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惊字的成语 (183个)

41

狗吠之

成语拼音:
gǒu fèi zhī jīng
成语解释:
谓小忧。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中国无狗吠之,而外累于远方之备。”
42

鬼哭神

成语拼音:
guǐ kū shén jīng
成语解释:
形容极度恐。
成语出处:
《水浒传》第七十回:“张清带住枪杆,去锦袋中摸出一石子。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吓得鬼哭神。”
43

海波不

成语拼音:
hǎi bō bù jīng
成语解释:
:震动。比喻平安无事
成语出处:
唐·李庾《东都赋》:“开元太平,海波不,乃驾神都,东人夸荣。”
44

胆颤

成语拼音:
hún jīng dǎn chàn
成语解释:
形容恐万分。
成语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33回:“薛举一枝画戟神出鬼没,若舞梨花,遍身解数。官军看了,个个魂胆颤。”
45

胆落

成语拼音:
hún jīng dǎn luò
成语解释:
形容恐万分。
成语出处: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虽是圣人,亦得魂胆落。”
46

魄落

成语拼音:
hún jīng pò luò
成语解释:
形容极度恐。
成语出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此本一上,这厮不独削籍清朝,抑且置身圜土,使众人魂魄落,舌结口钳。”
47

魄惕

成语拼音:
hún jīng pò tì
成语解释:
形容十分震
成语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予见之而魂魄惕,此予向者意地中固有之局,何斯人之先得我心邪?”
48

骇浪

成语拼音:
hài làng jīng tāo
成语解释:
骇:使怕;涛:大波浪。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
唐 田颖《玉山堂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49

骇目

成语拼音:
hài mù jīng xīn
成语解释:
使人见到非常震
成语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平地水深数丈,树头牵夫藻荇,舵尾压于楼台,骇目心,声如万马。”
50

鹤怨猿

成语拼音:
hè yuàn yuán jīng
成语解释:
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成语出处:
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稼轩未来。”
51

才风逸

成语拼音:
jīng cái fēng yì
成语解释:
人的才华像风飘逸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才风逸,壮志烟高。”
52

才绝艳

成语拼音:
jīng cái jué yàn
成语解释:
见“才绝艳”。
成语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
53

采绝艳

成语拼音:
jīng cǎi jué yàn
成语解释:
谓文采人,辞藻华美。
成语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54

耳骇目

成语拼音:
jīng ěr hài mù
成语解释:
耳闻目见后内心震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耳骇目。”
55

愕失色

成语拼音:
jīng è shī sè
成语解释:
失色:由于受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
成语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愕失色。”
56

风扯火

成语拼音:
jīng fēng chě huǒ
成语解释:
形容大小怪,自相
成语出处:
沙汀《在祠堂里》:“总是风扯火的!请问,搜查也搜查了,他还会把那个抓起来去枪毙么?不会的。”
57

风骇浪

成语拼音:
jīng fēng hài làng
成语解释:
喻使世俗震动、极不寻常。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据地保那张报单,五路通详上去,奉到宪批,批了‘如详办理’四个大字,把一桩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58

风怒涛

成语拼音:
jīng fēng nù tāo
成语解释:
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
成语出处:
清·刘大櫆《谢氏妹六十寿序》:“回思三十年前,风怒涛,恍如梦寐。”
59

见惯不

成语拼音:
jiàn guàn bù jīng
成语解释:
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成语出处:
宋·邵雍《首尾吟135首》:“见惯不新物盛,话长难说故人稀。”
60

弓之鸟

成语拼音:
jīng gōng zhī niǎo
成语解释: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也作“伤弓之鸟。”
成语出处:
《晋书 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弓之鸟难安。”
* 惊的成语,带惊字的成语,包含惊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