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事事的成语 (787个)
-
421
非通小可
- 成语拼音:
- fēi tōng xiǎo kě
- 成语解释:
- 非:不;通:同“同”;小可:寻常,一般。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视
- 成语出处:
- 《永乐大典戏文·》:“这的是人命事,非通小可。”
-
422
非同小可
- 成语拼音:
- fēi tóng xiǎo kě
- 成语解释:
- 小可:寻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 成语出处:
-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
423
防微杜渐
- 成语拼音:
- fáng wēi dù jiàn
- 成语解释:
- 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
424
福无双至
- 成语拼音:
- fú wú shuāng zhì
- 成语解释:
- 双:成双地;至:到来。幸运的事情不会接连而来。
- 成语出处:
- 汉 刘向《说苑 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
-
425
反邪归正
- 成语拼音:
- fǎn xié guī zhèng
- 成语解释:
- 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将军反邪归正,与宋某同灭田虎,回朝报奏朝廷,自当录用。”
-
426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成语拼音:
- fāng yǐ lèi jù,wù yǐ qún fēn
- 成语解释:
- 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 成语出处:
- 《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
427
方圆殊趣
- 成语拼音:
- fāng yuán shū qù
- 成语解释:
- 殊趣:不同的意趣。因方圆形状各异,意趣大相径庭。比喻人或事物各异,其意趣或特征也各不相同
- 成语出处:
- 《宋书·礼志一》:“今者见生,或年在扞格,方圆殊趣,宜听其去就,各从所安。”
-
428
匪夷所思
- 成语拼音:
- fěi yí suǒ sī
- 成语解释: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成语出处:
- 《周易 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
429
风雨无阻
- 成语拼音:
- fēng yǔ wú zǔ
- 成语解释:
-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
-
430
浮言虚论
- 成语拼音:
- fú yán xū lùn
- 成语解释:
- 浮言:没有事实根据的话。浮泛不切实际的言谈论调
- 成语出处:
- 宋·叶适《制科》:“当制举之盛时,置学立师,以法相授,浮言虚论,披抉不穷。”
-
431
肥皂泡
- 成语拼音:
- féi zào pāo
- 成语解释:
- 指肥皂水吹起的气泡。比喻一触即破的事物或经不起推敲的东西
- 成语出处:
- 钱钟书《围城》:“承那王主任笔下吹嘘,自己也被吹成一个大肥皂泡,未破时五光十色,经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
-
432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成语拼音: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rén wǎ shàng shuāng
- 成语解释: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成语出处:
- 鲁迅《经验》:“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
433
盖不由己
- 成语拼音:
- gài bù yóu jǐ
- 成语解释:
- 盖: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由:听命,顺从。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 成语出处:
- 元·无名氏《谢金吾》:“上命差遣,盖不由己。”
-
434
改恶从善
- 成语拼音:
- gǎi è cóng shàn
- 成语解释:
- 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 成语出处: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 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
435
公公道道
- 成语拼音:
- gōng gōng dào dào
- 成语解释:
- 不偏不倚的、公平合理的事情
- 成语出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咱们今儿可要公公道道的贴一炉子烧饼,要有一个充正经的人。”
-
436
耿耿于怀
- 成语拼音:
- gěng gěng yú huái
- 成语解释:
- 耿耿;形容有心事。老是放在心里;不能忘怀。形容有无法排遣的心事。
- 成语出处:
- 宋 文天祥《贺前人正》:“心绕贺星,遥指于轸中,拳拳公寿,雪立于门外,耿耿于怀。”
-
437
耿耿在怀
- 成语拼音:
- gěng gěng zài huái
- 成语解释:
- 耿耿:形容有心事;怀:心怀。老放在心里,不能忘怀,牵萦回绕
- 成语出处:
- 郭沫若《题画记》:“在日本时我也曾替他题过画,当时是更加没有把握,记得有一张《瞿塘图》,我题的特别拙劣,至今犹耿耿在怀。”
-
438
耿耿在心
- 成语拼音:
- gěng gěng zài xīn
- 成语解释:
- 耿耿:形容有心事。指心事牵萦回绕,不能释怀
- 成语出处: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0回:“当初我在苗家寨曾遇夜行之人,至今耿耿在心。”
-
439
割鸡焉用牛刀
- 成语拼音:
- gē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 成语解释:
-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
440
更仆难数
- 成语拼音:
- gēng pú nán shǔ
- 成语解释:
- 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 成语出处:
- 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 关于不事事的成语 形容不事事的成语 描述不事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