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头脑的成语 (38个)

21

昏愦胡涂

成语拼音:
hūn kuì hú tú
成语解释:
昏愦:昏乱。形容糊涂,不明事理
成语出处:
鲁迅《拟豫言》:“被批评家们痛驳,谓‘久已如此,而还要多说,实属不明大势,昏愦胡涂。’”
22

昏聩无能

成语拼音:
hūn kuì wú néng
成语解释: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成语出处:
23

驾雾腾云

成语拼音:
jià wù téng yún
成语解释:
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发昏。
成语出处:
元 郑德辉《老君堂》第二折:“恨不的驾雾腾云,臂生两翅,飞出狱院。”
24

旷若发矇

成语拼音:
kuàng ruò fā méng
成语解释:
旷:开朗;矇: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朗。比喻人开窍,明达起来
成语出处:
三国·魏·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矇。”
25

旷若发蒙

成语拼音:
kuàng ruò fā méng
成语解释:
旷:空旷;开阔。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亦比喻使人忽然开窍,明达起来。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蒙。”
26

流言止于智者

成语拼音:
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
成语解释:
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成语出处:
《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27

人小鬼大

成语拼音:
rén xiǎo guǐ dà
成语解释:
指年纪小而却很精明,为人调皮,鬼主意多
成语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1回:“人小鬼大,你竟敢弄这样的戏法。”
28

如坠五里雾中

成语拼音:
rú zhuì wǔ lǐ wù zhōng
成语解释:
坠:落下。比喻陷入一片混沌糊涂的境地,令人摸不着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坠其云雾中’。”
29

如坐云雾

成语拼音:
rú zuò yún wù
成语解释:
象坐在云里雾里。比喻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成语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及有凶吉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30

发胀

成语拼音:
tóu nǎo fā zhàng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31

先入为主

成语拼音:
xiān rù wéi zhǔ
成语解释:
指先听进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中占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32

心有灵犀一点通

成语拼音:
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
成语解释: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灵犀:古人说犀牛是一种灵兽;它的角上有条白纹从角尖通向;感应灵敏;所以称灵犀。
成语出处:
唐 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3

幼稚可笑

成语拼音:
yòu zhì kě xiào
成语解释:
简单,让人发笑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我们队伍中曾经发生过的反对准备的意见是幼稚可笑的。”
34

重脚轻

成语拼音: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成语解释:
形容发胀;脚下无力。比喻轻重倒置;基础不稳固或事物上下部分不协调;不平衡。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只见这十五个人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35

转向

成语拼音:
měng tóu zhuàn xiàng
成语解释:
形容昏乱,糊里糊涂
成语出处:
高玉宝《高玉宝》第12章:“玉宝那个孩子,在农村里那样伶俐,那样活泼,一进工厂就变得懵转向了。”
36

昏眼花

成语拼音:
tóu hūn yǎn huā
成语解释:
昏晕,眼睛发花。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一气气得昏眼花,饮食多绝了。”
37

转向

成语拼音:
hūn tóu zhuǎn xiàng
成语解释:
发昏,迷失方向。
成语出处:
《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智破六合城》:“逃啊,逃啊,昏转向,一冲到个塘里,淹死了。”
38

昏眼晕

成语拼音:
tóu hūn yǎn yūn
成语解释:
晕乱,眼睛昏花。
成语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李太师被张保背着飞跑,颠得昏眼晕。”
* 关于头脑的成语 形容头脑的成语 描述头脑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