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逖《宿云门寺阁》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宿云门寺阁
孙逖
香阁东山下, 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 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 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 梦与白云游。
【注释】
⑴云门寺阁:指云门寺内的阁楼。云门寺在浙江省会稽县南云门山<又名东山>此寺是当时的一个有名的隐居之地。
⑵香阁:指香烟缭绕的寺中阁楼。即诗人夜宿之处。东山:云门山的别名。
⑶象外:形象之外。
⑷千嶂:千山、群山。
③五湖:太湖的别称。④馀:剩下之意。
(1)云门寺的特点是什么?试结合颈联作具体分析。(3分)
(2)试分析颔联“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的艺术特色。(5分)
答案:
(1)颈联两句,写诗人卧床环顾时所看到的景象。墙上,因为年深日久,壁画的大部分已经剥落,只见到剩下的大雁,足见佛寺之古老;天上,闪烁的群星像是镶嵌在窗户上那样近,突出了云门寺的“高”。这两句分别写出了云门寺的“古”与“高”的特点。
(2)这一联描写了诗人到达寺中宿处后凭窗远眺的景象。“千嶂夕”“五湖秋”,所见之景都不是眼前实景,而是想象中的虚景,这里运用了以虚为实的手法。这两句诗对偶工整,山与水对比,秋与夕映衬,写景抒情,意境优美,写出了云门寺雄视千山、高耸入云的气派,创设了高远壮美的意境,也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怀。
【译文】
云门寺阁坐落在云门山下,繁花盛开如烟如雾,但却有一种超脱尘俗的幽静。到了晚上,悬挂的灯火照映着群山,卷起窗幔,映入眼帘的是如太湖秋水般的夜色。画壁上还留存着鸿雁的痕迹,天上的繁星彷佛停留在纱窗上。这样的景致让人更加怀疑通往天庭的路就在附近,果不然,当天夜里就做了一个跟白云一起遨游天际的梦。[2]
赏析:
《宿云门寺阁》是唐代诗人孙逖创作的描写住宿在云门寺阁的感怀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叙述赴寺、入阁、睡下、入梦;又以空间为序,先从远处写全景,再从阁内写外景,最后写阁内所见。艺术结构高超,处处都见匠心。
云门寺在今浙江绍兴境内的云门山(又名东山)上,晋安帝时建,梁代处士何胤、唐代名僧智永等都在寺里栖隐过。从杜甫诗“若耶溪,云门寺,吾独何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来看,此寺是当时一个有名的隐居之地。
一、二句以写意的笔法,勾勒出云门寺的一幅远景。首句点出云门寺的所在,次句写出寺的环境氛围。“香阁”二字,切合佛寺常年供香的特点。寺阁坐落在东山下,那儿地势高,云雾缭绕。时近傍晚,山花笼上了一层苍茫的暮色,似在烟霭之中。“象外”,是物象之外的意思。用“象外”去形容“幽”,是说其幽无比,超尘拔俗。一座幽静的佛寺便在邈远天际淡淡化出。两句于写景之中兼寓叙事:云门寺尚在远方,诗人此时还在投宿途中。
三、四句所写,是到达宿处后凭窗远眺的景象。这两句对偶工稳,内蕴深厚,堪称是篇中的警策。“悬灯”、“卷幔”正是入夜时初到宿处的情状:点燃宿处油灯,卷起久垂的帷帘,观赏起窗外的夜色。诗人借悬灯写出夜色中壁立的千嶂,借卷幔写出想象中所见浩淼的五湖(太湖的别名)。山与水对比,纵与横映衬,意境极为优美。其实,在茫茫夜色中,任你卷起窗帘或借助于所悬之灯,是看不到千嶂奇景和五湖秋色的,这纯属想象之辞。诗人不为夜幕和斗室所限,而能逸兴遄飞,放笔天地,写出如此壮美的诗句,显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而且,这两句诗并非泛泛的写景抒情之笔。诗人以“悬灯”、“卷幔”表示投宿,又以“秋”与“夕”点出节令与时间,并以“千嶂”、“五湖”的高远气象表明所宿处的云门山寺的势派。
五六两句,紧承“悬灯”和“卷幔”,写卧床环顾时所见。看来,这时诗人已经睡下,但一时还未成眠,便游目室内与窗外:墙上,因为年深日久,壁画的大部分已经剥落,只见到尚剩下的大雁;天空,闪烁的群星象是镶嵌在窗户上那样临近。画壁黯淡,足见佛寺之古老,正与诗人此时睡意昏昏的状态相接近;群星在窗口闪烁,象是引诱着诗人进入梦乡。两句分别写出云门寺“高”与“古”的特色。
最后两句写入梦后的情景。终于,诗人坠入了沉沉的梦乡:“更疑”句直承“纱窗”句,因有斗牛临窗的情景,才引出云门寺地势高峻、犹如与天相近的联想,因而在夜间竟做起驾着白云凌空遨游的梦来。“疑”字用疑似的口气将似有若无的境界说出,朦胧恍惚,真有梦境之感。
全诗八句,紧扣诗题,丝丝入扣,密合无间。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叙述赴寺、入阁、睡下、入梦,写足“宿”字。又以空间为序,先从远处写全景,再从阁内写外景,最后写阁内所见;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环环相衔,首尾圆合,写尽云门寺的“高”与“古”。艺术结构高超,处处都见匠心。
孙逖
香阁东山下, 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 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 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 梦与白云游。
【注释】
⑴云门寺阁:指云门寺内的阁楼。云门寺在浙江省会稽县南云门山<又名东山>此寺是当时的一个有名的隐居之地。
⑵香阁:指香烟缭绕的寺中阁楼。即诗人夜宿之处。东山:云门山的别名。
⑶象外:形象之外。
⑷千嶂:千山、群山。
③五湖:太湖的别称。④馀:剩下之意。
(1)云门寺的特点是什么?试结合颈联作具体分析。(3分)
(2)试分析颔联“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的艺术特色。(5分)
答案:
(1)颈联两句,写诗人卧床环顾时所看到的景象。墙上,因为年深日久,壁画的大部分已经剥落,只见到剩下的大雁,足见佛寺之古老;天上,闪烁的群星像是镶嵌在窗户上那样近,突出了云门寺的“高”。这两句分别写出了云门寺的“古”与“高”的特点。
(2)这一联描写了诗人到达寺中宿处后凭窗远眺的景象。“千嶂夕”“五湖秋”,所见之景都不是眼前实景,而是想象中的虚景,这里运用了以虚为实的手法。这两句诗对偶工整,山与水对比,秋与夕映衬,写景抒情,意境优美,写出了云门寺雄视千山、高耸入云的气派,创设了高远壮美的意境,也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怀。
【译文】
云门寺阁坐落在云门山下,繁花盛开如烟如雾,但却有一种超脱尘俗的幽静。到了晚上,悬挂的灯火照映着群山,卷起窗幔,映入眼帘的是如太湖秋水般的夜色。画壁上还留存着鸿雁的痕迹,天上的繁星彷佛停留在纱窗上。这样的景致让人更加怀疑通往天庭的路就在附近,果不然,当天夜里就做了一个跟白云一起遨游天际的梦。[2]
赏析:
《宿云门寺阁》是唐代诗人孙逖创作的描写住宿在云门寺阁的感怀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叙述赴寺、入阁、睡下、入梦;又以空间为序,先从远处写全景,再从阁内写外景,最后写阁内所见。艺术结构高超,处处都见匠心。
云门寺在今浙江绍兴境内的云门山(又名东山)上,晋安帝时建,梁代处士何胤、唐代名僧智永等都在寺里栖隐过。从杜甫诗“若耶溪,云门寺,吾独何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来看,此寺是当时一个有名的隐居之地。
一、二句以写意的笔法,勾勒出云门寺的一幅远景。首句点出云门寺的所在,次句写出寺的环境氛围。“香阁”二字,切合佛寺常年供香的特点。寺阁坐落在东山下,那儿地势高,云雾缭绕。时近傍晚,山花笼上了一层苍茫的暮色,似在烟霭之中。“象外”,是物象之外的意思。用“象外”去形容“幽”,是说其幽无比,超尘拔俗。一座幽静的佛寺便在邈远天际淡淡化出。两句于写景之中兼寓叙事:云门寺尚在远方,诗人此时还在投宿途中。
三、四句所写,是到达宿处后凭窗远眺的景象。这两句对偶工稳,内蕴深厚,堪称是篇中的警策。“悬灯”、“卷幔”正是入夜时初到宿处的情状:点燃宿处油灯,卷起久垂的帷帘,观赏起窗外的夜色。诗人借悬灯写出夜色中壁立的千嶂,借卷幔写出想象中所见浩淼的五湖(太湖的别名)。山与水对比,纵与横映衬,意境极为优美。其实,在茫茫夜色中,任你卷起窗帘或借助于所悬之灯,是看不到千嶂奇景和五湖秋色的,这纯属想象之辞。诗人不为夜幕和斗室所限,而能逸兴遄飞,放笔天地,写出如此壮美的诗句,显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而且,这两句诗并非泛泛的写景抒情之笔。诗人以“悬灯”、“卷幔”表示投宿,又以“秋”与“夕”点出节令与时间,并以“千嶂”、“五湖”的高远气象表明所宿处的云门山寺的势派。
五六两句,紧承“悬灯”和“卷幔”,写卧床环顾时所见。看来,这时诗人已经睡下,但一时还未成眠,便游目室内与窗外:墙上,因为年深日久,壁画的大部分已经剥落,只见到尚剩下的大雁;天空,闪烁的群星象是镶嵌在窗户上那样临近。画壁黯淡,足见佛寺之古老,正与诗人此时睡意昏昏的状态相接近;群星在窗口闪烁,象是引诱着诗人进入梦乡。两句分别写出云门寺“高”与“古”的特色。
最后两句写入梦后的情景。终于,诗人坠入了沉沉的梦乡:“更疑”句直承“纱窗”句,因有斗牛临窗的情景,才引出云门寺地势高峻、犹如与天相近的联想,因而在夜间竟做起驾着白云凌空遨游的梦来。“疑”字用疑似的口气将似有若无的境界说出,朦胧恍惚,真有梦境之感。
全诗八句,紧扣诗题,丝丝入扣,密合无间。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叙述赴寺、入阁、睡下、入梦,写足“宿”字。又以空间为序,先从远处写全景,再从阁内写外景,最后写阁内所见;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环环相衔,首尾圆合,写尽云门寺的“高”与“古”。艺术结构高超,处处都见匠心。
* 宿云门寺阁孙逖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注释】⑴云门寺阁:指云门寺内的阁楼。云门寺在浙江省会稽县南云门山<又名东山>此寺是当时的一个有名的隐居之地。⑵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