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才能的成语 (355个)
-
201
疾风知劲草
- 成语拼音:
- jí fēng zhī jìng cǎo
- 成语解释:
- 只有经过猛烈大风的考验;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原来比喻在危急关头才显出的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现在还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阶级斗争的考验;才能显出谁是坚强的革命者。劲:有力量。
- 成语出处:
- 《东观汉记 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尽草。”
-
202
矜功伐善
- 成语拼音:
- jīn gōng fá shàn
- 成语解释:
- 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虚心。
- 成语出处:
- 《晋书 段灼传》:“艾性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
203
江海不逆小流
- 成语拼音:
- jiāng hǎi bù nì xiǎo liú
- 成语解释:
- 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
- 成语出处:
- 汉·刘向《说苑·尊贤》:“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
204
家和万事兴
- 成语拼音:
- jiā hé wàn shì xīng
- 成语解释:
- 家庭和睦才能做任何事情都能兴旺
- 成语出处: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大凡一家人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何况媳妇又没犯甚么事!”
-
205
九合一匡
- 成语拼音:
- jiǔ hé yī kuāng
- 成语解释:
- 合:聚集。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
- 成语出处:
-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恒伯长。”
-
206
解铃系铃
- 成语拼音:
- jiě líng jì líng
- 成语解释:
- 系:缚;系上。本佛教禅宗语。意思是虎脖子的铃子是谁系上去的;谁才能把它解下来。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仍由谁去负责处理。也作“解铃还须系铃人。”
- 成语出处:
- 宋 释惠洪《林间集》下卷:“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
-
207
经纶济世
- 成语拼音:
- jing lun ji shi
- 成语解释:
- 指具有治理国家,经世济民的才能。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济世:救世。
- 成语出处:
- 元·郑德辉《伊尹耕莘》第二折:“想你学成经纶济世之策,立国安邦之谋。”
-
208
经纶满腹
- 成语拼音:
- jīng lún mǎn fù
- 成语解释:
- 经纶:原指整理蚕线;理丝为经;编丝为纶;统称为经纶。引申为规划治理。比喻人富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也形容人很有学问。
- 成语出处:
- 宋 洪炎《西渡诗集 闻师川谏议至漳州作建除字诗十二韵迓之》:“满腹怀经纶,笔间含露雨。”
-
209
敬老尊贤
- 成语拼音:
- jìng lǎo zūn xián
- 成语解释:
- 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向《说苑 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贤,则有庆,益其地。”
-
210
将门虎子
- 成语拼音:
- jiàng mén hǔ zǐ
- 成语解释:
- 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
- 成语出处:
- 三月夫《吴三贵·异象少年》:“将门虎子!这孩子面相极佳,将来说不定会是国之栋梁啊!”
-
211
将门无犬子
- 成语拼音:
- jiàng mén wú quǎn zǐ
- 成语解释:
- 将门:将、相的家庭。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不会有庸才俗辈。
- 成语出处:
-
212
加人一等
- 成语拼音:
- jiā rén yī děng
- 成语解释:
- 加:超过。超过别人一等。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也指争强好胜。
- 成语出处: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夫子曰:‘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
213
兼人之材
- 成语拼音:
- jiān rén zhī cái
- 成语解释:
- 兼人:胜过人;材:通“才”,才能。超出一般人的才能。形容人能力强
- 成语出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一天到晚,忙了东又忙西,就是有兼人之材,恐怕亦办不了。”
-
214
敬事后食
- 成语拼音:
- jìng shì hòu shí
- 成语解释:
- 语本《论语·卫灵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邢昺疏:“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谓凡事应当先尽力去做,待有功绩后才能享受俸禄。
- 成语出处:
- 语出《论语·卫灵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邢昺疏:“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
-
215
举善荐贤
- 成语拼音:
- jǔ shàn jiàn xián
- 成语解释:
-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216
决胜千里
- 成语拼音:
- jué shèng qiān lǐ
- 成语解释:
- 决定千里外战役的胜利。形容卓越的军事运筹才能。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217
经天纬地
- 成语拼音:
- jīng tiān wěi dì
- 成语解释:
- 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
- 成语出处:
- 《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
218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成语拼音:
-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 成语解释:
-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 成语出处:
- 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219
经纬天地
- 成语拼音:
- jīng wěi tiān dì
- 成语解释:
- 经:丝织品的直线;纬:丝织品的横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曰比,经纬天地曰文。”
-
220
景星凤皇
- 成语拼音:
- jǐng xīng fèng huáng
- 成语解释:
- 传说太平之世才能风到景星和凤凰。后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
- 成语出处:
-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 关于才能的成语 形容才能的成语 描述才能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