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的成语 (442个)
-
281
苦口恶石
- 成语拼音:
- kǔ kǒu è shí
- 成语解释:
- 石:古代石针。比喻逆耳而有益的规劝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
282
苦思恶想
- 成语拼音:
- kǔ sī è xiǎng
- 成语解释:
- 形容竭力思索,绞尽脑汁
- 成语出处: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2回:“彼此争强赌胜,用尽心机,苦思恶想,愈出愈奇,必要出人头地。”
-
283
可望而不可即
- 成语拼音:
- kě wàng é bù kě jí
- 成语解释:
-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唐·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
284
可喜可愕
- 成语拼音:
- kě xǐ kě è
- 成语解释:
- 愕:惊讶。又喜悦又惊讶
- 成语出处:
- 明·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
-
285
课语讹言
- 成语拼音:
- kè yǔ é yán
- 成语解释:
- 多嘴多舌,胡言乱语
- 成语出处:
- 《宣和遗事》前集:“咱家里有课语讹言的,怎奈何?娘,你可急忙告报官司去,恐带累咱们!”
-
286
苦争恶战
- 成语拼音:
- kǔ zhēng è zhàn
- 成语解释:
- 艰苦的征战
- 成语出处:
- 明·无名氏《九宫八卦阵》第一折:“我也曾苦争恶战数千番,但行处忘生舍死何曾慢。”
-
287
苦征恶战
- 成语拼音:
- kǔ zhēng è zhàn
- 成语解释:
- 艰苦的征战
- 成语出处:
- 明·无名氏《庆赏端阳》第一折:“某姓秦名琼自叔宝,立唐以来,苦征恶战,累建功勋。”
-
288
烂额焦头
- 成语拼音:
- làn é jiāo tóu
- 成语解释:
-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宋 李纲《谢移沣州居住表》:“进不量其浅薄,退遂致于烂额焦头。”
-
289
敛锷韬光
- 成语拼音:
- liǎn è tāo guāng
- 成语解释:
- 比喻隐匿锋芒,才气不外露
- 成语出处:
- 明 张煌言《上鲁国主启二》:“仍乞敛锷韬光,以绝敌人窥伺。”
-
290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 成语拼音:
- lài há mɑ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 成语解释:
- 地面上爬着的癞蛤蟆想吃在天上飞翔的天鹅。比喻痴心妄想。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我直恁这般呆!癞蛤蟆怎想吃天鹅肉!”
-
291
龙门点额
- 成语拼音:
- lóng mén diǎn é
- 成语解释: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故以“龙门点额”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 成语出处: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
292
龙泉太阿
- 成语拼音:
- lóng quán tài ē
- 成语解释:
- 指古代的两件宝剑
- 成语出处: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8回:“众夫散出,焕密启其函,见其光芒射目,乃是宝剑二口,靶上刻有字号,名曰龙泉太阿。”
-
293
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 成语拼音:
- lài xiā má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 成语解释:
- 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得到不能到手的东西。痴心妄想
- 成语出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回:“平儿说道:‘癞虾蟆想吃天鹅肉,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
294
两贤相厄
- 成语拼音:
- liǎng xián xiāng è
- 成语解释:
- 厄:迫害。指两个有才德的人相互迫害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
295
缧绁之厄
- 成语拼音:
- léi xiè zhī è
- 成语解释:
- 缧绁:拘押犯人的绳索,引申为囚禁。指牢狱之灾厄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我也自这般寻思。若不是贤兄如此周全,宋江定遭缧绁之厄。”
-
296
目语额瞬
- 成语拼音:
- mù yǔ é shùn
- 成语解释:
- 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形容处事精明狡猾。
- 成语出处:
- 明·王志坚《表异录·邑里》:“目语额瞬,言市人精黠也。”
-
297
怒不可遏
- 成语拼音:
- nù bù kě è
- 成语解释:
-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 成语出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
298
怒从心起,恶向胆生
- 成语拼音:
- nù cóng xīn qǐ,è xiàng dǎn shēng
- 成语解释:
- 恶:凶暴。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成语出处:
- 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不觉怒从心起,恶向胆生,顾不得什么,一口气赶到客厅。”
-
299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成语拼音:
- nù cóng xīn tóu qǐ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 成语解释:
-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成语出处:
- 《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300
逆风恶浪
- 成语拼音:
- nì fēng è làng
- 成语解释:
- 比喻险恶的形势。
- 成语出处:
-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即使尹老师满腹牢骚及烦躁,也还是听到铃声,奔赴教室,顶着‘四人帮’掀起的逆风恶浪,为学生们上课。”
* e成语,e的成语,带e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