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事事的成语 (787个)
-
241
望尘僄声
- 成语拼音:
- wàng chén bù shēng
- 成语解释:
- 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
- 成语出处:
-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且闾阎凡品,何独识哉?苟望尘僄声而已矣。”
-
242
枉道事人
- 成语拼音:
- wǎng dào shì rén
- 成语解释:
- 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
- 成语出处:
-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
243
无恶不作
- 成语拼音:
- wú è bù zuò
- 成语解释:
- 恶:坏事。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 成语出处: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倚娇作势,折毒孩子,打骂丫头,无恶不作。”
-
244
无平不颇
- 成语拼音:
- wú píng bù pō
- 成语解释:
- 谓凡事没有始终平直而不遇险阻的。
- 成语出处:
- 《周易·泰》:“九三,无平不颇,无往不复。”
-
245
无所不至
- 成语拼音:
- wú suǒ bù zhì
- 成语解释:
-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246
无所事事
- 成语拼音:
- wú suǒ shì shì
- 成语解释:
- 无:没有;事事:从事某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 成语出处:
- 明 归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无所事事。”
-
247
勿谓言之不预
- 成语拼音:
- 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
- 成语解释:
- 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
- 成语出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一经觉察,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
248
畏影避迹
- 成语拼音:
- wèi yǐng bì jì
- 成语解释:
-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
249
畏影恶迹
- 成语拼音:
- wèi yǐng è jì
- 成语解释:
- 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 成语出处:
- 《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
250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成语拼音:
- wù yǐ è xiǎo ér wéi zhī,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
- 成语解释:
- 勿:不要;为:做。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
- 成语出处:
- 《诸葛亮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251
无知妄作
- 成语拼音:
- wú zhī wàng zuò
- 成语解释:
- 缺乏知识、不明事理而胡为。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奚取于三家之堂。”宋·朱熹集注:“讥其无知妄作,以取谮窃之罪。”
-
252
邪不干正
- 成语拼音:
- xié bù gān zhèng
- 成语解释:
- 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宋 王谠《唐语林 方正》:“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
253
邪不压正
- 成语拼音:
- xié bù yā zhèng
- 成语解释:
- 不正当的、不正派的压不倒正当的、正派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曹禺《我对戏剧创作的希望》:“就是邪不压正嘛,最后是正面人物得到了胜利!”
-
254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 成语拼音:
- xiù cái zào fǎn,sān nián bù chéng
- 成语解释:
- 秀才:指儒生。秀才反叛朝廷,多年也难以成功。形容知识分子软弱无力,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 成语出处: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
255
醒聩震聋
- 成语拼音:
- xǐng kuì zhèn lóng
- 成语解释:
- 犹言振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 成语出处:
- 陶曾佐《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一跃而登此庄严美丽之舞台中,一奋萃此醒聩震聋之盘涡里。”
-
256
朽木不可雕
- 成语拼音:
- xiǔ mù bù kě diāo
- 成语解释:
- 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亦作“朽木难彫”。亦作“朽木不雕”。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257
行若无事
- 成语拼音:
- xíng ruò wú shì
- 成语解释:
- 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若:好像。
- 成语出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万太尊说罢,行若无事。”
-
258
行所无事
- 成语拼音:
- xíng suǒ wú shì
- 成语解释:
- 行:行动。行动上好像没有事情发生似的。形容临危不惧,态度镇定
- 成语出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我不怕!他要告,先拿他们办了再说……’万太尊说罢,行所无事。”
-
259
习焉不察
- 成语拼音:
- xī yān bù chá
- 成语解释:
- 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
260
习焉不觉
- 成语拼音:
- xī yān bù jué
- 成语解释:
- 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 成语出处:
- 清·沈德潜《学诗晬语》下卷:“改漫为熳,不知起于何时?焉乌成马,习焉不觉,殊可怪也。”
* 关于不事事的成语 形容不事事的成语 描述不事事的成语。