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明的成语 (60个)
-
41
畏影避迹
- 成语拼音:
- wèi yǐng bì jì
- 成语解释:
-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
42
畏影恶迹
- 成语拼音:
- wèi yǐng è jì
- 成语解释:
- 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 成语出处:
- 《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
43
杳如黄鹤
- 成语拼音:
- yǎo rú huáng hè
- 成语解释:
- 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 成语出处:
- 唐 崔灏《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44
颠倒是非
- 成语拼音:
- diān dǎo shì fēi
- 成语解释:
-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
- 成语出处:
- 唐 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
45
黄毛丫头
- 成语拼音:
- huáng máo yā tóu
- 成语解释:
- 年幼不明事理的女孩子
- 成语出处:
- 钱钟书《围城》:“为了一个黄毛丫头,就那么愤世嫉俗,真是小题大做!”
-
46
叽里咕噜
- 成语拼音:
- jī lǐ gū lū
- 成语解释:
- 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
- 成语出处: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忽又听见他们叽里咕噜的说起外国话来,我以为他们请了外国客来了。”
-
47
久梦初醒
- 成语拼音:
- jiǔ mèng chū xǐng
- 成语解释:
- 久:长久;初:刚;醒:醒悟。像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从长期不明事理中顿然醒悟
- 成语出处: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6回:“王氏久梦初醒之人,极口赞成。”
-
48
虑事多暗
- 成语拼音:
- lǜ shì duō zǎo
- 成语解释:
- 考虑事情不明
- 成语出处:
-
49
潜台词
- 成语拼音:
- qián tái cí
- 成语解释:
- 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
- 成语出处:
- 张平《抉择》:“末了,杨诚说了一句潜台词很丰富的话。”
-
50
强做解人
- 成语拼音:
- qiǎng zuò jiě rén
- 成语解释:
- 强:勉强;解人:能够理解和通达其中意趣的人。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 成语出处:
-
51
天昏地暗
- 成语拼音:
- tiān hūn dì àn
- 成语解释:
-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 成语出处:
-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
52
五里雾
- 成语拼音:
- wǔ lǐ wù
- 成语解释:
-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
53
五里雾中
- 成语拼音:
- wǔ lǐ wù zhōng
- 成语解释:
-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
54
五里云雾
- 成语拼音:
- wǔ lǐ yún wù
- 成语解释:
- 令人迷惑的纠纷或混乱,迷离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成语出处: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那窗外的孙杰却被三姊弄得如在五里云雾中。”
-
55
无头告示
- 成语拼音:
- wú tóu gào shì
- 成语解释:
- 用意不明的文告。也指缺乏主要内容的官样文章。
- 成语出处:
-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二章:“昨日‘半梁山’在那里贴出好些无头告示,声言要同‘赛少林’厮拼。”
-
56
无知妄作
- 成语拼音:
- wú zhī wàng zuò
- 成语解释:
- 缺乏知识、不明事理而胡为。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奚取于三家之堂。”宋·朱熹集注:“讥其无知妄作,以取谮窃之罪。”
-
57
醒聩震聋
- 成语拼音:
- xǐng kuì zhèn lóng
- 成语解释:
- 犹言振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 成语出处:
- 陶曾佐《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一跃而登此庄严美丽之舞台中,一奋萃此醒聩震聋之盘涡里。”
-
58
云天雾地
- 成语拼音:
- yún tiān wù dì
- 成语解释:
-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 成语出处: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
-
59
愚戆窳惰
- 成语拼音:
- yú zhuàng yǔ duò
- 成语解释:
- 愚戆:无知不明事理;窳:懒惰。形容愚昧而又懒惰
- 成语出处:
- 春秋·齐·管仲《管子·水地》:“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
-
60
震聋发聩
- 成语拼音:
- zhèn lóng fā kuì
- 成语解释:
-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 成语出处:
- 刘心武《写在水仙花旁》一:“一旦有满足这种要求的作品出现,形同震聋发聩,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 关于不明的成语 形容不明的成语 描述不明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