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事事的成语 (787个)
-
161
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 成语拼音:
- jiàn guài bù guài,qí guài zì huài
- 成语解释:
- 怪:奇异的;坏:败。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
- 成语出处:
- 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姜七家猪》:“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
162
见怪不怪,其怪自绝
- 成语拼音:
- jiàn guài bù guài,qí guài zì jué
- 成语解释:
- 怪:奇异的;绝:绝迹,了却。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
- 成语出处:
- 谢觉哉《作风漫谈》:“既是毫无根据,那见怪不怪,其怪自绝,又何必大惊小怪呢。”
-
163
疾雷不及塞耳
- 成语拼音:
- jí léi bù jí sāi ěr
- 成语解释:
-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成语出处:
- 《淮南子 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
164
疾雷不及掩耳
- 成语拼音:
-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 成语解释:
-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 成语出处:
- 《六韬 军势》:“善者从而不择,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
-
165
疾雷不暇掩耳
- 成语拼音:
- 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
- 成语解释:
-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成语出处:
- 晋 傅玄《傅子 阙题》:“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当其冲者摧,值其锋者破,所谓疾雷不暇掩耳,则又谁御之。”
-
166
久梦初醒
- 成语拼音:
- jiǔ mèng chū xǐng
- 成语解释:
- 久:长久;初:刚;醒:醒悟。像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从长期不明事理中顿然醒悟
- 成语出处: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6回:“王氏久梦初醒之人,极口赞成。”
-
167
疾霆不暇掩目
- 成语拼音:
- jí tíng bù xiá yǎn mù
- 成语解释:
-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成语出处:
- 《淮南子 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
168
见物不见人
- 成语拼音:
- jiàn wù bù jiàn rén
- 成语解释:
- 只看到事物,看不见人。指片面强调物质条件,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 成语出处:
-
169
接应不暇
- 成语拼音:
- jiē yìng bù xiá
- 成语解释:
- 暇:空闲。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 成语出处: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5回:“普席又要吃酒,未免令人接应不暇了。”
-
170
见异思迁
- 成语拼音:
- jiàn yì sī qiān
- 成语解释:
- 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 成语出处:
- 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
171
接踵而至
- 成语拼音:
- jiē zhǒng ér zhì
- 成语解释:
-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形容人特别多;络绎不绝。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也作“继踵而至”、“接踵而来”。
- 成语出处:
-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
172
可望不可即
- 成语拼音:
- kě wàng bù kě jí
- 成语解释:
- 望:远看;即:接近。望得见却不能接近。比喻事物高远;难以实现或接近。
- 成语出处:
- 元 萨都刺《偕杨善卿等游法云寺》:“凤台锦袍人,可望不可即。”
-
173
可望而不可即
- 成语拼音:
- kě wàng é bù kě jí
- 成语解释:
-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唐·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
174
蠡测管窥
- 成语拼音:
- lǐ cè guǎn kuī
- 成语解释:
- 蠡:瓢;管:竹管;窥:人小孔缝隙里观看。用瓢来量大海,从竹管的小孔看天空。比喻见识片面狭窄,看不到事物的整体。
- 成语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
175
零碎不全
- 成语拼音:
- líng suì bù quán
- 成语解释:
- 指细碎不周全的事物等
- 成语出处:
- 毛泽东《实践论》:“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
176
虑事多暗
- 成语拼音:
- lǜ shì duō zǎo
- 成语解释:
- 考虑事情不明
- 成语出处:
-
177
老朽无能
- 成语拼音:
- lǎo xiǔ wú néng
- 成语解释:
- 老朽:衰老陈腐。形容人衰老不能做什么事情。
- 成语出处:
- 郑愚《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以耽沈之利欲,役老朽之筋骸。”
-
178
暮楚朝秦
- 成语拼音:
- mù chǔ cháo qín
- 成语解释:
- ①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后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②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 成语出处:
- 清·张岱《陶庵梦忆·日月湖》:“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为之。”
-
179
迷惑不解
- 成语拼音:
- mí huò bù jiě
- 成语解释:
- 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 成语出处:
- 老舍《鼓书艺人》二十七:“她鞠了个躬,转身慢慢走进了下场门。掌声很热烈。听众瞧着她,迷惑不解。”
-
180
莫可名状
- 成语拼音:
- mò kě míng zhuàng
- 成语解释:
-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 成语出处:
- 明 刘基《松风阁记》:“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
* 关于不事事的成语 形容不事事的成语 描述不事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