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的成语 (353个)

201

辅弼之勋

成语拼音:
fǔ bì zhī xūn
成语解释:
辅:辅助;弼:纠正。辅助的功绩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志·魏志·何夔传》:“以亲则君有辅弼之勋焉,以贤则君有醇固之茂焉。”
202

覆舟载舟

成语拼音:
fù zhōu zài zhōu
成语解释:
覆:颠覆;载:承载。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兴亡
成语出处:
·赵·荀况《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203

官法如炉

成语拼音:
guān fǎ rú lú
成语解释:
如炉火无情。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这个便是铁呵,怎当那官法如炉。”
204

之干城

成语拼音:
guó zhī gān chéng
成语解释:
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主权的捍卫者。
成语出处:
《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颖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
205

经邦论道

成语拼音:
jīng bāng lùn dào
成语解释:
指治理,谈论治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成语出处:
《隋书 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206

经纶济世

成语拼音:
jing lun ji shi
成语解释:
指具有治理,经世济民的才能。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大事。济世:救世。
成语出处:
元·郑德辉《伊尹耕莘》第二折:“想你学成经纶济世之策,立安邦之谋。”
207

瘠牛羸豚

成语拼音:
jí niú léi tún
成语解释:
瘠:瘠瘦;羸:病弱的。瘦弱的牛和猪。比喻弱小的民族或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匈加利爱者噶苏士传》:“杜兰斯哇人,撒逊人等,亦随其所敌视之马哥耶族,同成灰烬。瘠牛羸豚,坐待割。”
208

济世安民

成语拼音:
jì shì ān mín
成语解释:
使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成语出处:
《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209

酒酸不售

成语拼音:
jiǔ suān bù shòu
成语解释:
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效力,使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成语出处: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着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而狗迎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210

假途灭虢

成语拼音:
jiǎ tú miè guó
成语解释: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演义》第56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
211

乱臣贼子

成语拼音:
luàn chén zéi zǐ
成语解释:
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212

立业安邦

成语拼音:
lì yè ān bāng
成语解释:
建立,安定天下。同“立安邦”。
成语出处:
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想五帝之世,求贤用士,立业安邦,你是不知也。”
213

礼仪之邦

成语拼音:
lǐ yí zhī bāng
成语解释: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
成语出处: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214

民为邦本

成语拼音:
mín wéi bāng běn
成语解释:
邦:。人民是立之本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215

民惟邦本

成语拼音:
mín wéi bāng běn
成语解释:
惟:乃,是;邦:。人民是立之本
成语出处:
《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216

逆取顺守

成语拼音:
nì qǔ shùn shǒu
成语解释:
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
成语出处:
《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而以取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217

内忧外患

成语拼音:
nèi yōu wài huàn
成语解释:
忧:忧虑;患:祸患。指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成语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218

漆女忧鲁

成语拼音:
qī nǚ yōu lǔ
成语解释:
鲁穆公时事危急,漆室之女对深感忧虑。指不当政的人对事担忧
成语出处:
清·毛祥麟《墨余录·开捐例》:“行见贞下起元,物极必反,沙汰之政,当轴必已筹及,毋徒为漆女之忧鲁也。”
219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成语拼音:
qiān yì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bái
成语解释:
镒:古代重量单位,1镒=20两;裘:皮衣。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
成语出处:
·宋·墨翟《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220

入境问俗

成语拼音:
rù jìng wèn sú
成语解释:
进入别的;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以免违犯。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 关于国家的成语 形容国家的成语 描述国家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