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国字的成语 (232个)
-
221
治国安邦
- 成语拼音:
- zhì guó ān bāng
- 成语解释:
-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 成语出处:
-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
222
治国安民
- 成语拼音:
- zhì guó ān mín
- 成语解释:
- 治:治理;安:使安定;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业的意思。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定。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
223
治国齐家
- 成语拼音:
- zhì guó qí jiā
- 成语解释:
-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 成语出处: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
224
振国之患
- 成语拼音:
- zhèn guó zhī huàn
- 成语解释:
- 振:拯救;患:灾难,祸患。拯救国家的祸息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雄,振国家之患。”
-
225
佐国之谋
- 成语拼音:
- zuǒ guó zhī móu
- 成语解释:
- 佐:协助;谋:谋略。协助治国的谋略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拔于囚虏之中,信其佐国之谋。”
-
226
忠君爱国
- 成语拼音:
- zhōng jūn ài guó
- 成语解释:
- 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此人虽则商贾之流,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排患解纷之略。”
-
227
忠君报国
- 成语拼音:
- zhōng jūn bào guó
- 成语解释:
- 忠于国君,报效国家
- 成语出处:
- 元·郑光祖《伊尹耕萃》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
-
228
专权误国
- 成语拼音:
- zhuān quán wù guó
- 成语解释:
- 专权:独断行事。指坏人独揽大权,贻误国家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此指严嵩、严世蕃父子二人也。朕久闻其专权误国……朕当即为处分,卿不可外泄于人。”
-
229
众人国士
- 成语拼音:
- zhòng rén guó shì
- 成语解释:
- 众人:普通人;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一》:“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
230
主少国疑
- 成语拼音:
- zhǔ shǎo guó yí
- 成语解释:
-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 成语出处: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
231
周游列国
- 成语拼音:
- zhōu yuó liè guó
- 成语解释:
- 周游: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后指走遍各地。
- 成语出处:
- 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孔子周游列国》:“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
232
舟中敌国
- 成语拼音:
- zhōu zhōng dí guó
- 成语解释:
- 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 国的成语,带国字的成语,包含国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