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秋晚登城北门》阅读答案附赏析
秋晚登城北门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诗人登临北城楼扶杖远眺的形象,下句则写诗人见西风卷地而触目伤怀的情景。
B.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远地看见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南飞的鸿雁在硝烟中把秋意带到了诗人日夜怀念的杜陵。
C.颈联以形传神,通过诗人“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其内心烦乱不安又怅然无奈的情绪。
D.全诗感情充沛,诗人愁绪满怀,既有登临而起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
②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运用的妙处。(4分)
(2).梁启超称赞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请根据这首诗的内容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社会现实,谈谈你对“男儿”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
(1).(7分)
① (3分)B。(应该是南飞的鸿雁带来杜陵秋意)
②(4分)答案要点:解释字义、诗句表面的意思(1分);指明手法,答出对比,并说明效果(1分);说明表达的情感内涵(诗人虽壮志未酬,但雄心犹在的情怀,虽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北定中原,忧虑边关战局)(2分)。
(2).
(1)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有雄心壮志,有家国意识,有心系国家安危的责任感,有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2分(至少要说出两点)。
(2)结合原文具体诗句进行简要分析,2分。
(3)联系阅读积累或者结合社会现实,2分。(举例具体,恰当,有类比关系)
(4)谈出认识,有观点句,有分析,2分。(观点鲜明,认识清楚,分析深入)
(5)语言表达,2分(思维清晰,没有病句, 1分;语言精彩,用词恰当, 2分。)
示例1. 9-10分
陆游“山河兴废供搔首”,心系国家安危,“梦魂犹绕古梁州”,愿以一己之力扶大厦于将倒的所思所为,体现了他的“男儿”本色:以天下为己任,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连系。我认为,“男儿”本色就是敢于担当,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心。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为国家的命运奔走忙碌,呼吁民主,都是“男儿”本色的彰显。因为心中有国家,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他们明确自己需要做什么,并有坚定的信念为之奋斗,使自己成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 示例2:9-10分
陆游的“男儿”本色指他心系国家安危,胸怀报国之志,将对个人安危的忧虑放在对国家的担忧之后,实乃为大胸襟,大丈夫!即使他不被重用,其对故乡赤诚之心依旧。我认为,真正的男儿应有博大的胸怀、坚定的信仰,不汲汲于一己之利,不慌乱于世事喧嚣。当我吟着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我看到一个将天下苍生的忧苦装在心中的男儿;当我诵着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时,我看到一个笃定地愿为国奉献的男儿。他们不因己身不得志将心系在“我”上,不因世事浑浊易其心志,真乃有胸襟,有抱负的男儿!
示例3、 9-10分
放翁男儿本色尽显于本诗,西风烈,烽烟起,山河碎,自身危,然而他所喊出的是横槊赋诗,是魂绕梁州。他的男儿本色,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是“进亦忧退亦忧”的风骨。我认为,“大丈夫当带三尺长剑立不世之功”。男儿本色即是担当责任,报效祖国。《三国》中义薄云天的武圣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不忘兄弟情主臣恩,水淹七军擒于禁克庞德尽显报国魂兴汉志,此真男儿。而当今男儿皆以娇嗔为美伪娘尽出,啃老为业不思进取。此类男子何颜苟活于世!我的认识是:男儿本色是担当,是以一身本领报效祖国。
赏析:
《秋晚登城北门》,七言律诗,作者南宋陆游。这首诗写法是记叙与抒情相结合,开头两句记叙出游的地点、时间和感受,第二联写远望烽火,第三联由失地而想到“山河兴废”和“身世安危”,主要写了诗人登城楼的所见所感。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诗人当时在四川成都。一天他拄杖登上了城北门楼,远眺晚秋萧条的景象,激起了对关中失地和要塞大散关的怀念。进而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忧国伤时的深情。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幅巾”指不著冠,只用一幅丝巾束发;“藜杖”,藜茎做成的手杖。“北城头”指成都北门城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就衰颓的情况。“卷地西风满眼愁”是写诗人当时的感受。当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形容风势猛烈。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当这种萧条凄凉景象映入诗人眼帘时,愁绪不免袭上心来。“满眼愁”,正是写与外物相接而起的悲愁。但诗人在登楼前内心已自不欢,只有心怀悲愁的人,外界景物才会引起愁绪。所以与其说是“满眼愁”,勿宁说是“满怀愁”。“满眼愁”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愁”字可以说是诗眼。它既凝聚着诗人当时整个思想感情,全诗又从这里生发开来。这句诗在这里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两句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里驻守过,今天登楼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作为一个积极主张抗金的诗人,怎能不感到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呢?这恐伯是诗人所愁之一。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古代有鸿传书的典故。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秦置杜县,汉宣帝陵墓在此,故称杜陵。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长安为宋以前多代王朝建都之地。故在这里又暗喻故都汴京。秋,在这里既指季节,也有岁月更替的意思。“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涌上心头。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这联诗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山河”在此代表国家,国家可兴亦可废,而谁是兴国的英雄?“身世”指所处的时代。时代可安亦可危,谁又是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豪杰?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真令人搔首不安,愁肠百结。再看,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叹了。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这—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横槊赋诗’意指行军途中,在马上横戈吟诗,语出元振稹《唐故捡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后苏拭在《前赤壁赋》中也曾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横槊赋诗”在这里借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于南郑任四川宣抚使幕府职时在军中作诗事,他经常怀念的,正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多少感慨啊!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诗虽结束,而余韵悠长。
这首诗边记事边抒情,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热情跃然纸上。此外,如语言的形象,对仗的工整,也是此篇的艺术特点。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诗人登临北城楼扶杖远眺的形象,下句则写诗人见西风卷地而触目伤怀的情景。
B.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远地看见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南飞的鸿雁在硝烟中把秋意带到了诗人日夜怀念的杜陵。
C.颈联以形传神,通过诗人“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其内心烦乱不安又怅然无奈的情绪。
D.全诗感情充沛,诗人愁绪满怀,既有登临而起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
②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运用的妙处。(4分)
(2).梁启超称赞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请根据这首诗的内容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社会现实,谈谈你对“男儿”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
(1).(7分)
① (3分)B。(应该是南飞的鸿雁带来杜陵秋意)
②(4分)答案要点:解释字义、诗句表面的意思(1分);指明手法,答出对比,并说明效果(1分);说明表达的情感内涵(诗人虽壮志未酬,但雄心犹在的情怀,虽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北定中原,忧虑边关战局)(2分)。
(2).
(1)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有雄心壮志,有家国意识,有心系国家安危的责任感,有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2分(至少要说出两点)。
(2)结合原文具体诗句进行简要分析,2分。
(3)联系阅读积累或者结合社会现实,2分。(举例具体,恰当,有类比关系)
(4)谈出认识,有观点句,有分析,2分。(观点鲜明,认识清楚,分析深入)
(5)语言表达,2分(思维清晰,没有病句, 1分;语言精彩,用词恰当, 2分。)
示例1. 9-10分
陆游“山河兴废供搔首”,心系国家安危,“梦魂犹绕古梁州”,愿以一己之力扶大厦于将倒的所思所为,体现了他的“男儿”本色:以天下为己任,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连系。我认为,“男儿”本色就是敢于担当,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心。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为国家的命运奔走忙碌,呼吁民主,都是“男儿”本色的彰显。因为心中有国家,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他们明确自己需要做什么,并有坚定的信念为之奋斗,使自己成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 示例2:9-10分
陆游的“男儿”本色指他心系国家安危,胸怀报国之志,将对个人安危的忧虑放在对国家的担忧之后,实乃为大胸襟,大丈夫!即使他不被重用,其对故乡赤诚之心依旧。我认为,真正的男儿应有博大的胸怀、坚定的信仰,不汲汲于一己之利,不慌乱于世事喧嚣。当我吟着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我看到一个将天下苍生的忧苦装在心中的男儿;当我诵着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时,我看到一个笃定地愿为国奉献的男儿。他们不因己身不得志将心系在“我”上,不因世事浑浊易其心志,真乃有胸襟,有抱负的男儿!
示例3、 9-10分
放翁男儿本色尽显于本诗,西风烈,烽烟起,山河碎,自身危,然而他所喊出的是横槊赋诗,是魂绕梁州。他的男儿本色,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是“进亦忧退亦忧”的风骨。我认为,“大丈夫当带三尺长剑立不世之功”。男儿本色即是担当责任,报效祖国。《三国》中义薄云天的武圣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不忘兄弟情主臣恩,水淹七军擒于禁克庞德尽显报国魂兴汉志,此真男儿。而当今男儿皆以娇嗔为美伪娘尽出,啃老为业不思进取。此类男子何颜苟活于世!我的认识是:男儿本色是担当,是以一身本领报效祖国。
赏析:
《秋晚登城北门》,七言律诗,作者南宋陆游。这首诗写法是记叙与抒情相结合,开头两句记叙出游的地点、时间和感受,第二联写远望烽火,第三联由失地而想到“山河兴废”和“身世安危”,主要写了诗人登城楼的所见所感。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诗人当时在四川成都。一天他拄杖登上了城北门楼,远眺晚秋萧条的景象,激起了对关中失地和要塞大散关的怀念。进而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忧国伤时的深情。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幅巾”指不著冠,只用一幅丝巾束发;“藜杖”,藜茎做成的手杖。“北城头”指成都北门城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就衰颓的情况。“卷地西风满眼愁”是写诗人当时的感受。当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形容风势猛烈。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当这种萧条凄凉景象映入诗人眼帘时,愁绪不免袭上心来。“满眼愁”,正是写与外物相接而起的悲愁。但诗人在登楼前内心已自不欢,只有心怀悲愁的人,外界景物才会引起愁绪。所以与其说是“满眼愁”,勿宁说是“满怀愁”。“满眼愁”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愁”字可以说是诗眼。它既凝聚着诗人当时整个思想感情,全诗又从这里生发开来。这句诗在这里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两句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里驻守过,今天登楼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作为一个积极主张抗金的诗人,怎能不感到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呢?这恐伯是诗人所愁之一。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古代有鸿传书的典故。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秦置杜县,汉宣帝陵墓在此,故称杜陵。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长安为宋以前多代王朝建都之地。故在这里又暗喻故都汴京。秋,在这里既指季节,也有岁月更替的意思。“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涌上心头。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这联诗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山河”在此代表国家,国家可兴亦可废,而谁是兴国的英雄?“身世”指所处的时代。时代可安亦可危,谁又是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豪杰?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真令人搔首不安,愁肠百结。再看,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叹了。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这—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横槊赋诗’意指行军途中,在马上横戈吟诗,语出元振稹《唐故捡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后苏拭在《前赤壁赋》中也曾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横槊赋诗”在这里借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于南郑任四川宣抚使幕府职时在军中作诗事,他经常怀念的,正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多少感慨啊!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诗虽结束,而余韵悠长。
这首诗边记事边抒情,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热情跃然纸上。此外,如语言的形象,对仗的工整,也是此篇的艺术特点。
上一篇:李益《鹧鸪词》李涉《鹧鸪词》阅读答案
下一篇:元稹《寄乐天》阅读答案
* 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