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攻击的成语 (50个)
-
21
避实就虚
- 成语拼音:
- bí shí jiù xū
- 成语解释:
- 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
22
突然袭击
- 成语拼音:
- tū rán xí jī
- 成语解释:
- 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现多比喻突然加于别人的行动使人感到意外而难应付。
- 成语出处: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这个突然袭击使大林大感狼狈,面红着。”
-
23
围魏救赵
- 成语拼音:
- wéi wèi jiù zhào
- 成语解释:
- 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魏、赵:战国时的国名。
- 成语出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0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
24
八攻八克
- 成语拼音:
- bā gōng bā kè
- 成语解释:
- 屡次攻击,屡次胜利
- 成语出处: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
-
25
大肆攻击
- 成语拼音:
- dà sì gōng jī
- 成语解释:
- 用不实或过分之辞对人大加攻击
- 成语出处:
-
26
抵瑕陷厄
- 成语拼音:
- dǐ xiá xiàn è
- 成语解释:
- 抵:触;瑕:瑕疵,缺点;陷:攻破;厄:迫害。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 成语出处:
- 唐 柳宗元《答问》:“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
27
入室操戈
- 成语拼音:
- rù shǐ cāo gē
- 成语解释:
- 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
28
伐异党同
- 成语拼音:
- fá yì dǎng tóng
- 成语解释:
- 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
29
众矢之的
- 成语拼音:
- zhòng shǐ zhī dì
- 成语解释:
- 许多箭射击的共同靶心(矢:箭;的:靶心)。比喻大家攻击的目标。
- 成语出处:
- 清 谭嗣同《报贝元徽》:“今之原祸始音,必以合肥为众矢之的。”
-
30
党同伐异
- 成语拼音:
- dǎng tóng fá yì
- 成语解释:
- 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
31
捣虚批吭
- 成语拼音:
- dǎo xū pī háng
- 成语解释:
- 乘虚攻击敌人要害
- 成语出处:
- 明 无名氏《十样锦》第三折:“这一个田穰苴立兵书有智量,这一个下齐城捣虚批吭。”
-
32
恶意中伤
- 成语拼音:
- è yì zhòng shāng
- 成语解释:
- 出自恶毒用心去攻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 成语出处: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
33
反咬一口
- 成语拼音:
- fǎn yǎo yī kǒu
- 成语解释:
- 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 成语出处: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
34
固壁清野
- 成语拼音:
- gù bì qīng yě
- 成语解释:
- 固壁,谓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谓转移人口、物资,使敌无所获取。这是对付优势入侵敌人的一种策略。
- 成语出处:
- 《北齐书·李浑传》:“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
35
狗咬狗
- 成语拼音:
- gǒu yǎo gǒu
- 成语解释:
- 比喻坏人之间互相攻击
- 成语出处:
- 曹禺《自己费力找到真理》:“至于潘经理与李石清的狗咬狗,应该是比较好处理的戏,只要注意让他们‘咬’得很真实就行。”
-
36
含沙射影
- 成语拼音:
- hán shā shè yǐng
- 成语解释:
- 相传有一种叫蜮的动物;居水中;听到人声;会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肤发疮;被射中影子的人也会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 成语出处:
- 晋 干宝《搜神记》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
37
讦以为直
- 成语拼音:
- jié yǐ wéi zhí
- 成语解释:
- 讦:攻击别人短处;直:直率。揭发别人的隐私自认为坦率。形容人品奸诈虚伪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
38
连抵其隙
- 成语拼音:
- lián dǐ qí xì
- 成语解释:
- 连续攻击他谈话中的漏洞
- 成语出处:
-
39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成语拼音:
- míng qiāng hǎo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
- 成语解释:
- 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亦作“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成语出处:
- 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40
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 成语拼音:
- 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
- 成语解释:
- 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同“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 成语出处:
- 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待我到丞相跟前去,背他一场是非,叫他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 关于攻击的成语 形容攻击的成语 描述攻击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