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孔府孔庙孔林的诗句

描写孔府孔庙孔林的诗句

  (第一首)

  万仞高高见宫墙,

  美而曰富墙里藏;

  千年犹是子贡语,

  但访其门问登堂。

  ——万仞宫墙

  (第二首)

  和元气孔家祠,

  香火千秋未少辞。

  龙柱宣威偕宇寿,

  杏坛遗训比天齐。

  棂星转世传仙语,

  石坊临风志圣时。

  暗抚神龟清泣下,

  两千年后拜先师。

  ——孔庙

  (第三首)

  夫子宫墙第一门,

  五云环绕华夏魂;

  圣之时者时与进,

  大美长新地球村。

  ——圣 时 门

  (第四首)

  千古文明集大成,

  悠悠玉振伴金声;

  人来门下堂未远,

  大道曰行复曰行。

  ——大 成 门

  (第五首)

  周公封鲁孔家兴,

  少昊坟头谁祭牲?

  显赫堪羞皇室裔,

  富豪不让紫禁城。

  诸孙争誉生前乐,

  孔子安贫身后名。

  已届仲秋迎圣诞,

  寻常巷陌也悬灯。

  ——孔府

  (第六首)

  门曰弘道载铎铃,

  隐隐当由侧耳听;

  谁个得识夫子意,

  已收至宝在囊中。

  ——弘 道 门

  (第七首)

  神道徐行仰圣怀,

  角端翁仲古亭台。

  洙泉横贯三千亩,

  枫柞悄荫十万碑。

  高冢经年能励后,

  儒风无日不驯才。

  几人凭吊先师意,

  尽是游山玩水来。

  ——孔林

  (第八首)

  谁在此门呼大哉?

  此门正为大人开;

  文明道上千般美,

  妙境不离和与谐。

  ——大 中 门

  (第九首)

  同文门下情自亲,

  道是知言可知心;

  最喜先师出门去,

  教他欧美读雅音。

  ——同 文 门

  (第九首)

  七月流火,骄阳如炽,

  奔向古齐鲁之地,

  去曲阜访古探幽,

  企望能寻访到一个,

  让身心,

  暂时得以栖息的所在。

  曲阜给我的第一印象,

  是静谧清幽,

  那古朴雄伟的城墙,

  那泗水桥下潺潺的流水,

  勾起,

  我的无限遐思。

  两千五百年前,

  就在你的怀抱,

  诞生了中国伟大的,

  ——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一进孔庙,

  胜迹如林。

  那飞檐雕花的门楹,

  那盘根错节,

  枝丫光秃的千年老松,

  令人流连往返。

  那大成殿的雄浑,

  那十根浮雕,

  二龙戏珠的盘龙石柱。

  你看那孔老夫子,

  面色朱红、

  庄严肃穆,

  站在他的脚下,

  想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来到孔子手执桧,

  以讲学驰名的圣坛,

  浮想联翩。

  这位先人哲士,

  他毕生追求,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为儒家学说的建树发展,

  创立了熠熠功勋。

  绵绵细雨飘飘洒洒,

  不知不觉来到了孔庙。

  县史料记载,

  孔府占地三百二十七亩,

  各种建筑四百四十六间,

  自“衍圣公”的封号始,

  孔氏家族,

  至少延续了三十代,

  近九百年了。

  这里的珍奇异宝、

  古木古香,

  令我眼花缭乱。

  那石椅那假山、

  那苍翠的古柏、

  那宽敞的庭院,

  隐藏着,

  多少秘密啊!

  雨还在,

  淅淅沥沥的下着,

  我又来到了孔林。

  这里坟茔累累,

  苍松翠柏,

  有的坟前石人拱卫,

  把生前的.繁华,

  指给人看。

  在这偌大的孔林中,

  还不时传来鸟的啁啾。

  这是人不由想起,

  人生的繁华富贵,

  生前功名显赫,

  可死后,

  一切,

  都化为一杯黄土,

  只有几尊石碑,

  默默伫立在风雨中,

  记载着沧桑。

  孔庙、孔府、孔林,

  是一部大历史书,

  炎黄的子孙,

  永远不会忘记,

  这里的红色的城墙,

  忘不了,

  那里的一草一木,

  我爱那,

  悠久古老的国土,

  我爱孔子的故乡。

  曲阜,

  因孔子而名扬天下,

  孔子,

  也因曲阜而永垂不朽!

  我恍然大悟:

  曲阜,

  正因为古朴而显其永恒,

  孔子,

  也正因为卑微而彰显其崇高。

  我们飘然而至,

  我们踏歌而去,

  来去匆匆,

  如云似烟,

  正如,

  漫漫历史长河的过客,

  从什么地方来,

  还将回到什么地方去。

* (第一首) 万仞高高见宫墙, 美而曰富墙里藏; 千年犹是子贡语, 但访其门问登堂。 ——万仞宫墙 (第二首) 和元气孔家祠, 香火千秋未少辞。 龙柱宣威偕宇寿, 杏坛遗训比天齐。 棂星转世传仙语, 石坊临风志圣时。 暗抚神龟清泣下, 两千年后拜先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