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舌的成语 (32个)
-
21
是非口舌
- 成语拼音:
- shì fēi kǒu shé
- 成语解释:
-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反为干净,省了许多是非口舌。”
-
22
鸱鸮弄舌
- 成语拼音:
- chī xiāo nòng shé
- 成语解释:
- 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比喻小人。鸱鸮卖弄口舌。比喻小人拨弄是非,得以逞强。
- 成语出处:
- 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竭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凰。
-
23
掉三寸舌
- 成语拼音:
- diào sān cùn shé
- 成语解释:
- 掉:摆动,摇。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 成语出处:
- 《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
24
弄嘴弄舌
- 成语拼音:
- nòng zuǐ nòng shé
- 成语解释:
- 弄:玩弄,卖弄。犹言耍嘴皮子。形容卖弄口舌或搬弄是非。
- 成语出处: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这个弼马瘟着然会弄嘴弄舌。”
-
25
足趼舌敝
- 成语拼音:
- zú jiǎn shé bì
- 成语解释:
- 谓费了许多力气和口舌。
- 成语出处:
- 清·叶廷琯《吹网录·宁古塔纪略》:“至汉槎赐环之事,桭臣言同社诸公,如宋右之相国……固不忘故旧,而其中足趼舌敝,以成兹举者,则大冯三兄之力居多。”
-
26
白费口舌
- 成语拼音:
- bái fèi kǒu shé
- 成语解释:
- 谈话一无所获
- 成语出处:
-
27
颠唇簸嘴
- 成语拼音:
- diān chún bò zuǐ
- 成语解释:
- 谓搬弄口舌。
- 成语出处:
-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王家若男若女,若大若小,那一个不欣羡潘小官人美貌,如潘安再出,暗暗地颠唇簸嘴,批点那飞天夜叉之丑。”
-
28
冷锅里爆豆
- 成语拼音:
- lěng guō lǐ bào dòu
- 成语解释:
- 比喻本已平息的纠纷,口舌等忽然又发作起来。
- 成语出处:
- 林斤澜《满城飞花》:“沉默了仿佛一个黑夜,冷锅里爆豆般说道:‘我不上学了。’”
-
29
说是谈非
- 成语拼音:
- shuō shì tán fēi
- 成语解释:
- ①评说是非。②指搬弄口舌。
- 成语出处:
- 元·无名氏《点绛唇·赠妓》:“不问生熟办酒食,他便要异盏传杯,说是谈非,斜眼相窥。”
-
30
吮痈噬痔
- 成语拼音:
- shǔn yōng shì zhì
- 成语解释:
- 吮:用嘴吸;痈:毒疮;噬:咬。指用口舌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 成语出处:
-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他们把那瓣香祖传来的奴颜婢膝的面孔,吮痈噬痔的长技,向来在本国有权力的人里头用熟的,近来都用在外国人身上了。”
-
31
言差语错
- 成语拼音:
- yán chā yǔ cuò
- 成语解释:
- 言语冲撞或口舌之争
- 成语出处: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1回:“二则与狄希陈朝夕坐在船上,相厮相守,易于言差语错,动辄将狄希陈打骂。”
-
32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 成语拼音:
- yán zhě zhūn zhūn,tīng zhě miǎo miǎo
- 成语解释:
-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 成语出处:
- 《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关于口舌的成语 形容口舌的成语 描述口舌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