赏析:
南宋末年,元军占领临安,宋帝及三宫后妃等被虏北上。途中,身为度宗昭议的词人在驿馆壁上题此词抒亡国之痛。全词血泪和流,令人难以为怀。她由开始的戚戚于个人身世滔沉,最终升华到反省国家兴亡、历史功罪的思想高度,负荷了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悲恸。
“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鼙鼓,军中所击的鼓,借以指军事行动。白居易《长恨歌》中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忽然一声鼙鼓惊天动地,元兵汹涌而来,直捣临安。使住在深宫里的高贵妃子,猛然发觉,一朝繁华已烟消云散了。“忽一声”突如其来:“揭天来”,元兵的汹涌气势:“繁华歇”,则高度概括德祐之变。“繁华”二字,既指繁华生活,也指逸乐时代。
“龙虎散,风云灭”,由江山巨变,泻出胸中的亡国之恨。南宋朝廷已经土崩瓦解,君臣流散,大势已去。《易经》上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龙虎散”,指南宋君臣溃散,“风云变”,比喻政治上的威势消失。
“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山河破碎。人如飘絮。这千古遗恨,凭谁诉。“山河百二”《史记。高祖本纪》中讲关中险要谓:“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山河百二”喻指宋代江山。虽“山河百二”,亦不足恃。这是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南宋王朝犯下的一个大错。王清惠一个红粉佳人,能有词政治见解,亦属可贵。
“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词人从个人的遭遇写到国家的命运,又回过头来定个人目前的处境。“驿馆”,是古代官办的交通站的旅馆。“尘土梦”,说在旅馆里夜间做梦也是尘土飞扬的一派战乱场景。这两句说明作者是羁旅途中。飞扬的尘土意谓战乱景象。宫妃们饥寒露宿,翻山越岭,驶向花的关塞,征途之苦可想而知。
王清惠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 晓辗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注:①王清惠,宫中昭仪(女官)。南宋灭亡后,作俘北上。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遂在驿站墙壁上题写本词。②太液,原皇宫太液池。③姮娥,即嫦娥。
(1) 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哪个词语可看作“旧时颜色”的具体描绘?(3分)
答:曾记得(1分),忽一声。(1分)晕潮莲脸(1分)。
(2) “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句,除了化用《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之外,还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分析。(3分)
答:①借代,以“鼙鼓”代指元军(1分);②夸张,以“忽一声”便招致“繁华歇”的可悲结局,凸显南宋灭亡的迅速。③夸张,“揭天”似乎是把天这个盖子都要掀开了,渲染元军的浩大声势,(1分)④双关,“繁华歇”表面上是指太液池中的荷花凋谢,实际上指繁华生活、逸乐时代的结束。(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需有分析,只答出修辞手法,不作分析不给分。
(3) “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句的思想情感与上文相比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4分)
答:由(上片的)今昔巨变的悲慨与无奈,(1分)(下片前半部分)国破家亡的愤懑与控诉,阶下囚的悲怆与无助,(1分)转而想到追随月里嫦娥,去过同圆缺、共患难的生活(1分),以出世而去过清静寂寞的生活,作为对命运的最后抗争。(1分)
二:
注:王清惠,宫中昭仪(女官)。南宋灭亡后,作俘北上。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遂在驿站墙壁上题写本词。
1.这首词中的“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句写出了元兵到来后,宫中的一朝繁华烟消云散,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 , ”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2.“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句中最富感染力的两个字是什么?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2分)
2.“惊”和“辗”两字。(1分)在北上的路上,妃嫔做着可怕的梦,常常夜半惊醒,“惊”字表现了妃嫔被俘北行路上担惊受怕的心理。(2分)一路上翻山越岭,车轮辗着路上的月影,驶向荒寒的山川关塞,“辗”字形象地展现了万里征途之苦和妃嫔的国破家亡之感。(2分)
赏析:
南宋末年,元军占领临安,宋帝及三宫后妃等被虏北上。途中,身为度宗昭议的词人在驿馆壁上题此词抒亡国之痛。全词血泪和流,令人难以为怀。她由开始的戚戚于个人身世滔沉,最终升华到反省国家兴亡、历史功罪的思想高度,负荷了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悲恸。
“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鼙鼓,军中所击的鼓,借以指军事行动。白居易《长恨歌》中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忽然一声鼙鼓惊天动地,元兵汹涌而来,直捣临安。使住在深宫里的高贵妃子,猛然发觉,一朝繁华已烟消云散了。“忽一声”突如其来:“揭天来”,元兵的汹涌气势:“繁华歇”,则高度概括德祐之变。“繁华”二字,既指繁华生活,也指逸乐时代。
“龙虎散,风云灭”,由江山巨变,泻出胸中的亡国之恨。南宋朝廷已经土崩瓦解,君臣流散,大势已去。《易经》上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龙虎散”,指南宋君臣溃散,“风云变”,比喻政治上的威势消失。
“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山河破碎。人如飘絮。这千古遗恨,凭谁诉。“山河百二”《史记。高祖本纪》中讲关中险要谓:“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山河百二”喻指宋代江山。虽“山河百二”,亦不足恃。这是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南宋王朝犯下的一个大错。王清惠一个红粉佳人,能有词政治见解,亦属可贵。
“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词人从个人的遭遇写到国家的命运,又回过头来定个人目前的处境。“驿馆”,是古代官办的交通站的旅馆。“尘土梦”,说在旅馆里夜间做梦也是尘土飞扬的一派战乱场景。这两句说明作者是羁旅途中。飞扬的尘土意谓战乱景象。宫妃们饥寒露宿,翻山越岭,驶向花的关塞,征途之苦可想而知。
* 满江红王清惠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